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幫嬴政統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章被推來推去的鍋,吃虧的卻是秦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1章被推來推去的鍋,吃虧的卻是秦王…

韓非認為年輕人會意氣用事,所以他並不懼怕當今的秦王政,甚至覺得這是個突破口,是韓國崛起的絕佳時機。

但嬴子蘇給他的感覺是這個人很沉穩。完全沒有年輕人的那種刺頭感。

若是將時間提前,這個趙商人就如同十幾年前的李斯一樣,讓他捉摸不透。

韓非本以為趙商人面對他的暗諷會心生怨氣,可他卻是反其道而行之,這倒是激起了他想要繼續交談下去的興趣。

韓非挺直身子,“好吧,既然趙商人都誠心發出懇請了,我身為前輩怎麼能拒絕?說吧,你想要我幫你做什麼。”

嬴子蘇淡笑,“如此甚好,韓非先生知道在下是個商人,而我不遠萬里從秦國來就是為了將秦國的商品能出售給韓國。”

“秦國人民尚武,而且受到商鞅先輩的法家思想最為濃烈,商人在秦國可是很難發展的啊。”韓非也是淡笑。

“所以趙商人這是在秦國做不下去生意了才跑來韓國的麼?”韓非刻意拉長聲音問。

嬴子蘇搖頭,“韓非先生說的不錯,商人在秦國確實很難發展但也不是不能發展,在下不才,勉勉強強能在咸陽混下去。”

“哦?那趙商人說說您是售賣何種商品的?竟然可以在咸陽城中混......下去。”韓非瞳孔微微一縮。

這趙商人是把他韓非當什麼人了,這咸陽城可是秦國的政治中心,整座王座籠罩在絕對的法家制度下。

能在咸陽城裡混得像趙商人這樣有頭有臉的商賈,哪個不是與朝廷某些官員有些干係,只是單純的商賈是不可能在咸陽城發展壯大的。

眼前的趙商人能夠千金購置豪宅足以證明他的家底雄厚,這般商人沒有靠著高官撐腰那是絕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這個來自秦國的趙商人不是單純的商賈,他的身後站著的某一位秦國朝堂裡的高官,那就是代表著秦國的權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他得假意自己毫不知情,得待他暗中好好查查這個趙商人的背景,他倒要看看秦國那群人到底想對韓國做什麼。

嬴子蘇擺了擺手,“絲制的綢緞罷了,不是這產量有些多了,咸陽宮那裡用不完,所以我才決定將這綢緞遠銷六國。”

“這......”韓非傻眼了,“綢緞......咸陽宮......原來趙商人售賣的竟是這麼昂貴的物品,趙商人的才能實在令韓非汗顏啊!”

韓非現在很氣啊,氣到說不出話來。

之前他還在一陣分析這趙商人的身後必定是站著秦國朝廷裡的某位高官,可如果他是售賣綢緞那就不一樣了。

絲制的這種綢緞那可是奢侈品,能接觸它的只能是上流社會的人群,士族、貴族、王族、名門和有錢的商賈。

但能做到大批量定製的只有王宮,因為後宮妃子眾多,君王和諸多王子公主們也需要用到。

如果說售賣其他物品的商賈會被秦國打壓,但綢緞不會。

若是打壓售賣綢緞的商賈,那這宮裡的綢緞可就斷了供,負責制衣的尚衣院那就沒有衣物可制。

沒有衣物提供給宮裡的大人物,不論是君王還是後宮裡的妃子以及王子公主們,他們都會首先降罪尚衣院。

尚衣院則會把罪責推給提交綢緞的官員,而這提交綢緞的官員會把罪名推給負責收購的官員。

負責收購的官員也可以推卸罪名,那就是制定打壓售賣綢緞商賈的那位官員,一般是律令團裡的官員。

罪名推到這些官員頭上,他們肯定心裡慌啊!可那能怎麼辦?繼續推卸責任和罪名唄!

這律令條規的確是由律令團裡的官員們制定的,但最終的確定權是在司寇手裡。

也就說這條規制定出來了是要由司寇負責審批和確認的,如此才能執行下一步。

那司寇冤枉了呀!這條規是他確定的沒錯,可這執行權是在王上手裡,只有王上親自蓋下秦王印璽,那這條規才真正具有法律效應。

這罪名一推再推,最終卻是推到了君王手裡,那君王沒得推卸罪名了啊!因為他是一國之君,他最大。

身為君王又得以身作則,這秦王犯罪那得受罰啊!秦國是很尊崇法政的國家。

這君王犯罪與庶民同罪,秦王那是白白吃了個啞巴虧,沒地方說理去。

所以他們早早地也是想到了會有這麼一個後果,那索性不如不要管這售賣綢緞的商賈,讓這些商人好生發展去。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

其一,這售賣綢緞的商賈要是發展好了那就是有錢了,有錢就能製造出質量更好的綢緞進貢給宮裡,還能納更多稅。

那這尚衣院做出的衣裳不僅好看質量還得到了保障,這君王一高興那就是重賞這些部門,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其二,雖然售賣其他物品的商賈受到了打壓,但是可以迫使這些商人放棄手中的產業去轉行售賣綢緞。

售賣綢緞的商人多了也會給其他同行造成壓力,俗話說有了競爭對手就會提升動力,誰都想自己家的綢緞質量是整個咸陽城裡甚至是秦國裡最好的。

競爭力一旦搞起來,那這咸陽宮裡能收購的綢緞的質量只會是越來越好,這又是回到了前面的良性循環裡。

還有一點便是那些商賈放棄了原有的產業,那這些產業並不會消失,而是會被國家接手。

國家接手了那就是把許多重要產業集中在了自己手裡,那對國家的經濟命脈只能是有利,這不正好對應了法家的去私行公的思想。

趙商人是售賣綢緞的商賈那就是受到了國家的福利待遇,那這韓非可就沒有膽子敢斷言他的身後有站著秦國的權勢。

人家這是合法經營啊!不說今天來的是趙商人,來的是劉商人、王商人等,只要他們是從秦國來的,還是售賣綢緞的。

那他們都有可能是單純的商賈,咸陽宮的需求飽和了,他們的手裡又積壓了一大批貨物,那自然是可以遠銷六國來消化產量。

得益於秦國的特殊制度,凡是在秦國做綢緞產業的商賈確實是混得還行,所以這也是秦國綢緞能聞名七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