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七章:大統一理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七章:大統一理論

不出意料,韓元的重新活動再次在直播間裡面引起了軒然大波。

即便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觀眾也都知道這種活動到底是有多麼反常識的。

別說是宇宙飛船這種東西了,就是普通的汽車和飛機,在啟動和急剎的時候都能給人帶來很明顯的重量失常的感覺。

【不是已經進入太空了嗎?怎麼還能自由活動?】

【????按道理來說,主播這會不是應該飄在空中嗎?為什麼還能正常的走動?】

【有重力裝置吧?這絕壁是有重力裝置吧?】

【嘶~,航天活動中要是有這樣的技術,普通人沒有經過訓練都能正常上天吧?】

【正常來說,乘坐的太空梭上太空的宇航員在太空梭或者運載火箭加速的過程中會承擔5-6個G的複核,最高甚至能到10G的超重值,普通人未經過訓練,直接就會被壓的七竅流血。】

【別說承擔的重力符合了,主播這個,我都沒感覺得重力失衡啊,都能正常活動。】

【七竅流血?哪七竅?(?????)】

【這應該是磁場反重力引擎的逆向拓展應用吧?既然能反重力,肯定也能在某些區域新增正常重力。】

【想起來這艘宇宙飛船之前的測試了,我記得主播好像說過一個名字,叫什麼重力磁場模擬系統?應該就是這個了吧?】

【技術啊,原理啊!什麼時候我們也能製造出來,這絕對是星際移民的大殺器啊。】

......

直播間內,觀眾議論不斷,零號宇宙飛船正是進入太空中都沒有出現失重現象的情況引起了觀眾的劇烈討論。

連普通觀眾都能看到這項技術的前景,更別提那些蹲守在直播見裡面的專家們了。

且不提能提供海量升力讓一艘重達十幾萬噸的龐然飛船起飛的磁場反重力引擎,光是這種能在飛船內部模擬製造出重力環境的裝置,價值就沒法用錢來形容。

儘管目前人類已經能夠做到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人造重力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旋轉。

一個巨大的輪形結構旋轉時輪週上就會產生一定的“離心力”,也就是類似重力的慣性力。

比如透過太空船整體或區域性的旋轉,使得太空船的乘員感受到離心力,從而模擬重力的效果。

但這項技術遠遠還達不到成熟的地步,頂多在某些國家的實驗室中研究著,也無法將其應用到航天活動上。

畢竟這種方式模擬出來的重力對飛船結構有特殊要求,壓根就不符合航天飛船的設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哪怕是國際空間站,也不會採用這種旋轉方法來創造人工重力。

像這個直播間裡面的這種能提供穩定重力的裝置,簡直是眾多航天人員的夢中情人。

正如直播間裡面觀眾所說,這項技術是星際移民的大殺器。

它不僅可以讓普通人不用經過任何的航天訓練就能踏上外太空前往其他星球。

價值更大的是對星球改造,或者在其他星球上建立基地時的價值。

比如之前直播間裡面就討論過的火星改造技術。

相對比地球來說,火星的重力較弱,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左右。

這種重力的條件下,人要想正常的在火星上活動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和火星缺少磁場可以透過啟用核心重新轉動提供不同,要想增加一個星球的引力是極其困難的。

哪怕是韓元也沒有什麼辦法。

但如果有在這種能提供穩定重力的技術,哪怕火星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五分之二,人們也能夠在上面正常的生活,和在地球上生活無異。

這才是這項技術最大的價值。

它極大的擴充套件了未來星際移民人類的選擇。

除去火星,哪怕是月亮、穀神星這些微重力,以前並不適合移民的星球在未來都能建立一定的移民城市。

......

零號宇宙飛船的駕駛室內,韓元看著虛擬螢幕上那些各式各樣的猜測笑了笑。

在已經登上了天空並展現出這項技術後,他並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的就解釋了這項技術的來源。

“這種能提供重力的技術,叫做磁場模擬重力技術,是磁場反重力技術的延伸技術之一,它的原理建立在物理學的大統一理論之上。”

“在我的腳下,有一套以超導技術為基礎的磁場裝置,以創造出一種引力場,它類似於在磁場環境中出現了類引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對大部分的帶電粒子其作用。”

“這是引力的相互作用效果與其它三種基本力的相互作用方式,從理論上來說,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和弱核力相互作用實現了某種形式上的一致性,進而可以實現人造重力場。”

“不過這項技術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首先它的能耗很大,對一平米的區域製造出接近地球重力的人造重力場每小時需要消耗超過十萬千瓦。”

“其次是對於材料的要求很高,且對使用環境相當高,幾乎絕大部分的元件都要求使用超導材料,對於環境要求至少保持在十級無塵室以上......”

韓元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腳下的磁場模擬重力技術,不過直播間裡面的觀眾注意力並不在這項技術上,反而是在解釋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名詞上。

【大統一理論!

!這可是愛因斯坦終其一生都未能完成的夢。】

【果然,主播已經實現了四大力統一。】

【別說愛因斯坦了,只要是搞物理的,統一是四大力是所有人的夢想。】

【四大力是什麼?大統一理論又是啥?】

【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論上宇宙間所有現象都可以用這四種作用力來解釋。】

【透過研究四種作用力之間聯絡與統一,尋找能統一說明四種相互作用力的理論或模型稱為大統一理論。】

【高能物理狗表示羨慕和眼巴巴,目前物理界還只統一了弱電,強電統一都沒做到,標準模型也只是一個唯象的理論,主播能講講引力到底是怎麼和其他三種力掛上√的嗎?】

【標準模型中的可調引數太多了,目前發現的就有十幾個,、任意性太大,什麼時候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能像麥克斯韋方程一樣把電力和磁力統一成為一種電磁相互作用就好了。】

【臥了個槽,你們都在說什麼?我怎麼連彈幕都看不懂了?】

【文科生表示一臉懵逼。】

【這個直播間裡面不是人均最低學歷博士嗎?這都聽不懂?】

【雖然不懂什麼是大統一理論,也不知道這玩意到底有什麼用,不過可以知道理論科學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希望我們國家能重視。】

【那些個官老爺們哪裡會重視這個?他們只會在乎今年賣地買了多少錢。】

【就沒人關注人造重力場嗎?】

......

直播間內,彈幕橫飛,雖然人造重力場驚豔到了所有人,但大統一理論給人帶來的驚訝更大。

能在這個直播間裡面蹲坑好幾年的老觀眾多多少少的都知道了不少的科學名詞,也瞭解過不少的東西,對於物理學界的最高榮耀,不少人都有一些瞭解。

特別是前陣子參宿四超新星爆發的時候,直播間裡面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對物理和天文的討論。

而各國的物理學家就更不用多說了,儘管他們早就猜測這名主播完成了四大力統一,但一直都得不到證實。

這次對方主動提及,一個個的都眼巴巴的看著直播,希冀從中獲得一些靈感或者學識。

不過這註定是要讓他們失望的,韓元雖然知道磁場反重力引擎和磁場模擬重力技術都是建立在四力大統一理論上的,對大統一理論也有一些瞭解,但真正完善且詳細的大統一理論,他並沒有掌握。

畢竟磁場反重力技術和磁場模擬重力技術都是系統直接傳給他的知識資訊,雖然裡面有一些涉及到四力統一的知識資訊,但並不多。

目前來說,他在物理學上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力的統一。

統一了強弱電三力,他在理論物理上已經走在了各國的前沿,至少目前的物理學界還並未完成三力統一。

三大力統一在物理學界也有自己的專屬名詞的,叫做‘標準模型規範場論’。

而‘標準模型規範場論’的缺陷其他缺陷也不少。

儘管標準模型理論是自牛頓經典物理以後最接近大一統理論的一套自然哲學觀,但它並沒有描述到引力和暗物質以及暗物質粒子。

若從宇宙論的角度出發,標準模型亦被視為不完全。

因為在這套理論中,物質和反物質是對稱的。但是宇宙中的物質比起反物質多出很多。

此外,由於對重力的忽略,標準模型也並未能為宇宙開始時的宇宙膨脹找出一個機制。

因為這些缺陷的成在,所以儘管‘標準模型規範場論’能解釋三力統一,但實際上並未能做到完成三力統一。

至於如何完成三力統一,在已經完成了這一步的韓元看來,其最大的難題在電磁力和強相互作用力的對峙現象,在電磁力中,對於帶同種電荷的電磁力是相互排斥的,而在強相互作用中,則是互相吸引的。

統一三大力的核心之一在於找到一個理論,能同時解釋這一現象。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標準模型規範場論’是能完成對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的統一的。

其實在現實世界,這三大力統一其實也被叫做大統一理論,只不過在韓元看來,這只不過是偽統一而已。

因為最關鍵最神秘的引力並沒有參與進來。

對於這些問題給如何解釋,韓元能給出自己的答桉,但他不會說。

因為在沒有徹底完成大統一理論前,他也不知道自己完成的三力統一理論到底是對還是錯。

他準備找個時間將前段時間完成的三力統一理論丟到現實世界去,透過各國的物理家來幫助他完善,至於更多的東西,就不準備弄了。

科研理論上的東西,韓元更希望科學家們自己研究,因為自己研究的東西,往往能帶出來更多的成果和後續的發展路線。

就像愛因斯坦在完成相對論後,給物理學留下了未來百年,甚至兩百年的前進方向。

三大力的統一也一樣,如果‘標準模型規範場論’成立的話,那麼未來百年物理學界的路該如何走,將由‘標準模型’來指引。

除非這條路是通向死衚衕的,否則韓元不會想著去干涉這些。

......

當零號宇宙飛船的速度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後不久,飛船也來到了八百公裡左右的高空。

這裡依舊屬於近地軌道,嚴格意義上來說,從100公里的高度往上到2000公里的高度都算作是近地軌道。

而100公里以下的天空則屬於各國的領空上界。

不過這項規定目前各國正在討論修改,畢竟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出現後,能將飛行器輕易的推到八十公里以上的高空中。

而只要再往上二十公裡,就能突破領空了,到時候飛行器可以說能隨意進入其他國家。

甚至往下丟點東西。

這個高度,別說丟炸彈了,就是丟根金屬鎢棒下來,都能造成巨大的災難。

其破壞力不亞於被隕石撞一次,甚至你都沒法監測到。

當然,這條規則的修改,也並非全是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鍋,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只是加快了修改的腳步而已。

戰略威懾也是國防中的一環,在研究一百公裡以上的高空空天武器的並非只有一個國家。

無論是米國老毛子還是華國,都有對應的研究計劃。

像米國的X-37B、X-43計劃,甚至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完成了首航的試飛。

而老毛子代號為‘H5’的空天轟炸計劃,更是明確披露了對空天轟炸機的戰略要求,要求其擁有在100公里高空上進行10馬赫超音速巡航,以及對地面目標展開戰略打擊的能力。

只不過在這一步上,華國是要落後不少。

首先是在航天發動機這一方面,華國只能說是個新人,一直都在追趕西方國家的腳步,其次是華國對於航天探索活動,以前並不怎麼這重視,將相關的計劃一直都放在了次要優先順序的位置上,直到最近十幾年才開始發展。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民生之類的問題不解決就去搞航天,那是真的蠢逼。

不過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出現,算是打破了這一平衡。

在各大國都能輕易的將自己的戰鬥機送入一百公裡的高空時,原先用於限制其他國家的規定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反而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畢竟有時候非常規武器和常規武器有時候也就只是更換個彈頭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