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長生從倚天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寡人不是真無敵,世間猶有裴南葦(第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二章 寡人不是真無敵,世間猶有裴南葦(第三更)

徐驍生當做人傑,徐驍死亦為鬼雄。

此去酆都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一代春秋不義戰中無敵於當世的人屠北涼王寂然作古後,大梁王朝,舉國上下皆縞素。

與此同時,瑞慶帝季青臨不忘積極秣馬厲兵,準備應對接下來必成定勢的梁莽大戰。

多年以來,中原飽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如今的北莽更是一統北方遊牧民族,效仿中原建立強大王朝,這一代慕容女帝明察善斷,多權略,知人善任,重視人材的選拔,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使得北莽王朝越發鼎盛。

北莽已虎視眈眈中原多年,中原的土地更富饒,氣候更宜人,尤其東部、南部地區臨海,可發展海上貿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北莽地處內陸,且境內江河水源稀少,最渴求的便是中原東部、南部的臨海區域。曾有一著名詞人一首“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上片吟詠中原東南的自然風光和城池的繁華,下片吟詠東南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中原東南的繁榮、壯麗景象。北莽君王看到這一首詠盡中原東南富庶繁華的詞後,欣然有慕於詞中所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南下入侵中原之志。

大梁王朝這邊與北莽劍拔弩張之時,失蹤了許久的舊離陽王朝大將軍顧劍棠,帶著自己的舊部,去了蜀地,與那意圖光復大楚王朝的西楚儒聖曹長卿及其麾下西楚遺民聯合,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割據勢力。

這片春秋九國不義亂戰後,統一了短短數十載的中原大地,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一日,日上三竿,瑞慶帝季青臨錘著腰,離開了襄妃的寢宮,命巧匠將昨日破壞嚴重的寢宮好好修繕一番。如今他已納裴南葦為側妃,封其為“襄妃”。

回想昨日美好記憶,季青臨不禁想吟詩一首,詠道: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寡人不是真無敵,世間猶有裴南葦。”

離開襄妃的寢宮後,季青臨便帶著徐驍留給他的貼身扈從徐堰兵,動身往北莽敦煌城而去。

昔年北涼帳下第一軍師,被世人稱之為“陰才”的李義山,在這裡為他下了最後一顆棋子。

……

聽潮亭。

李義山在這聽潮亭最為神秘的頂樓,書寫這許多年來王朝更迭,爭鬥起伏,如今,他已寫到了北涼滅離陽,建立大梁王朝,一部今後將被無數人拜讀的鴻篇鉅著,就此誕生。

這位已在聽潮亭頂樓待了足有二十載的徐驍帳下首席幕僚,忽然作嘔,連忙捂住嘴巴,拎起腳邊的酒葫蘆,用一口綠蟻酒嚥下湧上喉嚨的鮮血。

“老哥老弟們,我也快要下去見你們了,大將軍真是不夠意思,在我前面先走了。”李義山輕輕嘆息道,放下手中小楷狼毫,吃力地起身,破天荒地下了樓。

得了瑞慶帝季青臨的允許,正在聽潮亭中潛心研讀各類武學秘籍的白狐兒臉南宮僕射聽到動靜,上前問道:“前輩,您這是?”

枯槁消瘦的李義山輕聲道:“替我跟張鉅鹿說一聲,我想跟他下一盤棋。”

數月前人屠徐驍和季青臨馬踏離陽滅趙氏後,並未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將朝堂上素與北涼不睦的當朝首輔張鉅鹿也一併滅掉。

只有人屠徐驍和季青臨心中清楚,這位被人稱為“碧眼兒”的當朝首輔,是繼春秋十三甲之法甲荀平之後,又一位能夠為了國祚,殞身不恤的讀書人。

這麼多年來,張鉅鹿只是表面上與北涼不和,與人屠徐驍不和,實則暗裡一直默默支援北涼抗莽,且其政見,也是與北涼殊途同歸的,都是要為天下寒士大開龍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位昔日離陽王朝的內閣首輔、第一重臣,三十年黃門生涯,不驕不躁,對廟堂政事一直耐著性子冷眼旁觀,只看只聽,唯獨不說,一出黃門便成龍,恩師死後兩年內他連升十一級,頂上了老首輔的空位,甚至權位猶有過之,這麼多年以來,無論是鞏固邊防,整頓吏治,張鉅鹿都有著強有力的手腕和謀略,他提出的削藩、科舉、限制鹽鐵,開闢水上交通樞紐,都是利國利民的措施,在經世濟民上,廟堂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其一生最最大的追求,不過是為後世的讀書人開闢一條廣闊的讀書之路,使得即使是貧寒的讀書人也能夠透過科舉這條路成為國之棟樑,一展抱負,為國效力。這無疑動搖了王朝無數權貴,趙家藩王,豪族門閥,無疑都極為恨他。

張鉅鹿也自知削藩、科舉成功之日,便是他張鉅鹿身死之時,甚至唯有誅了他張鉅鹿的九族,方能平息那些趙家藩王和豪族門閥的怨憤,一如當年離陽變法成功後的法甲荀平,被半寸舌元本溪設計,被因變法損失極大的舊貴族抨擊,被離陽趙家過河拆橋,年僅二十四歲,被腰斬於鬧市口,屍體被西楚治下的百姓分取其血肉烹食。

然而就連他也沒有料想到,離陽王朝竟會以如此快的速度崩塌,被大梁王朝取代。

他更沒有料到,人屠徐驍和季青臨會繼續任用他為大梁王朝當朝首輔,推行削藩和科舉,如今,這位碧眼兒正在與燕敕王趙炳、膠東王趙睢、淮南王趙英、琅琊王趙敖幾位趙家藩王博弈。

這幾位趙家藩王,在北涼馬踏離陽時,選擇了冷眼旁觀,並未像與離陽天子趙淳關係最好的胞弟廣陵王那樣,出兵馳援離陽。

——

PS:感謝書友“七載春秋”的一張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