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革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建昌對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章:建昌對峙

第三十五章:建昌對峙

萬里徵儘管已經把從後面包抄過來的董葉瀾部全殲,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陳拓正面的壓力,本身董葉瀾即使沒有被殲,也就是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來防止陳拓向北逃逸,二來給予陳拓心理上的壓力,全面合圍之下,中華軍會不戰自亂。但是因為高升順手下還有兩支騎兵從左右兩翼提前封鎖了東西兩面的去路,同時還能將陳拓的中華軍鎖在城內,不敢輕舉妄動。

我們知道,騎兵是野戰之王,機動力強,衝擊力高,雖然大理的馬匹普遍力量上比不上北方馬匹,但是在南方這種缺少平原的環境中,這種馬匹依然有著無可匹敵的爆發力。由於騎兵就屯駐在城外,陳拓是不敢輕易出城的,雖然自己有足夠數量的弓箭手守城,但是一旦出城,那就必死無疑。

而高升順手下的那兩支騎兵也不敢輕舉妄動,騎兵野戰雖厲害,但是攻城絕對是弱項,因此只是遠遠地在神臂弓射程外遊弋,等待高升順親自率領的三萬攻城軍主力的到來。

高升順帶領的三萬大軍,以弓箭手為主,以及不少的步兵,另外還帶著上百條攻城雲梯,投石器也有五十多架,就這陣容,想來攻下建昌城不難了。

雖然董葉瀾的全軍覆沒讓高升順著實嚇了一跳,但他怎麼也想不出中華軍哪來的兵力抽調出去在北邊跟董葉瀾打伏擊,從死裡逃生的幾個潰軍口中報告說是對方打著大宋的旗幟,這麼看來,事情可就麻煩了。如果城中所謂的中華軍背後有大宋做支撐,那麼要對付他們可就不那麼簡單了,雖然大宋在北方的戰事屢屢挫敗,但這主要是因為缺少騎兵,而對南方的大理來說,具有豐富的與騎兵對抗經驗的大宋禁軍絕對能夠輕鬆對付大理矮小的騎兵,這也是為什麼大理國一直臣服在“孱弱”的大宋腳下,那麼東西兩翼的三萬騎兵根本起不到牽制作用。關鍵問題是,中華軍並不敢出城,而是在城中靜靜“等死”。

但是大宋現在哪來的兵力插手大理事物,一個西夏就夠受了,何況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大遼。

而如果中華軍沒有大宋支援,那麼那只攻打董葉瀾的軍隊哪來的呢?據說還有蠻兵在裡面,這就是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升順想到這,開始有點明白了,看來中華軍可不止在大理境內有根基啊。

“我是低估他們了……呵呵”高升順騎在馬上,自顧自地笑道。但是絲毫沒有放慢速度,既然不是大宋的正規禁軍,即使有,也只是少量,那麼自己的三萬騎兵就有充分威懾力,將中華軍堵在城內,而自己則可以安心的準備攻城器械進行攻城。

而陳拓這邊也確實不大好過,雖然萬里徵成功地解除了後顧之憂,但是攝於對方近三萬的騎兵兵力,萬里徵的哪六萬生力軍一不能進城協防,二不能近城接應撤退,只能在北方左右兩翼活動,尋找機會對大理軍的騎兵部隊進行騷擾。

留在建昌城內的就是那裁軍留下的不足三萬的“精兵”了,嚴格點說是兩萬七千六十二,其中還包含了從大宋前來的匠戶三百餘戶、醫戶百餘戶(包括老婆孩子)共一千餘人,再出去從建昌臨時招募的維持治安的壯丁一千餘人,那麼真正能戰之士只有兩萬五千。

這兩萬五千大兵還有個特別之處。

從來古代行軍打仗,持刀盾,揮戈戟者都是行伍中的主力,但是陳拓這次留下的絕大部分都是弓箭手,足足有兩萬,只有四千人是在原來禁軍步軍的基礎上建立的能夠稍稍抵抗騎兵的傳統步兵。

那還剩下一千呢?是火槍手,陳拓進入建昌城後,就讓方道齡四處蒐羅方士,道士,用以研究*配方,讓陳拓大吃一驚的是,在那個時候,已經有*出現了,並且就裝備在火槍隊的火筒中。 這支部隊從來不參加操練,卻成天從城外往城內運黑色的土石,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加固城牆,這更加讓其他兵種瞧不起火槍隊的士兵了。陳拓現在也是苦於火筒威力過小,雖然火槍隊在萬里徵的努力下,已經是人手一筒了,但是限於武器威力太小,而且*數量有限,也就無法對火槍隊進行系統的訓練了,只能讓他們跟著方士和道長門上山採藥採石了,陳拓可是把這些人當成科學家看待了。

只要火槍隊能在火槍的射程和威力方面(裝填速度到還不是很重要)能有所突破,那麼陳拓的排輪式部隊就可以成型了。因為現在弓箭有一個弱點就是無法有效地打擊高速移動的騎兵和頂著鐵盾的步兵,甚至有時候連蠻兵的滕盾都無法穿透,而這類“肉盾”型的兵種往往走在前面,從而迅速瓦解由弓箭手組成的第一到攻防線。如果火槍得以發明,那麼第一排的火槍完全可以透過輪番裝彈,發射強力衝擊的*的方式打通前面的肉盾,然後與後面的弓箭手配合,透過遠端攻擊消滅大部分敵人有生力量,並與傳統馬步兵種結合,最終消滅敵人。

想法是好的,可實現起來是有難度的。這個留待後面再說,無非就是槍管和構造問題。

既然指望不上火槍隊神威顯現,只有靠弓箭手了。

本身留給陳拓選擇的戰法也不多,三面被圍,一面不能出,除此之外只能死守,突圍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陳拓實在捨不得這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精兵。

建昌城有四門,東門有楊攀、蘭耿(參見第十一章:山賊程序)帶著五千神臂弓手守禦,西門有黃文秀,甫卜守禦,也是帶弓手五千, 南門自有陳拓並方道齡、柏寒、沈劍以及楊過帶著剩下的一萬神臂弓手靜待高升順的三萬攻城軍。而北門因為萬里徵和宇夜冰的六萬雜牌軍遙遙牽制,也不大可能會有人繞過偷襲,不過謹慎起見,陳拓還是將那一千治安軍派到了北門。剩下的四千步軍由楊林率領在城中待命,隨時應付各種突發事件。

“督帥,我看對方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此城著實難保哇,實在不行,莫若突圍北進,與萬將軍會合,再徐圖南征。”楊過看著陳拓,臉上早沒有來原來的高傲。這跟陳拓在建昌城一個得表現分不開,先不說中華軍的到來不僅沒有使建昌城陷入混亂,反而在一個月之內與大宋的梓州開放的貿易,短時之內,這個化外之城商賈往來,好不熱鬧,商人第一次被作為受人歡迎的客人被帶到城中,與中華軍和城內百姓做生意,更重要的是中華軍在陳拓的強力治理下,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以至於四周常有白族,漢族等城外百姓牽來居住。這次讓楊過頗為感動的是,這次大理大軍來剿,陳拓廣釋出告,全百姓們收拾細軟離開建昌城,一個月來,去者了了,可見陳拓的得民心政策多麼正確。

“楊老先生不用擔心,這次我們也不見得會輸。”方道齡走過來,替陳拓回答道。

“方道長此話怎講?對方可是有六萬大軍,裝備齊全,而我們只有孤城一座,不到三萬的兵力,無論如何,也看不出有勝得跡象啊。”

“楊老先生久居貴宅,不知我們已經為守衛建昌城做了一個月的準備,想來那高升順縱有小諸葛的美稱,恐怕也難吞下我們這塊骨頭。”方道齡也不敢說大話,畢竟很多事情還是異數,現在只是安安楊過的心,不過高升順想要硬拿下建昌城,確實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楊過聽了這話心裡頓時不得勁了,心中嗔怪道:你們不讓我出家門,我能出去得了麼?

心中雖然這麼想,楊過口上可不能這麼說,只是苦笑了一下。

陳拓看了看楊過,這一個月來,把楊過放置在家中不讓參與議事也是不得已為之,畢竟剛從楊過手上接下了不少的兵力和情報網,需要整合,楊工茂已經排到汴京協助陳拓了,楊奉自李從良離開建昌後便全面接受了中華軍的後勤保障和建昌城的治理工作,如果楊過在參與軍事,那麼對陳拓整合力量來說是個大大的阻礙,現在鄭爽和李梓的兩隻部隊還在城外活動,之所以沒有進城也是陳拓和方道齡秘密安排的,可以說此二人對這場建昌保衛戰還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見楊過似有心有不滿,陳拓笑道:“楊世伯不用擔心,這一個月來,我們不僅加固了城牆,還在城外埋下了不少*,再說還有鄭李兩將在外接應,城中糧草充足,料那高升順也沒那麼容易吃下建昌。”

“哦哦,那是老朽多慮了。”楊過連忙笑道,老大都說沒事,他哪還敢抱怨。

遠方,已經可以看到高升順的先頭部隊出現在地平線上,由於輜重較多,高升順的三萬大軍走得很慢,而東西兩側的騎兵也各自派出了聯絡部隊朝地平線上的高升順部奔去。

此時的陳拓早已不是剛來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了,對於大戰在即,他也不會一驚一乍了,從大巫山中那第一支弓箭從手中射出去的那一刻,陳拓,這個來自未來的普通人已經改變。

天色暗將下來,遠處,大理軍已經開始搭建營盤,夜晚畢竟不是一個進攻的好時候。陳拓卻久久不願走下城牆,也許今晚過後,就是自己來到這個時空的盡頭,也或許,正是自己挑戰歷史的第一級階梯。一切明日見分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