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革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4章 砸鍋(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4章 砸鍋(六)

信終於寫好,讓文書抄了三份。簽名用印,內侍急急忙忙前去傳送。伯顏就去寢宮,就見瑪利亞公主正在與兒子說話,見伯顏進來兩人連忙起身。讓兒子先出去,伯顏問瑪利亞公主:“聯姻的事情確定沒有?”

“已經確定人選,就等什麼派人去看。我想親自回君士坦丁堡一趟。”

“哦。那可辛苦了。”伯顏笑道。

瑪利亞有些懷念的應道:“很多年沒有回君士坦丁堡,在信裡面總是聽到君士坦丁堡變化很大,可得親眼看看才好。”

十天之後,瑪利亞公主的船就在故鄉靠岸。岸上的碼頭人山人海,旗幟飄揚,熱鬧非凡。等船停穩,有禁衛軍在跳板下方鋪設了紅地毯。一眾盔甲鮮明的禁衛軍簇擁著東羅馬巴塞勒斯沿著地毯到了船下。等瑪利亞公主走下船,久別的兩位親人再次面對面而立。

巴塞勒斯張開雙臂,遲了片刻,瑪利亞公主也上前與自己的兄弟擁抱在一起。旁邊的宦官率先鼓掌,其他文官武將都為這場重逢鼓起掌來。即便是心中知道這只是一場儀式,瑪利亞公主心中也忍不住有些感動。她已經六十歲,長輩都過世,同輩的兄弟姐妹,哪怕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剩下的也不多。親切的拉著兄弟的手,兩人坐上馬車。

圍觀的人當中有歐羅巴行省的人員,他們並沒感動,而是快速回到辦事處開始發報。訊息先回到雅典,再從雅典跟著船隊南下。抵達孟買之後沿著新架設的電報站繼續南下。再乘坐快速交通船抵達暹羅,從暹羅再次化作電信號直奔開封。十天時間,整篇的電報送到外交部與理藩部的桌面上。

這裡面不僅有瑪利亞公主的訊息,還有伯顏信件的抄件。盧柏風看到居然能弄到這樣的情報,對理藩部長羅義仁大贊,“小羅,你們很能幹麼。”

羅義仁得意的點點頭,用頗為誇張的語氣說道:“多謝盧部長稱讚,看來今天晚上能加個雞腿。”

盧柏風嘆口氣,羅義仁還是年輕,至少盧柏風就沒辦法這麼輕鬆的面對工作。

伯顏給蒙古大汗鐵穆爾的信經過整理,變成了一份內容簡報。伯顏對戰爭做了個評估,盧柏風與羅義仁討論起簡報,可都笑不出來。

伯顏認為天竺北部奴隸王朝有十個優勢:

一是士氣高昂,服從指揮,狂熱;

二是輕裝,馬快;

三是軍醫充沛;

四是駝兵不弱於蒙古;

五是弓長箭重,標槍相同,徒步對射不弱於蒙古;

六是刀快刃長,埋身刀戰不弱於蒙古;

七是盾大而堅,標槍弓箭不能透;

八是奴隸王朝有象兵而蒙古沒有;

九是密林交戰強於蒙古;

十是馬車眾多可運輸可騎射……

“小羅,天竺奴隸王朝真的這麼強?”盧柏風看完之後有點驚了。

“他們動員的時候我們理藩部可是很擔心。”羅義仁神色不經意就非常嚴肅,“若是奴隸王朝真的以進攻蒙古為幌子轉而攻打天竺中部,我都在考慮請官家派遣大宋解放軍前去參戰……,呃,解放天竺人民。”

宋軍以前有各個部隊的名字,御林軍、神衛軍、神策軍……等等等等。趙官家手下的宋軍沒有各個部隊的名字,只有番號。現在趙官家給了整個宋軍名字,盧柏風對這個名字非常欣賞,從羅義仁的話裡面也能聽出羅義仁同樣非常認同這個名字。

“如果是咱們參戰,勝算多少?”

“必勝!”

“那損失呢?”

羅義仁嘆道:“這個就不好說了。天竺那邊氣候炎熱,加上叢林密集,細菌和各種微生物容易滋生。你也知道理藩部對於防疫有多重視。我們差不多把防疫局當做祖宗來拜!”

“咱們大宋十幾年都沒聽說過有大疫,難道在天竺還有什麼特別的傳染病?”

“天竺也沒什麼特別的傳染病,但是天竺各地傳染病都很齊全。”

“……很齊全。”盧柏風對這個評價非常無語。

“盧部長,你參加學習的時候應該知道所謂95%的防疫屏障吧?”羅義仁問。

“有點印象。”盧柏風答道。說完之後他發覺自己對此事沒有印象,就說道:“你再說說。”

羅義仁對老家夥們這種耳旁風的特點也不在意,按照趙官家所講,這不是忘性大,也不是不往心裡去。而是沒概念。年輕一帶的官僚們就不同,他們受到的教育比老家夥們完備的多,很多概念點即便以前沒有,也可以很輕鬆就建立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譬如老家夥們在二十年前都相信有‘瘟神’這麼個神明。對於羅義仁這樣的年輕一輩,以為最先建立的是‘細菌、病毒、微生物’這樣的自然概念,瘟神這玩意很容易就被年輕人歸於‘自然敬畏’之列,甚至被更武斷的歸於‘封建迷信’之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謂95%防疫屏障,是指某一種疫苗在某個地區接種率一旦達到95%,便是有5%沒有接種的人遭到感染的機率也接近於零。周圍的接種人群阻止了傳染病的傳播,讓生活其中的人們沒有機會被傳染。

這在大宋非常明顯。最早開始接種牛痘的地區是福建,福建將近三十年來已經沒聽說過天花流行的問題。所以砸起那些瘟神廟的時候只有少數老年人才會真心擔心得罪了瘟神。但是在河北這邊就遇到很大問題,同樣是搞反封建迷信,破四舊,很多當地百姓就真心維護那些根本沒用的破廟。這事情在大宋朝廷裡面很是討論了一番。

“咱們大宋雖然沒有95%,在城市裡面至少85%。在天竺麼,沒有防疫知識,有目的的接種疫苗的比例為零。咱們的軍隊時時刻刻暴露在各種傳染病威脅之下。所謂大戰之後有大疫,就是因為大量人口集結,把各種瘟疫都帶到了一起。或者是軍隊穿過人跡罕至的自然環境,將那些地方生存的傳染病沿途傳播。”羅義仁越說越是感嘆。

“我問過防疫廳,他們說很多疫苗也能針對比較好的環境才特別有效。若是暴露在大規模的傳染病環境下,即便接種了疫苗,也只是不死人。病倒的機率同樣有。在天竺那地方作戰,一旦病倒,這個死亡率就上來了。”

盧柏風聽的似懂非懂,再想想,他提了個問題:“我沒有惡意,不過我想問,聽你這意思,好像想打仗時候不死人。能做到麼?”

“盧部長,我覺得現在的大宋是把人命當人命來看。真的遇到能接受的死亡,譬如在戰場上受了傷,之後傷勢惡化而死,或者直接在戰場上被打死。這都行。若是沒上戰場就死了人,這個很不能被接受。”

盧柏風想了想,眉頭就皺了起來。這說法能理解,可現實中卻不是如此。以盧柏風的見識,他發現其實因為各種大家都覺得比較常見的情況引發的死亡反倒是多數。真的死的慘烈無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死者數量相較之下低的多。

“如果宋軍現在不能接受這樣的損失,那還怎麼打仗。”盧柏風問。

羅義仁嘆道:“所以官家要劃定邊界。讓咱們宋軍儘可能的國內作戰。為了大宋的國土,大家對損失的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

盧柏風沒想到羅義仁竟然聯想到劃定明確邊界的政策上,心中生出些波瀾。如果是這麼講,難道趙官家早就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不成?

“算了,咱們還是看伯顏的書信吧。”羅義仁換了個話題。

伯顏先提出天竺奴隸王朝的各種優點之後,就對未來戰爭做了個建議。

蒙古的戰略應該格外慎重,前期以防禦為主。集結大軍,據險防守。奴隸王朝人多遠征,後勤困難,不能持久。伊朗草枯得早,兩河草枯得晚,對方深秋不能入兩河則馬沒糧草。

蒙古軍集結對壘放牧,派遣少量少軍不斷挑釁攻擊,得手即撤。蒙古軍轉去下一個草場。天竺為應急不得不減慢速度,前進後只得荒草一片。

對這個防禦體系,伯顏歸納為‘我越退,後勤越利,彼越進,糧草越貧’。

看到這裡,盧柏風皺著眉頭想了好一陣,突然大喊道:“妙啊!真的是妙!”

羅義仁早就讀明白了,也忍不住微微點頭,完全被伯顏的戰略以及戰術安排折服。

這段講的很簡單,蒙古與天竺奴隸王朝的對峙不是單純的為打敗對方,也不是單純的為防禦對方的攻擊。而是利用蒙古駐紮的時候,消耗當地草場。所以不管勝敗,蒙古軍消耗一片草場之後就轉移駐紮地,留下吃的空蕩蕩的草場讓天竺奴隸王朝的軍隊自己折騰。

這種地方步兵大概還能透過,騎兵會因為缺乏草料而後勤困難。這種戰術真的是身經百戰的名將能抓住的重點。

盧柏風感嘆一番,乾脆大聲念起最後一段,“彼是聖戰之師,不得不進,屯營徘徊,則心離氣散,故彼必急進。吾軍從容以待,待彼消耗殆盡,入冬反擊可全勝。……妙!這段真的大妙!”

羅義仁重重點頭。這個‘聖戰之師,不得不進’,實在是抓住了關鍵。天竺殖民地之所以擔心奴隸王朝的衝擊,就是因為奴隸王朝搞的是以神之名發動的戰爭,想到這些的羅義仁對照伯顏的策略反思天竺中部如果發生戰爭,就發現不少招數簡直可以照搬。譬如用騎兵對峙,等馬匹牲口吃光了草場,就可以轉移陣地,只留下少數監事部隊在當地負責情報收集。

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只要這麼幹下去,連羅義仁這樣不懂戰爭的人都可以明白發生了什麼。“算了,咱們還是看伯顏的書信吧。”羅義仁換了個話題。

伯顏先提出天竺奴隸王朝的各種優點之後,就對未來戰爭做了個建議。

蒙古的戰略應該格外慎重,前期以防禦為主。集結大軍,據險防守。奴隸王朝人多遠征,後勤困難,不能持久。伊朗草枯得早,兩河草枯得晚,對方深秋不能入兩河則馬沒糧草。

蒙古軍集結對壘放牧,派遣少量少軍不斷挑釁攻擊,得手即撤。蒙古軍轉去下一個草場。天竺為應急不得不減慢速度,前進後只得荒草一片。

對這個防禦體系,伯顏歸納為‘我越退,後勤越利,彼越進,糧草越貧’。

看到這裡,盧柏風皺著眉頭想了好一陣,突然大喊道:“妙啊!真的是妙!”

羅義仁早就讀明白了,也忍不住微微點頭,完全被伯顏的戰略以及戰術安排折服。

這段講的很簡單,蒙古與天竺奴隸王朝的對峙不是單純的為打敗對方,也不是單純的為防禦對方的攻擊。而是利用蒙古駐紮的時候,消耗當地草場。所以不管勝敗,蒙古軍消耗一片草場之後就轉移駐紮地,留下吃的空蕩蕩的草場讓天竺奴隸王朝的軍隊自己折騰。

這種地方步兵大概還能透過,騎兵會因為缺乏草料而後勤困難。這種戰術真的是身經百戰的名將能抓住的重點。

盧柏風感嘆一番,乾脆大聲念起最後一段,“彼是聖戰之師,不得不進,屯營徘徊,則心離氣散,故彼必急進。吾軍從容以待,待彼消耗殆盡,入冬反擊可全勝。……妙!這段真的大妙!”

羅義仁重重點頭。這個‘聖戰之師,不得不進’,實在是抓住了關鍵。天竺殖民地之所以擔心奴隸王朝的衝擊,就是因為奴隸王朝搞的是以神之名發動的戰爭,想到這些的羅義仁對照伯顏的策略反思天竺中部如果發生戰爭,就發現不少招數簡直可以照搬。譬如用騎兵對峙,等馬匹牲口吃光了草場,就可以轉移陣地,只留下少數監事部隊在當地負責情報收集。

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只要這麼幹下去,連羅義仁這樣不懂戰爭的人都可以明白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