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第一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

那麼大的一群騎兵,足足三千人之多!

明明剛出城,怎麼就沒了?

虎林赤鑽心透骨,摘心挖肝,疼得幾欲昏厥……這三千騎兵可不一般,其中多一半都是他的親朋,族人,至少也是同鄉。

他們抱成一團,從最早起兵,對付紅巾,十年征戰,虎林赤能有今天的地位,多一半都是靠著這些人殺出來的。

如今他的心頭肉,被人生生削下去一塊,如何不恨?

“常遇春,我早晚必定要殺了你!”

“傳令,死守歸德!”

虎林赤怒吼著下令,不過在扭頭之時,卻也悄悄叫來一個精細的手下,趁著外面明軍還沒有合圍,趕快向察罕帖木兒求援,趕快派兵,不然要出大事了。

常遇春以騎對騎,擊殺元廷悍將,自然是聲威大震,明軍騎兵耀武揚威,喜不自勝。

但是常遇春卻沒有那麼高興,他親自檢查了十幾個死去的蒙古騎兵,隨後就忍不住苦笑搖頭,“奶奶的,這幫人都沒準備妥當,打了一群沒牙的老虎!”

常遇春有點洩氣,這些元軍騎兵,有不少沒披鎧甲,箭壺裡是空的,弓帶了出來,卻也是射獵用的。有人雖然帶了弓,卻忘記拿了兵器。

起初常遇春還以為是兵器鎧甲掉落,但是仔細看了看,也就明白了,是他們倉促出城,根本來不及準備。

說他們是沒牙的老虎,也不為過。

王弼卻有另一番看法,“大都督,打仗從來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哪有雙方都準備妥當,堂堂正正交鋒?這又不是打擂臺?如果咱們平時準備不足,讓人突然殺到眼前,只怕也是這個下場。”

常遇春琢磨了一下,忍不住笑道:“你說得對,所以往後打仗,都給我仔細一點,不許疏忽麻痺,別讓人家佔了便宜。”

又看了看這些屍體,常遇春隨即嘆道:“他們明知準備不足,還能衝出來迎戰,可見還有幾分勇氣……把那個領頭的給妥善葬了。”

常遇春隨後又看了看歸德府的城牆,暗暗嘆了口氣。如果沒有這一支騎兵,近乎自殺式的衝鋒,耽擱了時間,或許他還真有可能一鼓作氣,殺進城去……只是現在不成了。

“王弼,吳良,你們各自統軍,隨我分頭攻城!”

常遇春一聲令下,明軍立刻按照預先演練的方略,三面圍城,只留下西面給他們逃跑。

但這一面卻也是死路,常遇春已經暗暗整頓騎兵,在路上埋伏了。

經過這一場戰鬥,收穫最大的或許就是大明騎兵了。

他們驗證了自己的鎧甲兵器,知道了自己的騎術如何,尤其是見識了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蒙古弓箭,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罷了。

接下來遇上,還指不定誰頭朝下呢?

歸德府如此,在儀封方向,徐達督兵,也展開了攻城作戰。

前方不斷將訊息傳回濟寧,正在織毛衣的兩個人,看到徐達快速推進,順利過了黃河故道,心中喜悅,看著常遇春大展神威,全殲蒙古鐵騎,更是開懷大笑。

甚至老朱都把織針扔到了一邊,就準備著犒賞有功將士了。

但接下來的兩天多,卻是沒有多少好消息了,徐達和常遇春,兩員最強大將,似乎都遇到了硬骨頭。

朱元章不得不又撿回了竹針,一邊織著,一邊跟張希孟商議。

“先生,你怎麼看現在的情形?”

張希孟略微思索,就說道:“主公,這話怕又是要從兩個角度來看了。”

“講!”

“其一,咱們的兵馬雖然訓練不少,但到底有大半年疏於戰陣,訓練再好,也抵不過真正的戰場。其二,察罕到底不是陳友諒,他能把劉福通打得幾乎滅國,手下的將士不能小覷,我們一時不適應,也是正常的。”

老朱一怔,“先生的意思,是咱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敵人?”

“不是……我相信徐達和常遇春,但我覺得他們需要點時間調整。”

“要多少時間?萬一落到了察罕後面,又該怎麼辦?”

張希孟微微沉吟,並沒有回答。

這事情依舊超出了他的職權範疇,打仗是徐達和常遇春的事情,選派將領,那是朱元章的事情,該授權到什麼程度,也是你老朱的事情。

張希孟悶頭織毛衣算了。

朱元章繃著臉,思忖良久,竟然也把織針放在了手裡,“等著吧,再給他們幾天時間,察罕翻不了天!”

老朱抑制住了微操的打算,並沒有下達多餘的命令。

但是朱元章卻也告訴郭英,收拾必要的東西,準備將行在前往單州。老朱要更加靠近戰場,實在是拿不下去,那就只有親自上去了。

老朱在這裡醞釀著,前方的徐達也是壓力山大,他把手下的數位指揮使都叫過來,一頓臭罵。

大軍從快速行軍,轉入勐烈攻城……結果準備不足,攻城器械不夠。尤其是投石機,居然沒有事先準備好木材,等到儀封之後,發現村社荒蕪,樹林早就被砍光了,竟然沒法就地取材。

必須從後方調運,貽誤戰機!

一貫平和的徐達,第一次聲色俱厲,好像一頭發狂的獅子,挨個痛罵一頓,諸將渾身顫慄,無不惶恐。

如果說這幫驕兵悍將連天王老子都不怕,那徐達就是比天王老子還厲害的人物。

最後徐達總結道:“知恥而後勇,全軍立刻調整。閻思孝是元軍宿將,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馬上分派兵馬,先攻取臨近的蘭陽和考城,然後合兵圍攻儀封,我就不信,有什麼能阻擋我們!”

徐達迅速調整了部署,他依舊率領主力,圍攻儀封,但是陸仲亨跟唐勝宗已經分兵出擊,他們也都憋著一股勁兒。

百萬大決戰,幾百年都未必有這麼一次,只要能立功,哪怕戰死沙場,那也值了!

兩員將領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決心。

到了第二天下午,陸仲亨首先攻克蘭陽,第三天拂曉,唐勝宗也拿下了考城……旋即他們橫掃黃河以北的元軍營寨據點,並且直抵黃河北岸,放了一把大火,將元軍儲存在這裡的一批草料付之一炬。

沖天的火柱,升騰而起,烈焰橫空,煙霧瀰漫,宛如一支蠟燭,不光元軍看得清楚,就連被困數月的開封城,居然也能看得見。

身形消瘦的劉福通暗暗驚訝,小明王韓林兒則是喜不自勝,總算有援軍了嗎?他們能活下去了?

面對此情此景,劉福通只餘滿心無奈。

要是讓明軍得手,只怕還不如現在的處境呢?

戰場的情況,瞬息萬變,徐達調整之後,迅速取得戰果,明軍數次發起總攻,閻思孝只能被動應付,這座城市已經堅持不了多久,隨時可能被明軍拿下!

朱元章終於可以鬆口氣,把手裡的織針放下了。

能順利解決儀封和歸德,就算是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現在的壓力落在了察罕身上。

而此時的察罕帖木兒,已經返回了杏花營,他把大將關保放在了汝州,對付馮國用。

因為他得到了一個要命的訊息,陝州出現了明軍!

這一下子,察罕帖木兒險些一個倒仰摔倒。

他前面一直以為朱元章是無恥偷襲,是想壓自己一頭,逼著自己狼狽退回河北。可若是明軍派遣一隊偏師,攻佔陝州,這事情就有點大了。

只要稍微往地圖上瞧瞧,就知道陝州地方的可怕。

這裡正好在長安和洛陽中間,北邊又是河中府,距離潼關也不遠。

等於一下子切斷了退入關中的路。

彼時察罕預估,他的兵馬可以順利退入山西和關中,憑著太行山和潼關,阻擋明軍,贏得主動。

可現在山西這邊有孛羅帖木兒搗亂,前往關中的路又被明軍截斷,留給他們的就只剩中原之地。

當真要和朱元章硬拼到底嗎?

“傳令,告訴李思齊,讓他以最快速度,出潼關,復奪陝州!”察罕帖木兒頓了頓,又補充道:“讓他以大元基業為重,不計一切,用最快時間光復陝州,我願意保舉他為陝西行省樞密使!”

聽到這話,手下人已經心驚肉跳了。

毫無疑問,察罕帖木兒把第二把交椅許給了李思齊,只要能奪下陝州,這一支元軍當中,李思齊就是凌駕諸將之上的二當家了。

察罕是真的下本了。

一定要拿回陝州!

只要陝州在手,還能退入關中,就算戰敗了,也不會太慘……察罕帖木兒的腦袋嗡嗡的,他覺得自己太大意了。

竟然沒有察覺對方的野心。

但這個姓朱的胃口也太大了點,居然要把他這四十幾萬兵馬,全都給包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初脫脫號稱百萬大軍,也不過是四十萬出頭。

要真是讓朱元章弄成功了,這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餃子了……很不幸,察罕帖木兒就是餃子餡。

“把王保保叫來!”

察罕又讓人把兒子叫來,隨後他就對王保保道:“我現在給你兩萬人,立刻前往洛陽,隨後和李思齊一起夾攻陝州。你記住了,無論如何,都要拿下陝州,那是咱們爺倆的命根子!”

王保保心下凜然,立刻領命。

小小的陝州,竟然成了決定這場勝負的關鍵,王保保的兵馬,加上洛陽的兵馬,就有三萬多。

李思齊所部,也有近十萬兵力。

也就是說,在朱文正的面前,足有十幾萬人。

小小的陝州,能扛得住嗎?

此時的朱文正還來不及想那麼多,他正在指揮軍民,向城裡搬運糧食,也包括食鹽。

在開拔之前,朱文正他們就盤算著從解州等地弄到至關緊要的糧食,可到了陝州之後,他們才發現,地圖上雖然很近,可中條山橫亙期間,解州的鹽最好還是走風陵渡,然後運到關中,或者向河南運輸。

中條山不是不能走,問題是又要搶掠,又要運輸,太耽擱時間,他們又沒有水師,如何渡河,就成了大問題?

除非能讓商人主動運過來,那才可以。

但問題是人家商人憑什麼答應?

憑錢嗎?

貌似還真是個辦法!

李思齊獨霸關中之後,就不太想聽從察罕的號令了。

他想打造自己的王國,成就一方諸侯。

而既然想獨霸一方,就少不了錢。

因此解池的鹽就被李思齊盯上了,想從他眼皮子下面過,就要交錢……而眾所周知,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你就開一扇窗,上帝關上了窗,你就從煙囪爬出去。

反正只要有利益,什麼事做不得!

結果就真的有商人從中條山,開闢了商路,專門走私。

朱文正從百姓口裡知道訊息之後,立刻收買了幾個陝州商人,給他們鉅款,前去採買。

說來有趣,由於大戰爆發,察罕已經下令,讓商人們把食鹽糧草,全都給他送去。

商人們也不傻,給了你察罕,那就是掉到了老虎嘴裡。

他們陽奉陰違,雖然封存準備,但是卻不運輸,想著拖延下去,找機會出手。

就在這時候,朱文正派人過來,大把的金銀奉上,居然從商人手裡弄到了五萬石糧食,另外還有三十萬斤鹽。

本該送給察罕的糧食,此刻卻成了明軍的掌中之物。

朱文正喜笑顏開,甚至把那幾個鹽商叫到了面前,“跟著我幹吧!你們要是回去,我就把訊息透露給察罕,到時候你們可就死路一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