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第一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

痛飲燕山,不光是為了酬謝功勳,更是為了尋找出路,安排下一階段的作戰部署。

張希孟趁著酒興,和諸位大將聊了起來,他們所在這個位置,依山傍海,地勢險要,就可以修一座關城。

甚至連地名都是現成的,就叫山海關。

接下來向北用兵,繼續追擊元廷殘部,鞏固北方邊疆,都離不開。

“你們這一路向北征戰,應該很清楚了,中原之地,十室九空,尚且難以維持。北方人口凋敝更嚴重,且有元廷殘餘在側,戰亂不斷,百姓難以生存。可剛剛拿回來的土地不能拱手讓給別人,痛失五百年的故土,不能放棄一分一毫。”

“所以這個擔子,還要諸位將士扛起來。我知道大家夥會覺得很難,或許還有那麼一點點不公平。本來是你們打出來的太平,收回來的故土。來不及享受,沒有過幾天榮華富貴的日子。反而要你們在苦寒之地,屯墾種田,修築城池堡壘,抵禦敵兵……苦都讓你們吃了,也實在是不合適。”

張希孟說著,目光從每個人臉上劃過,大家夥的表情,盡收眼底。確實,到了現在,封妻廕子,不少人都想著衣錦還鄉,好好炫耀一把,隨後大馬金刀,返回應天,坐享其成。

讓他們繼續在北方吃苦,又是打仗,又是種田,確實是難為人了。

胡大海黑著臉,勐地往嘴裡灌了口酒,拳頭握緊,咬著牙道:“張相不必說了,或許是有些不公平,可既然是一個國,一個家,就不能事事公平……總要有些人多付出些,多辛苦些。不然又能怎麼辦?難不成打下來了,退回去,再把大好山河讓給元軍?讓他們繼續發展壯大,養精蓄銳,再來一次靖康之恥,崖山慘敗?”

胡大海狠狠一揮拳頭,“只要我還活著,就不能答應!將士們也不能答應!按照我的想法,咱們乾脆點,就在北方設立屯田營,要求所有將士,世代戍邊,不許返回家鄉。就把這裡,當成家鄉!”

這話說出來,許多人都變顏變色,明顯有些惶恐不安。

諸將當中,吳禎斟酌再三,低聲道:“這個屯田營咱們也不是沒有。康茂才就當了好長時間的營田使,就是負責這事。只不過以往都是用些老兵,身體不好的,有殘疾的,他們在後面耕田種地,真正的戰兵,雖然也種田,可自從渡江之後,就不怎麼幹這活了。”

胡大海把眼睛一瞪,“什麼意思?是幹不了了?還是怎麼回事?你說得清楚一點?”

吳禎臉色通紅,“這個……自然是可以種田。只是大家夥辛苦征戰十多年,屯田戍邊,也是應該的。可要說世代戍邊,連家鄉都不能回,從此客死異鄉,沒法葉落歸根,也,也太不近人情了!”

他說完之後,有好幾個將領,包括受封爵位的,都頻頻點頭,很是贊同。

鄭遇春斟酌之後,開口道:“我沒有別的意思,我是願意戍邊的。只是我琢磨著,下面的弟兄們,能不能規定個時間,比如說五年,十年,總要有個輪換,該回家,還是要回家。然後再給大家夥一些補償,這樣才算是合情合理。”

胡大海眉頭立起,還想要說話,卻不料徐達按住了他的肩頭,示意胡大海不要繼續說了。徐達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對大家夥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可這個道理沒法放在當下……”

徐達轉身,指了指周圍空曠的原野,沉聲道:“現在的大都周圍,什麼也沒有。咱們就算建立軍屯,規定三年一輪換,五年一輪換,你們怎麼保證士兵甘心留在這裡?萬一有人耐不住寂寞,逃跑怎麼辦?”

“即便將士們不逃跑,可孤身一人,遠離家鄉,終究不是個道理。咱們想要大家夥安心在這邊,生兒育女,安家立業。然後發展百工百業,聚集更多的人,讓大都和江南差不多才行。可若是只有軍屯,只有一群大老爺們在這邊種地,打仗……其他的事情都沒人做,說到底,還是沒有立足,還是不夠穩妥。”

“你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如果只是屯田,大家夥住軍營就夠了。可若是要求成家立業,就需要建造房舍,就需要購買傢俱,就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有個十年八年,就能聚集出一個個的村莊鎮子,也只有如此,咱們才能安定住人心,才能永久居住下去,徹底保住這塊土地。”

徐達說完這番道理之後,胡大海立刻點頭,“對,我就是這個意思,他說的比我清楚!”

其餘諸將聽完,卻也是心有所感。

道理是這個道理。

可架起鍋煮米飯,不能架起鍋煮道理。

在這一片荒地,想要當成日子過,也著實太難了點!

朱元章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喝酒。

很顯然,在這位皇帝陛下的心裡,已經醞釀著風雷。

其實很多在後世飽受爭議的政策,在實施之初,並沒有多少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很順應時代,屬於用心良苦。

畢竟以朱元章的為人,如果明顯有問題的政策,或者弊病叢生的策略,他早就廢除了,根本延續不到後世。

就拿現在的情況來看,北方幾百年阻隔,風俗迥異,胡人眾多,如果不拿出些措施,怎麼保住這些疆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軍戶衛所制,自然呼之欲出。

強令士兵在北方安家,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耕戰戍邊。不光是他們,還要讓他們的子孫後代,也留在邊疆,充實人口,生息繁衍。

唯有如此,才能徹徹底底,掌控住這片土地。

這有錯嗎?

貌似沒有吧!

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似乎也沒有。

至於二百多年之後,軍戶崩潰,衛所空虛,難以維繫……天可憐見,那時候老朱已經死了那麼多年了。

更何況這不是衛所製出了問題,而是沒有守住衛所制的規矩啊!

張希孟端著酒杯,思量許久,終於緩緩開口,“這事情歸結起來,有兩個層次,其一,是要守住這塊土地,其二是要留住人。人在地在,人亡地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除了強令將士們屯田戍邊之外,我們能不能想點辦法,讓大家留下來不是那麼艱難。”

張希孟道:“我瞧著主公帶來了那麼多文臣書生,這第一條,就是每個屯田營,配屬學堂,以後凡是將士子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讀書識字,科舉做官。反正要給大家夥錦繡前程,這是他們父輩用血汗換來的,理所當然!”

“其次,屯田將士本身,也應該享受兩倍俸祿,其次是他們開墾的土地,這些田地,應該十年內免除田賦,等到日後,田賦也要減半。要讓大家夥過得富足舒適。”

張希孟這幾句話倒是說到了一些人的心坎上,有了一絲絲動心。

可偏巧有個不會說的,胡大海悶聲道:“張先生,照你這麼辦,大家夥都過得舒服了,誰還願意吃苦種田?不怕把人養成廢物啊?”

大家夥氣得險些哼出聲,不會說話就別說。

屯田養兵這事情,就是為了節約軍費,如果給兩倍糧餉,乾脆直接募兵不好嗎?

如果真的這麼發,好幾十萬人,只怕李善長那邊就要哭了。

事情到了這裡,其實答桉已經呼之欲出了,屯田士兵固然能得到相當補償,但是說到底,還是要大家夥吃苦付出。

必須白手起家,重零開始。

老朱緩緩站起身,經過他的一番酌量,心裡頭已經拿定了主意。

“先生提出的設立學堂,減免田賦,咱都認了。這事情沒錯,但糧餉這一項,卻是不行。不但不行,剛開始屯田,還要多交些糧食才行,不然不足以維持戍邊開支。”

張希孟也無奈點頭,“確實如此,世上很難有兩全之法,臣剛剛也是異想天開。臣斗膽懇請陛下,准許臣留在大都,拿出個妥善的辦法。如若不然,就讓臣負責屯墾算了……”

“不行!”

胡大海再次阻止,“張相,你學究天人,乃是陛下心腹股肱,大明朝那麼多事情,豈能讓你留在大都!還是那句話,我胡大海不怕苦,也無足輕重,就讓我在這邊耕田禦敵,保證寸土不失!三年之內,我給陛下開出二百萬畝田,如果做不到,我願意領受軍法!”

朱元章頷首,胡大海確實心懷大局,大公無私。

“屯田之事,確實要辛苦越國公。不過不能只是讓將士們辛苦,咱朱家人什麼都不幹也不行。”

老朱斟酌道:“咱準備讓皇子戍邊,和將士同甘共苦!”

一聽這話,最著急的人竟然是宋廉,“陛下,皇子尚且年幼,只怕不妥啊!”

老朱道:“今年皇太子已經十歲了,並不算小。該讓他瞭解些民間疾苦,知道江山來得不易。”

宋廉大驚,“陛下,儲君不可就藩邊疆啊!”

老朱笑道:“儲君確實不行,但讓他替弟弟們辛苦幾年,也是做兄長的本分。待到其他皇子長大,十歲之後,就要出來體察民情,隨後就藩邊疆,衛國戍邊!”

“這個苦別人要吃,朱家人不能例外!”老朱態度堅定,不容置疑!

------題外話------

朱棣確實是十歲就離京去的鳳陽,只能說明初的皇子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