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第一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一十八章 鼎成(大結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一十八章 鼎成(大結局)

鑄鼎九州,這是幾年前,就已經公佈出去的訊息,並且還徵集設計方案。

直到今日,終於要正式開始,朝野上下,無不湧動著興奮喜悅。

當初大禹解決水患,鑄造九鼎,華夏大地,進入三代之治。如今洪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天下一統,黎民歸心。

以赤金鑄鼎,將華夏文明,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更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壯舉。

試問如此功績,古往今來,又有哪位帝王能夠比肩?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

蒼顏白發,老態龍鍾的劉伯溫,也來到了應天,他已經辭去官職,此時就是個尋常的老頭,進京之後,直接住到了太師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此時張希孟的府邸,確實非常熱鬧。

朱英也在,另外宋廉也趕來了,值得一提,也先帖木兒居然也來了。

此時的他,雖然很老了,但是精氣神十足,身為全程見證大明崛起的特殊人物,他有幸看到了今天,著實是喜不自禁,開懷大笑。

“陛下英明聖睿,太師輔國大功……古往今來,論起君臣,陛下和太師當為第一,無人能及啊!”

張希孟臉上含笑,“也先,你這位大元的御史大夫,大明的普通百姓,這麼多年下來,也是一樁美談,亙古少有啊!”

也先帖木兒漲紅了臉,忍不住笑道:“太師這麼說,我可記下了,要是哪天我走了,還望太師替我寫幾個字,我感激不盡!”

張希孟大笑,“放心,這事我記下了,到時候我給你寫一篇長文,就叫大明的一位特殊百姓……怎麼樣?”

也先帖木兒眼珠轉了轉,輕嘆道:“太師的用心自然是好的,只是能不能改成大明的一位普通百姓?”

“普通?”張希孟略沉吟,就笑道:“好!你的立意比我高,就用這個題目!”

他們笑呵呵聊著,這時候外面有人進來,向張希孟彙報。

太子朱標,帶著皇孫朱雄英來了。

張希孟起身,這對父子很快就進來了,同大家夥問候之後,朱標就跟張希孟抱怨道:“先生,剛剛和父皇商議,他說鑄成金鼎,就要帶著母后返回宿州安居,我想勸他多留些時候,至少過個一年半載,奈何父皇不聽。他還說要帶著皇孫過去。”

張希孟微微一怔,因為他清楚老朱的打算,早些離開應天,並不意外,至於帶走皇孫,倒是有點奇怪。

畢竟朱標是想登基的時候,就立朱雄英為太子,讓孩子跟著他幾年,然後就可以無縫銜接,讓他擔任監國,走朱標的路子,過些時候,也可以直接繼承大位了。

但是顯然老朱不是這麼想的,他還要把朱雄英帶在身邊,“陛下是怎麼說的?”

“父皇說想讓他多種幾天地,兩腳要沾滿泥土,然後才能執掌金印。還說……我就是幹活少了,所以才不爭氣。”

張希孟一聽這話,忍不住哈哈大笑,“陛下聖明啊!殿下登基之後,再過三五年立太子,一點都不晚,我看這樣挺好的。”

張希孟都說好了,朱標瞬間孤立無援,只能乖乖點頭。

倒是朱雄英,他還真不想留在京城,能跟著皇爺爺一起去種田,他很歡喜。

只不過一旦這樣安排,等鑄造金鼎之後,張希孟要去西湖著書,張希孟的兩個兒子也要跟著過去。

朱雄英的好朋友不多,張老三和張老四都是和他能玩得來的。

驟然分別,以後再想見面,就不容易了。

朱雄英跑去見了兩個小夥伴,他還把一塊刻著字的羊脂玉留給了這哥倆。

最初張希孟也沒有在意,但是這塊玉卻被朱英看到了。

幾乎剎那之間,朱英就愣住了。

這塊玉他認識,而且還就是他買的。

當年朱標出生,老朱進入金陵,開啟老朱逐鹿天下的征途,彼時為了造勢,就說朱標銜玉而生。

彼時確實效果拔群,老朱快速平定各方,勢力突飛勐進。

而這塊玉一直被朱標戴著。

但是隨著大明天下穩固,這種怪力亂神的說法,也少了很多。朱標就把這塊玉給了兒子。出乎預料,轉了一大圈,朱雄英又把玉給了張家的老三和老四。

朱英眉頭緊皺,玉璽上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塊玉上是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這是太子該有的東西啊!

如今卻被朱雄英拱手相讓,到底是無心之舉,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巧合?

朱英一時也說不好什麼,他也只是囑咐兩個侄子,要妥善保管,切莫遺失

隨著日期臨近,華夏金鼎的方案終於公佈出來。

這是個四面四足雙耳的造型。

四個面,各有紋飾,正面選取的是百姓分田的場景,意為大明立國之基,後面則是大軍光復大都,意為收復故土。

左右兩邊,則是宣講教化,織機成行,意為百姓沐浴教化,工商業發展,物阜民豐。

值得一提,正面主持分田的人物形象,稜角分明,有幾分朱元章的神態,而側面教化百姓之人,身形修長,頗有張希孟的氣韻。

整個金鼎,也只有這麼兩個清晰明顯的正面人物形象,用意不言自明。

另外在金鼎的底下,有四個字。

民為邦本!

這也是再次點題,表明著一尊金鼎的本意。

張希孟也曾經設想過,四面的紋飾可以用大禹治水、百家爭鳴、六合一統,加上大明中興……這樣一來,許是更能符合華夏金鼎的主旨。

但是他提出的方案不出意外,被中書省否掉了。

道理很簡單,這是大明鑄造的金鼎,按照太師的意思,我們大明朝就分一面,而且大機率還是最後一面,實在是說不過去。

而且要把您和陛下放在一面,到底誰站在中間啊?

張希孟也是無話可說,反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隨他們折騰吧!

不過張希孟的建議,誰又敢忽視。

他的想法倒是被貫徹在了皇帝大印上面。

當年老朱心心念念,要找回玉璽,可問題是大元朝的玉璽也未必是真的,還是張希孟鼓動老朱集合天下之金,打造一枚金印,份量絕不在和氏璧之下。

畢竟和氏璧只是楚國之寶,落到了秦國之後,和氏璧也不厚,拿來刻了玉璽,歷代傳承,磕磕碰碰,估計也早就損壞了。

執著那玩意,意義不大。

好說歹說,老朱算是接受了。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隨便找點黃金,鑄造大印,自然是沒什麼。

可是要讓黃金涵蓋天下,那可就難了。

不過不管多難,總還有實現的可能。

就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大明的探險家們陸續發現了許多大型的海外金礦。

有美洲的,有大洋洲的,也有非洲的,更不要說還有倭國、遼東、天竺等地的黃金。

而且不久之前,從君士坦丁堡也送來了一批金磚。

這些黃金悉數匯聚到了大明,朱元章的金印,總算有了著落。

就在老朱的親自監工之下,一枚重達十八斤八兩八錢的特大號金印,終於鑄造完成。

這枚金印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

如果皇帝沒什麼事情幹,可以拿來練臂力。

實在是氣不過,拿來砸大臣,效果也一定拔群。

張希孟覺得挺俗氣的,但是朱元章卻愛得不得了。

他摩挲著金印,喜得眉開眼笑。

“先生,你的一生心血,都在那幾本書裡,自然是看不上這東西。可是咱一生功名,就都在這枚金印上了!”

朱元章雖然這麼說,但他拿著這枚金印,也沒有幹別的事情,只是寫了一道禪位詔書,決定將皇位傳給太子朱標。

“重八,你身體還好,要不要再等幾年?”

能說這話的,也只是馬皇後了。

朱元章怔了少許,突然一笑,“妹子,餓了,給咱煮碗麵吧!”

馬皇後一愣,點頭答應。

老朱又補了一句,“要你親手擀的。”

馬皇後微微一頓,應了一聲,大約一刻鍾之後,馬皇後端著一大碗麵條過來,隨手還給朱元章帶了一小碗蒜瓣。

“吃吧!”

朱元章臉上露出喜色,也顧不得燙,大口大口吃著,隨即又扔了一瓣蒜進嘴裡,抑制不住地幸福。

“妹子,還記得不,當初咱們成親,咱喝多了,肚子餓,你就給咱煮了一碗面,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是那個味兒,沒變!”

馬皇後點了點頭,“是沒變,可人卻是老了!”

朱元章忍不住一笑,“你啊,咱要去宿州常住,你還不懂?咱的那些妃嬪都去鳳陽,只有咱們老夫老妻在一起,安安靜靜過日子。咱可是連張先生都沒叫啊,你還不明白嗎?”

馬皇後臉上含笑,嘴上卻不客氣,“你想叫,人家張先生也不聽你的。他是讀書人,喜歡詩情畫意的地方,西湖岸邊,風景如畫,文思如泉。他過去了,正好多著書立說,傳流後世。”

老朱欣然點頭,“是啊,一想起來咱們夫妻在一起,就什麼都不重要了,連夜就想著離開應天。”

馬皇後連忙擺手,可不能這麼走了,不然會落下笑話的。

半個月後,終於到了預定的吉時,從各地彙集的赤金融化,在眾人的矚目下,變成一爐金水。

隨即注入由北平專門打造的模具之中。

待到冷卻之後,一尊足有萬斤重的金鼎,橫空出世。

金光閃閃,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