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帝秦霸世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3章 秦制的缺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53章 秦制的缺點

所以,秦政最大的疑難雜症,便是讓大秦崛起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

可以說,在大秦帝國地歷史上,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就是一柄雙刃劍,只不過在剛開始只是刀刃鋒利。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最後,刀背早已經被歲月磨礪的比刀刃還要鋒利,可以說是一擊就可以致命。

“哎!”

胡亥長嘆一聲,忍不住望著太廟的方向,幽幽一嘆,道:“商君啊,商君,你可是給朕出了一個大難題!”

“你說是朕應該如何處理?就算是你復活,未必就有辦法吧!”

對於商鞅,胡亥還是十分的敬重的,畢竟他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大秦帝國不是被人所滅,而是一飛沖天。

這其中商鞅的功勞是最大的!

只是胡亥終究不是商鞅一般的大才,對於這一頑固的癥結,一時間根本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而且,這件事他只能心知肚明,卻不能在朝堂之上與三公九卿商議,故而,在這個時候,胡亥是孤獨的。

他明知道這件事不好,但是卻無解決之法,而且貴為一國之君,他卻連說出來的勇氣也沒有。

一念至此,胡亥就覺得他的皇帝生涯十分的失望。真正的王者,應該一如始皇帝,霸氣無雙。

畢竟在始皇帝之時,大秦帝國的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徵是皇權的至高無上。

……

大秦帝國丞相府,聯合帝國最高檢,帝國最高法,廷尉府發布公告,以大秦帝國二世皇帝至尊之名,宣佈大秦帝國修法。

伴隨著一個個宣講新法的特使進入大秦帝國各郡,一時間,在大秦帝國各郡縣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一次,大秦帝國的變法,可以說是完全的模仿前一次的商鞅變法的步驟。

直接是一步到位,由朝廷派出參與修法者對於國人百姓,一一講解大秦帝國為何要修法。

以及修法之後,國人百姓將會得到的利益,以及這一次修法,秦帝胡亥態度的堅決。

現在的大秦帝國朝野上下,已經十分的明確,那就是將秦帝塑造成一個聖王。

他們都清楚,胡亥身上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汙點,但是在這段時間之中,已經被胡亥清洗乾淨。

而且胡亥這一段時間,不管是前一次的匡正秦法,還是這一次的變法,都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讓大秦帝國的朝野上下受到了實惠。

這自然是讓老秦人清楚,秦帝胡亥是真正意義上為他們謀劃幸福,希望他們好。

正因為如此,如今的大秦帝國朝野上下,幾乎可以說是團結在了一起,萬眾一心。

舉國上下,皆以秦帝之心而行,如今的大秦帝國,已經不是一直輕易就可以被擊潰的帝國。

而是有了頑強戰鬥力,徹底激發了民族意識的大帝國,可以說老秦人,因為秦帝的手段,而徹底甦醒了過來。

伴隨著宣傳新法的使者進入各郡縣,大秦帝國國人百姓的熱情迅速便被調動。

當黑冰臺將這樣的訊息傳到胡亥的耳中,胡亥是十分的高興的,他心裡清楚,這樣的表現,意味著這一次修法的勝利。

“陛下,關於大秦帝國各級官制的記錄臣已經找到了,就在長案之上!”

韓談對於這一刻的胡亥已經做不到一眼就看透,但是他清楚,胡亥的決策英明無比。

而且,胡亥對於他極為的信任,這讓韓談,對於秦帝死忠。

“嗯!”

點了點頭,胡亥揮了揮手,道:“朕一會兒了看看........!”

胡亥一直在戰場之上廝殺,所以他對於大秦帝國的一切都是無比的陌生。

但是作為一個重生者,自然清楚想要瞭解一個國家,從它的官制之上,就可以清楚一二。

心中念頭閃爍,胡亥轉身走向長案,將竹簡拿起來,仔細瀏覽,只見上面書寫著:

大秦帝國之中最高權力者為皇

帝,皇帝下設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設中尉,九卿即:衛尉,郎中令,太僕,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

同時由九卿在協助丞相的同時,並管理下屬各郡。

郡設郡尉,郡守,監察史。郡守管理下屬各縣。同理,縣設縣尉,縣令,縣丞。

縣令管下屬各鄉,鄉下設遊徼,三老,嗇夫管大鄉,有秩管小鄉。

三老管理下屬各亭,亭設亭長。亭長管理下屬各裡,裡設里長。

.......

望著最開始的這一簡單的解釋,胡亥眉頭微微一皺,他心裡清楚,這是這個時代最優秀,最先進的制度。

但是,這個制度不是最合理的,案例來說,三省六部制才是封建王朝的巔峰。

胡亥心裡清楚,在三公九卿制度之中,丞相的權力太大,容易形成皇權與相權並立。

甚至於在皇帝軟弱,但是丞相強勢的情況下,會出現相權壓倒皇權的結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一心追求絕對皇權的胡亥,自然是不能忍受相權的個過渡強大,畢竟一個趙高就足以讓他一輩子難忘。

在大秦帝國真正建立之後,始皇帝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國尉、九卿等組成的中央政府。

同時,三公九卿輔佐皇帝管理全國軍政事務。

在三公九卿制度之中,丞相作為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詔命,下統百官,總攬政務。

胡亥心裡清楚,這基本上屬於大權獨攬,容易造成一家獨大,矇蔽皇帝。

心中念頭閃爍,胡亥翻看著竹簡之上的記載:秦國丞相之設始於秦武王二年,設左、右丞相。

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國,始皇未親政時,以呂不韋為相邦,並置丞相昌平君,其間或左右二相並置、或設獨相、或稱相國。

始皇統一全國後,定製置丞相一人,以李斯為之。

而在他誅殺李斯後,以趙高為相,因其為閹人而稱中丞相。

越看,胡亥臉色越來越難看,他心裡清楚,始皇帝最後還是飄了,居然改丞相為一人。

只不過,當胡亥逆天崛起之後,他就決定同設左右二相,讓他們互相牽制。

丞相失控,造成的危險太大了,以至於讓胡亥不想承受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