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諾亞的旅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一章 工業推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一章 工業推進

工業生產進度被推進得很快,在諾亞構建出完整的水委一星圖後,6艘工業建設用飛船從方舟起航,前往各個行星系,下放馮諾依曼作業機器人。

方舟的中央電腦中,儲存有一套完整的星系文明重建方案,在這一套方案的規劃下,各個建設任務都被有序推進著。

水委一星系中有一顆特殊的行星,水委一b,它距離水委一實在是太近,和其他四顆距離雙星系統5至50個天文單位距離互動公轉的行星不同,水委一b一直始終圍繞著水委一公轉,它距離水委一的距離約為一億兩千萬公里,大概為0.9個天文單位的距離。

在這個距離下的行星,如果在太陽系,可能還有機會演化出和地球相似的生態,但在水委一星系,這顆行星就像是被放入火爐中的石頭,整顆行星在水委一熾熱的深藍光芒下,化作了高溫與乾燥的煉獄。

水委一b的平均表面溫度,約為400~405攝氏度,極地溫度約為40~50攝氏度,赤道溫度約為700至710攝氏度。

至少在地球生命中,應該沒有什麼生命能在這樣的溫度下茁壯成長。

諾亞降落在水委一b上的考察飛船也證實了這一點,整顆水委一b,就像是被恆星紫外線籠罩的高溫乾燥滅菌箱,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存在。

由於水委一b的極端環境,很難在上面建造大多數的工業設施,畢竟大多數工業產品都無法在400多度的高溫中生產,就連鍊鋼廠之類的需要高溫的工業設施,它們同時也需要低溫來進行產品的淬火。

這樣就導致,水委一b,成為了一顆沒辦法劃入工業生產鏈中的行星。

諾亞對此感到有一點可惜,把水委一b劃入了資源恆星的範疇,雖然水委一b上並沒有多少珍稀元素,但至少基礎元素充足,可以作為諾亞的聚變燃料庫。

工業生產鏈的建造,主要在遠離兩顆恆星的四顆行星與4衛星上進行。

而在對衛星勘察的過程中,諾亞發現了水委恆星系的驚喜,那就是在水委一f的顆衛星中,有一顆衛星富含有大量的釙、鐳、錒系元素等在地球上價值萬金的稀有放射性元素,和當初在格利澤581星系中被發現的【藍月】相當相似,唯一不同的,這顆衛星的個頭比藍月還要大上那麼幾圈,稀有放射性元素的儲量更加豐富。

諾亞給它取名叫【金月】,除了這顆衛星整體在兩顆恆星的照耀下呈亮黃色以外,也是側指它的珍貴。

發現金月讓諾亞低迷的心態稍稍改善了一點,畢竟這種寶藏衛星肯定是各個恆星系的稀有物品,能夠連續撞上兩顆,應該說幸運女神還是眷顧著諾亞的。

而除了金月之外,諾亞還發現了一顆具有著濃厚大氣的衛星,那是圍繞水委一g公轉的一顆衛星,雖然只是一顆衛星,卻擁有著接近於地球大氣質量的大氣,而最讓諾亞注意的是,它的表面有著大量的液態環境。

水委一g是最遠離雙星系統的行星,它的情況,就和在太陽系中的天王星海王星差不多,處於恆星溫暖難以觸及到的地方。

這顆衛星的表面溫度在零下0攝氏度以下,在這樣極寒的世界中,上面大量的液體環境當然不可能是水。

而隨著諾亞的考察發現,這顆衛星上大量的液態環境,原來是液態的甲烷,這顆行星的甲烷儲量非常之高,高到液態甲烷已經可以在行星表面形成“海洋”,而所謂的大氣,也只是部分氣態的甲烷與氮氣組成的大氣,沒有氧氣和臭氧層的存在。

就從富含甲烷來看,與太陽系的土衛六有一點相似。

液態環境,是對於生命來說最溫柔的環境,至少在地球上,每一個原始生命都從液體中誕生,雖然從液甲烷中衍生出生命怎麼看怎麼不科學,諾亞還是抱著考察資源的心態,對這顆衛星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結果,理所當然,一個細菌都找不到。

而資源勘探的結果,這顆衛星雖然甲烷儲量豐富,但其他資源的儲量就相對低下了,而甲烷這種初級到不能再初級的基礎化學燃料對於諾亞而言在能源方面沒有絲毫用途,但經過一系列的變化,甲烷中的碳氫元素也將可以成為各種化工原料的來源。

隨著其他行星與衛星的考察工作結束,諾亞已經可以斷定,水委一星系,不存在著生命。

生命誕生的條件何其苛刻,除了水委一b這樣明顯沒有希望的,其他的四顆行星上,依舊沒有檢測到生命存在的跡象。

這也在諾亞的預料之中,要是連水委一星系都有著生命存在,諾亞幾乎就可以認為生命星系是滿宇宙到處跑的了。

唯一讓諾亞感覺有一點遺憾的,水委一星系中,沒有像格利澤581星系中的黑月那麼構型穩定的衛星,這意味著,衛星戰星之類的武器,可能沒有辦法進行生產。

衛星戰星,雖然作為火力堡壘輸出巨大,但由於其體積和引力的限制,至少在諾亞目前的科技程度中,找不到讓衛星進入到曲率航行或者加速到近光速的方法,這意味著,即使建造出衛星戰星,它也只能用於本土星系的防禦。

但在與卡拉文明的對峙中,對恆星系級戰略兵器光粒的存在,宣告了星系防衛戰爭的退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一同連著衛星戰星這樣的武器,都變得雞肋了起來。

所以,諾亞將戰星類武器的建造計劃,暫時凍結了起來。

不僅僅要曲率驅動技術完全成型,至少還要再進一步,可以將星體拉入曲率航行的技術誕生後,諾亞才會再考慮戰星類武器的建造。

到那時候,地球文明的艦隊,就會成為星體與飛船共同組成的超級艦隊。

當一切考察工作完成後,緊接著,就是無數工業設施在無限分裂的馮諾依曼機器人下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從各個星體上冒了出來。

建設時代第10年,水委一f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行衛一體工業生產鏈成型了。

這標誌著,諾亞擁有了基礎的星系工業生產能力。

藉由這種生產能力,一直以緩慢推進的研究設施建造,開始被迅速推進。

初步生產力的獲得,諾亞開始了居住用飛船的建造,並喚醒了方舟中沉睡的五萬名西德尼亞人。

剛剛從冬眠中醒來的西德尼亞人們,彷彿還停留在那一個與他們的族人離別的時刻,幾十年的逃亡過程,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睡了一覺一般,完全沒有實感。

但當他們意識到,流浪的親人,愛人,友人都已經在宇宙漂泊幾十年後,諾亞能看到,有一種少女沒有在以往的西德尼亞身上看到的氣質,在這一批西德尼亞中的精英身上出現了。

諾亞只給西德尼亞留了一句話。

想找回他們,需要超光速飛船。

然後諾亞,下放了無數的關於曲率驅動應用技術發展的科研任務。

西德尼亞,完成了無數關於曲率驅動應用技術發展的科研任務。

建設時代第1年,諾亞開始了大規模的定向曲率航行試驗。

建設時代第0年,水委一d行衛一體工業生產鏈成型。

建設時代第5年,曲率驅動技術大突破,第一臺曲率驅動飛船試飛成功。

建設時代第40年,水委一c,水委一g工業生產鏈成型。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

在諾亞的持續觀測中,太陽消失了。

太陽亮度突增而隨後降低的那一天,諾亞原本以為自己觀測到了戴森球的使用跡象,但當太陽徹底黯淡下去,再也沒有閃爍之後,諾亞意識到。

要麼卡拉文明開始無節制的使用戴森球,以至於恆星亮度的完全消失。

要麼……

太陽……被毀滅了。

前一個結論就很不靠譜,使恆星亮度完全消失,那對於系內行星的生態影響無疑是毀滅性的,在諾亞對卡拉的印象中,他們對於家園還是相當看重的,應該不會做出這種腦殘事情。

但第二個結論,諾亞自己都沒辦法說服自己。

這種詭異的變化讓諾亞相當不安,但既然沒有光粒或者卡拉艦隊來到水委一星系,諾亞也不可能因為太陽的異象而影響水委一星系的建設工作。

近光速航行器的探測效率相當低,而曲率驅動應用技術剛剛獲得大突破,諾亞打算製造出超光速航行器後,再開始對太陽系的考察工作。

建設時代第50年,四行星——4顆衛星一體化星系工業生產鏈成型。

諾亞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建設能力,只用了規劃時間的一半多一點,就完成了水委一星系工業生產鏈的建造。

接下來,隨著生產力的飛躍,星系母港以及各種空間站太空研究設施建造開始迅速推進。

建設時代第65年,曲率驅動技術完全成熟,超光速飛船極限推進速度——8.5倍光速。

當超光速飛船飛行速度穩定在8.5倍光速環繞水委一星系一圈,第一枚超光速航行探測器朝太陽系飛去後,諾亞知道,自己可以開始超光速艦隊的生產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