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追尋博爾特的腳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章 讓後來者少走彎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章 讓後來者少走彎路

今年的冬訓來得格外的晚,11月4日中國田徑協會官網就發出了《關於組織國家田徑集訓隊部分專案冬季集訓的通知》,通知上標明的集訓時間為2017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但實際上一直到11月20日才召開以短跳跨投為主的部分專案冬訓動員大會。

這個安排其實很明顯了,雖然明年有亞運會要準備,但田管中心還是希望將今年的冬訓期作為一個恢復期,尤其是對很多有傷病的運動員,需要他們儘可能的做身體恢復。

短跑組的今年的人數格外少,男女各5人,男子組分別是吳子義、蘇炳天、謝震葉、吳致強和梁勁森,像許周正、湯興強這些人都完全迴歸了省隊訓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今年的冬訓地點也有很大的改變,整個田徑隊共有10個訓練基地,而且只是初步的計劃,像謝震葉今年就會跟隨他的恩師陶劍蓉在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而這個地點卻就沒有在檔案中標明。

蘇炳天的訓練地點在深圳,今年的整個冬天他將會跟著元國強在深圳訓練,除了他之外梁勁森和吳致強也都在那邊。

拉爾夫曼暫時回到了黴國,這個冬天他會將自己在中國與蘭迪一起收集的資料去完善自己的【冠軍模型】理論體系,修訂《短跑與跨欄的力學》一書。

由於隊員們分散冬訓,以蘭迪為首的複合型團隊也進行了拆分,下一次重聚估計就是18年末的冬訓期了。

吳子義留在了自己的競峰田徑俱樂部單獨訓練,與他一起的有勞毅(教練員兼陪練員)、Paul Farmer(物理理療師)和鄭雪風(體能師),至於蘭迪則留在了魔都。

但這並不意味著蘭迪就不執教了,他今年的主要對接運動員就是吳子義,但除了吳子義之外還有王佳楠、石宇壕等人, 他們都在江蘇訓練,離魔都很近。蘭迪對吳子義的要求也很簡單, 訓練量也比前兩年降低了一些, 主要是為了讓吳子義能在這個冬訓期能夠好好的恢復身體的狀態。

每個運動員冬訓的主要方向都不盡相同, 比如蘭迪認為吳子義目前的技術和身體能力已經到達了一個較為極致的狀態了,所以他安排的訓練計劃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保持吳子義的狀態, 並不要求吳子義能夠在訓練中獲得多大的提升。

但對於蘇炳天和謝震葉來說就不一樣了。

在去燕京開動員大會的日子裡,蘭迪和元國強、陶劍蓉、田玉梅三位教練商討了蘇炳天和謝震葉這個冬訓期的訓練方向。

蘭迪在商討中是這樣說的:“怎麼讓他更快?這需要著眼於細節,實際上蘇並不存在大的問題, 我們只需要去關注他過去做錯了什麼,他有什麼問題。”

這種說法很委婉了,實際上就是告訴元國強教練,說蘇炳天過去的訓練存在很多問題。

“我認為他的跑步技術還需要改進,他存在一些奇怪的問題, 比如力量。他很強壯, 我們看他的身體, 他的肌肉緯度在黃種人運動員中已經是超頂級了, 但卻沒有很強的力量,他身體很多部位的力量都不能發揮出來。我稱這種現象為【能量封鎖】,所以我們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需要教他一些方法, 持續做的話, 就可以提高。”

所以複合型團隊中的另一名物理理療師Zulfiqar Ali就跟隨蘇炳天去了深圳, 一番“望聞問切”後, 就有了一系列細緻到各個肌肉群、運動關節的訓練計劃,蘇炳天需要做的, 就是精確地完成這個訓練計劃。

深圳大運中心, 蘇炳天拿到了Ali和蘭迪最後確定的訓練計劃, 看著直頭暈, 入眼的第一行是基礎熱身:

4圈慢跑-墊步+牽拉+泡沫軸,

在慢跑、墊步、牽拉之後, 使用振動泡沫軸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總共10分鐘,

30S,底下背部;30S, 高下背部;

30S, 低上背部;30S, 高上背部;

30S,左臀肌;30S右臀肌;

30S,左四頭肌;30S,右四頭肌;

30S,左脛骨前肌;30S,右脛骨前肌;

30S,左跟腱;30S,右跟腱;

30S,左膕繩肌;30S,右膕繩肌。

做完振動泡沫軸後優勢膕繩肌防拉傷練習......

還好,訓練計劃是中英雙語版本的,不看英文也知道哪一項該做什麼。但蘇炳天突然意識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就好像吳子義一樣,能夠流利的和外國人對話,能夠捧著那本在自己眼裡宛如天書的《短跑與跨欄的力學》

蘇炳天決定進修自己的英語,吳子義是大力支持的,他前世的英語水平也不行,高考才考了49分,重生後別的科目都被他丟在了一邊,英語卻是下了苦功夫去學的。

就中國目前的田徑訓練水平來說,英語不過關連論文都看不懂,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是非常必要的。吳子義認為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如果想要去提高自己,都應該主動去學習理論而不是被動的等著人家外教來教,那不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了?

說起來吳子義願意下苦功夫學英語,還是被蘇炳天給激勵的,畢竟前世蘇炳天也是在17年開始決定進修英語的。前世的這個時間點蘇炳天一度想要退役,為了留住蘇炳天田管中心才以蘭迪為核心打造了一個複合型團隊,正式負責蘇炳天等人的訓練。

完全由蘭迪負責後,就要經常和Farmer、Ali以及後來加入團隊的拉爾夫曼進行交流,雖然有翻譯在一旁輔助, 但蘇炳天為了更好的日常交流,也為了自己更好的提升,開始進修英語,最後變為了一個國內少有的“科研型運動員”。

其實沒有吳子義的激勵, 蘇炳天也會走向“科研型運動員”的道路,畢竟他對自己的要求確實是非常高的,他本身就是個喜歡思考和專研的人。

科學和運動是不分家的,如果不懂得運動科學,科學訓練就無從談起。中國的體育訓練在大規模引進外籍教練之前很多都是透過“經驗”傳授來進行的,為此無數的運動員都走上了彎路,白白浪費了天賦和青春。

吳子義和蘇炳天現在就是要做運動員的表率,用自身行動去帶動國內的風氣,讓更多的運動員、教練員認識到運動科學的重要性,讓後來者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