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3章 上了堤壩的知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3章 上了堤壩的知縣

與朱橚分別後,陳恪便與朱雄英一道去了堤壩處。

此處也是檢視防治水患的重要之處。

距離堤壩還有段距離處,很多青壯袒胸露*的,就那麼三五成群的坐於地上。

在這群人當中,有幾個身著官衣的異常明顯。

朱雄英扭頭與陳恪,道:“那幾人應當就是原武縣衙的,我們直接與他們聊聊。”

作為一縣知縣,能與縣中知縣一道守於堤壩處,著實頗為難得。

對這個聶辛,陳恪還真多了幾分敬佩。

“行,聽殿下的。”陳恪直接應道。

他是陪朱雄英出來的,不聽好像也不行。

護衛守於遠處,陳恪隨朱雄英越過那些青壯直接走於身著官衣的聶辛面前。

陳恪率先自報家門,行禮介紹了自個兒的身份道:“某乃做些小生意的商賈,路過此處想在貴寶地歇歇腳,在縣衙聽那裡百姓說,聶知縣守在了堤壩上,對聶知縣這種與民同患難的父母官感佩至極,某特與我這位兄弟來此結識一下聶知縣。”

一個藉口倒也還算合乎情理。

聶辛數月都待在堤壩上,風吹日曬的,除了身上官衣與堤壩上的其他青壯不同外,身上沒有一絲一毫文人特有的細皮嫩肉了。

聽到陳恪所言,露出一道笑容,道:“既有幸治一縣,就當竭心盡力,做好分內之事。”

聶辛客套,陳恪隨之,道:“聶知縣不介意我二人坐下聊聊吧?”

畢竟他們報出的是商賈身份,一些清高的文人是有可能不願與他們多言的。

好在,聶辛並無此想法,直接道:“坐吧。”

朱雄英更是不嫌棄,聶辛剛一應允,便直接坐於了聶辛旁邊的地上。

朱雄英都不介意,陳恪就更沒什麼好介意的,隨之也一屁*坐下,三人圍成了一圈。

朱雄英率先開口,問道:“朝廷賑濟夠用嗎?”

上層詢問的方向果然與普通人不同。

對這個問題聶辛是有些詫異的,賑濟不夠你能弄來是怎麼著?

不過,雖詫異,卻也還是做了回答,回道:“若說夠用與否,那肯定是不夠的,為保證青壯有力氣防守,大部分糧食都放於此了,縣衙那些老弱婦孺包括有有病在身的,只能每日中午提供一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情況,陳恪和朱雄英在縣衙倒是已聽聞過了。

接著,聶辛又表示了理解,道:“開封受災數縣原武的情況最重,因而原武拿到的糧食也多些,其他幾縣情況都相差無幾,在受災後布政使司那裡第一時間便送來了糧食,之後朝廷也從其他地方調來了一些,但受災後糧食減產,自己養活自己肯定不行,還需朝廷接濟才可,朝廷也不易,能解決的困難自己解決了就是。”

聶辛這幾句話說的格局可真不小。

“太醫院下屬不是有惠民藥局嗎?怎在原武縣見不到了?”陳恪問道。

惠民藥局是朝廷所設的福利機構,即便發揮出的效果不怎樣,但至少應該有些吧。

縣衙那麼多病患,若無朱橚這麼個喜歡醫術的王爺幫忙,那些人與等死差不多。

醫療可是災後救助不可或缺的一項。

對陳恪的這個問題,聶齊更有詫異,回道:“倒是聽說有的地方有,但並未實際見過。”

這不僅是效力不怎樣,乾脆有的沒有啊?

陳恪緊接著,又是追問道:“整個開封都沒有?”

大概是朱雄英和聶齊的問題,問的都有那麼幾分不切實際,聶齊有種無力感,回道:“開封好像是有,但並沒有醫士。”

沒有醫士那不是與沒有差不多。

呃...

陳恪有些無奈,朱雄英則道:“聶知縣,要不陪我去瞧瞧堤壩吧?”

那地兒危險係數還是有的,萬一突然決堤,亦或者不小心掉入堤壩下,那可是要了老命。

不過,朱雄英既然是出來私訪的,不親自去看看還怎麼達到私訪的目的。

聶辛倒也沒拒絕,起身道:“我正好要去檢視,你們與我一塊吧,只是那裡不比此處,安全方面你肯還得是自己注意著。”

上堤壩是他們提出來的,安全方面他們當然也是早已考慮過了。

堤壩旁邊,遠比其他地方泥濘,人走在上面便陷進去,需用力往出拔腿才能走出。

這些大風大浪的,陳恪兩世都見過,倒也能輕鬆接受。

可朱雄英好歹也是皇子龍孫,第一次走這地兒雖有些艱難,但卻並無絲毫抱怨。

說實話,陳恪對朱雄英的感官真是越來越好。

當皇帝的若能做成如此,那還愁不能體恤百姓嗎?

朱雄英走的吃力,多花了會兒功夫,才終於到了堤壩處。

幾個青壯就趴在堤壩上,眼睛一眨不眨瞅著堤壩的警戒水位。

聶辛走過,問道:“怎樣?沒漲吧?”

一青壯回道:“沒有。”

聶辛在其肩膀上拍了拍,道:“時間到了便換其他人上來。”

留人在此看著,一旦警戒水位上漲,亦或者是有決堤處,所有人立即出動,立刻加固堤壩。

所以說,即便堤壩現行安全也必須留大量人手守著才行。

聶辛介紹道:“決堤處就是這裡,已加固完成了。”

朱雄英拉扯了一下加固完成的堤壩,確定後了牢固程度,應道:“是挺牢固的。”

檢查過堤壩,朱雄英和陳恪已是滿身泥濘了。

兩人也沒來得及清洗,便離開了原武縣。

老朱家的人怕是都是工作狂人,剛從原武縣離開,也不說歇歇,便又要馬不停蹄去下一地。

朱雄英非要去,陳恪也只能跟著。

花費了將近半月時間,不僅走遍了受災的幾縣,就連其他沒被波及的幾縣也都走了一遍。

幾地情況比原武的好一些,但損毀程度也都不輕。

見了幾地的風土人情,朱雄英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總不至於再詢問陳恪,各地百姓是否皆都可像京師百姓那般安居樂業的問題了。

“殿下,幾縣都已走過了,我們也該啟程回去了?”

朱雄英在外面一日,陳恪就得負責他的安全一日。

“去五叔那裡坐坐,明日便啟程。”朱雄英道。

朱雄英要說去朱橚那裡那便去,朱雄英若說不去,那他肯定不會主動要求的。

怎麼說,朱橚都是藩王,還是少些聯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