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9章 建功立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9章 建功立業

為了能夠瞭解到霍根的動向,陳恪還從陳家村挑選了兩人一同出海。

莊園的這些人現在已算可信,出海也不算個什麼好差事,按理來講,陳恪首先應是遣莊園的人去的。

但自陳家村聚眾參賭,以及役使莊園的人後,陳恪便覺著陳家村這些人再怎麼老實巴交,在利益等物面前也會暴露人性醜惡的一面的。

因而並不能一味的給予他們便利以及舒服的日子,還是該給他們安排些難事的。

這也當做對他們的磨鍊了。

這種磨鍊於他們,於他自個兒都是有莫大好處的。

被選中的這兩人正好就是之前參賭的兩人。

一個叫陳久明,一個叫陳平元。

兩人二十出頭的年紀,皆已娶妻生子。

其實陳恪選這兩人時,是按家中有兄弟,且又娶妻的要求找的,並非是是因他們之前參賭才故意找的他們。

兩人聽說要讓他們出海,皆有所不情願。

陳恪之所以家中有兄弟安排,也是因做他們回不來的準備。

畢竟海上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一旦倒黴遇上風暴,那就極有可能船毀人忙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陳久明,陳平元兩人收到陳恪的命令後,也不敢去與陳恪說,而是直接尋了陳興盛。

陳興盛自把族長給了陳恪後,便做起了看看孫子,養養花的事情來。

陳久明,陳平元兩人尋到陳興盛,把自己的事情說了之後,陳興盛也沒管的打算。

無奈,兩人只得又去尋了陳安九。

陳安九跟在陳恪身旁,總歸是能說上句話的。

沒想到,陳安九也並未插手。

這個事情總得有人去,那也得是別人。

陳安九總不能為了這兩人,再去得罪族裡其他人吧?

更何況,陳恪對族裡的情況哪有陳安九瞭解的多,之所以選中他們兩個,也還是陳安九幫忙舉薦的。

從陳安九這裡也沒尋到解決辦法,這兩人最後也不得不準備出海之事。

畢竟若想留於陳家村,對陳恪這個族長的話就不得不聽。

另一邊,沒幾天的時間,霍根便已把貨物售賣出去,離開京師往浙閩之地安排出海的相關事宜了。

在渡口,霍根上前給陳恪來了一個擁抱,道:“安,我走了。”

陳恪指了指旁邊的陳久明和陳平元,道:“這兩人皆是我的族人,此番隨你一塊出去,有事只管指使他們去做,也算讓他們磨鍊一下。”

陳恪的實際用意霍根想到與否不得而知,反正對此沒做任何考慮便應答了下來。

“行,沒問題,既是安你的人,我自會看顧好他們,安你只管放心。”

霍根經常往返大明與佛郎機等地,航線什麼的也算熟悉。

什麼時候有風暴,哪裡有暗礁也都一清二楚,只要運氣別太差,基本上是不會出問題的。

說著,陳恪拿出了曾送給過老朱的那種望遠鏡,道:“這個給你。”

海上航行,望遠鏡可觀察遠處海面的情況,及時躲避危險,也是很有必要的。

霍根接過,按照陳恪教授的方法往遠處一瞧。

隨之便驚呼,喊道:“安,你這東西怎麼弄出來的?竟能望那麼遠。”

這望遠鏡的製造方式將來遲早要被大眾所熟知,但那也是將來的事情。

陳恪回道:“你若是想要直接有我說就是,我再給你弄個出來便是。”

陳恪不告訴,霍根並沒有非得打破砂鍋問到底,回道:“那行,安,我走了。”

這次,霍根沒有再多做逗留,直接帶人踏上了渡船。

出海一趟,至少需數月時間,陳恪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默默等著訊息了。

這一日正好是軍將大學堂的沐休之日,袁朗幾個請了軍將大學堂的這些學員去了東城四季小吃的鋪子。

這裡的鋪子能在裡面吃酒,也更方便些。

這些鋪子袁朗範深劉修亮幾個沒少出力,幾人請個客也是應該的。

不過,既是要請客吃飯,自是少不了陳恪的。

為了不被打擾,能吃的盡興,他們專門安排在了鋪子打烊之後。

二十人分坐於兩桌,陳恪坐於中間。

提出請客的雖是袁朗幾個,但陳恪卻也出言招呼道:“吃好喝好,菜不夠吩咐廚房去做,酒不夠隨時去拿。”

既是吃一頓,那當然是要吃好喝好的。

觥籌交錯,幾杯酒下肚後。

湯醴開口道:“陳教官,我能否求你個事兒?”

什麼求不求的。

這些人都是老朱培養的軍中新貴,陳恪將來說不準就有用得著人家的地方了。

“你說,我看是何事。”陳恪並未貿然應答。

即便能解決的事情,在未解決之前,也不能隨便答應。

湯醴當即開口道:“自訓練結束到現在已是數月過去,陛下說是要安排各衛所的人來訓練,到現在也沒個什麼人影,我們這些人每日待在學堂,除了按部就班如之前那般訓練外,再找不到他事可幹,每日無聊的很,陳教官可否與陛下說上一聲,讓我們這些人也去外面,哪怕是做個小兵都成。”

如果就做個小兵,完全可讓他們的父輩領著出去啊。

“九江哥早就出去練兵了,我們這麼久卻一直只能待在學堂。”湯醴隨之又補充了一句。

李景隆本是與他們一塊進的軍將大學堂,李景隆中途退出卻可出去練兵,他們這些正常畢業的卻只能待在這裡,看起來著實有些不太公平。

其實,李景隆能被派出去,完全是得了李文忠的福。

若非李文忠險些被冤枉,李景隆也不可能得到老朱過分重用的。

湯醴開口,陳恪簡單沉思後,道:“行吧,也是時候了,費勁千辛萬苦把你們訓練出來,也不是把你們養在大學堂的,我這幾日就與陛下說,看看陛下是何意。”

老朱如何用這些人老朱自有決斷,這也非是陳恪能夠做主的。

陳恪能做的也只是與老朱諫言一下。

一頓酒飯結束,陳恪安排人把眾人一一送回家。

都喝了些酒,萬一睡到外面出個差錯什麼的,他也擔待不起。

次日,陳恪便與老朱提起了軍將大學堂這些學員的事情。

“陛下,訓練結束已這麼久,是否要把他們派出去了?躲在軍將大學堂學得最多,不過也是紙上談兵,若要他們之後堪大用,還得是把他們派於衛所中磨鍊一下才行。”

這個道理,老朱比陳恪清楚的多。

“倒是應派出去了,咱把他們留於大學堂也是為讓他們沉澱一下,這麼久過去也差不多了,就讓他們去北地吧,那裡是防備北元的重地,而且遲早要與北元有一場惡戰,是需要加強防備的。”

大明現在的心腹大患還是北元,用兵的重點還是應在北元那裡。

在那裡也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軍將大學堂中陸續還會有新人補充,不能把所有人都調派走,至少得留下一人,徐達三個兒子都在,留下一個,就讓老大留下吧。”老朱道。

既是去軍中,且還是戰亂在平息之時,危險那是肯定的。

徐達父子四個若是都去,萬一出個差錯,那可是要絕種的。

老大留下,既能傳宗接代,又能頂門立戶。

徐允恭身為長子,在徐達不在的時候,自是要代徐達照顧好家中。

老朱的這個安排合情合理,陳恪自是沒辦法非建議把徐允恭送出去。

徐允恭身為長子是可直接繼承徐達爵位的,其他兩個兄弟不是嫡子,更不是長子,想要謀一份功業,還得是靠自己的努力。

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機會,徐允恭也不好剝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