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7章 抗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7章 抗稅

一日,就在陳恪和湯和商量著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之時。

湖州知府走了進來,報道:“信國公,江寧侯,張明財昨晚死了。”

張明財拿了從陳恪手裡討要出自個家的一部分產業的第一時間便住進了常去的青樓。

之後,拿著剩下的一部分頻繁出入賭坊。

賭坊那地兒,十賭九輸,可沒幾人能依託著賭發了財的。

不到五六日的功夫,僅有的一點錢便輸了個精光。

沒了錢自是很快被青樓趕了出來。

之前,張明財雖也常出入青樓和賭坊,但有家裡給他打底,沒了還能去要。

現在一次性揮灑光,沒了可就永遠沒了。

以前有錢的時候,還有人願與他多說句話,現在沒錢了,可就沒人願搭理他了。

無奈,他只能留宿於街頭。

可留宿街頭,也就日子不好過些,犯不著丟掉性命吧?

陳恪問出了心中的疑問,道:“是何人所為?”

既是偷偷做下的,也不是那麼輕易能夠查出來的。

湖州知府出言回道:“還未查出,是被亂刀砍死的,血肉模糊,極為悽慘。”

就張明財那德性,討厭他的人多得是,可若說想殺他的人,怕是除了吳張李張家才剛被他出賣的人之外,就只剩下張士誠餘黨了。

吳張李三家能報仇之人悉數被充軍發配,自己還應顧不暇,怕是沒有那個時間再找張明財報仇。

唯一能有精力報仇的,怕就只剩下張士誠餘黨了。

湖州知府出言,道衍輕嘆一聲,道:“這麼慘?”

張明財之所以這麼慘,與道衍又很大關係的。

若非道衍讓張明財升起以捐助錢財轉運之心,他又怎會把家裡運糧食船的行駛路線,以及交易地點告知官府?

若非被官府截獲,他家就還在,而他也不會被亂刀砍死。

不過張明財被殺,可沒人為之憐惜。

像他這種好事不會幹,專幹壞事之人,死了人只會拍手稱快。

陳恪則道:“此事怕是張士誠餘黨所為,江南之地暗地裡與張士誠餘黨勾結之人還真不少。”

到了湖州幾日,陳恪也曾上過幾次街。

因人生地不熟的,陳恪出去的時候帶了些護衛。

他雖沒穿官服,但那些護衛是從神機營挑選出來的,都著著甲冑。

街上的百姓多對他們頗為冷淡,並不像其他地兒的百姓的那種敬畏。

“要我看處理此事最好的結果,便是把江南之地的這些人往內地遷徙,只留下少部分的,也就掀不起什麼大浪了。”湯和道。

湯和從始至終最大的建議就是遷徙。

剛到湖州的時候就想把那些富戶往貧賤之地遷,到了湖州幾日,發現普通升斗小民對大明的擁護度也不是很高,便想著把這些人統統往內地遷。

遷走了這些人,張士誠在海外的餘黨就會徹底斷了支援。

到時候,他們漂泊在海外,根本就不足為懼了。

遷移可並非解決此事絕佳的選擇,江南之地本富庶,想要民富國強靠的就是此處。

一場人口大遷徙,得耗時數年之久。

數年時間對此地的經濟發展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想要恢復成如今這般,甚至比現在更富庶,怕是得數十年時間。

十幾年時間,那可不久了。

一個朝代的國祚才能持多久,把這十幾年時間利用好,富國強民不好嗎?

再者說了,現在這個時候的條件這麼惡劣,不管去哪裡只能靠走。

適應人生存的地方基本上已經有人了,若把這些人遷徙過去也只能去人煙稀少之處。

人煙稀少之處往往不適應人生存的,這些人過去大部分都凶多吉少。

而且,不是有那麼句話說的好嗎?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外面再好,可沒有幾人願意背井離鄉的。

這些人對大明朝廷的認可度本來就不夠,若強行把他們遷走,怕也不是說句話就能解決了的。

少不了會有流血的衝突事件發生。

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已是大明子民了。

一旦有衝突,但損害的可皆是整個大明的利益。

而且,任何事情的解決堵都不如疏。

這些人即便能平安到達被遷徙之地,那是否得派官兵看著。

看著的這些官兵浪費的不也是朝廷勞力?

這些官兵若能從此不需人手的事情上分身出來,不也能墾荒,甚至做些手工業之類的。

湯和出言,陳恪再次反駁,道:“非也,信國公,這些百姓對我朝的認可度不夠,其原因還是我官吏做的不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湖州知府也在,陳恪說官吏做的不好,可也包括他。

陳恪出言,湖州知府正準備開口,被陳恪打斷。

“你別說,你對你治下這些百姓時,多想著他們都曾是張士誠治下的,也想著他們之中也不少人還在與張士誠餘黨有所勾連,從未以平和心態,把他們當成他們是我大明百姓對待過吧?”

那些商人平日裡就多與張士誠有過生意往來,現在張士誠餘黨逃亡海外,仍舊還需生意上來往。

商人本就重利,既然有利,肯定是不會放過任何機會的。

陳恪出言,湖州知府不再言語了。

他確實是有這個想法的,但凡這些百姓對官府稍有不滿,他就想著是因這些人曾在張士誠治下,還懷念張士誠的緣故。

湖州知府被陳恪戳破,倒不再爭辯。

陳恪笑了笑,開口道:“其實說來,那些升斗小民所要求的不過就是生活而已,只要能讓他們有安定日子,誰治下對他們來講並不重要。”

這話說的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普通百姓一輩子所見的不過是村中村正里長而已,皇帝是誰,對於他們來講真的沒那麼重要。

陳恪這番話讓湖州知府,但看的出來,湯和並不贊成。

只是不願與陳恪過多爭辯而已。

正說著,許金光走進,報道:“嘉興府豪族拒交賦稅,聯合些百姓打了稅吏。”

拒交賦稅,毆打稅吏,這可明顯是與官府對著幹。

許金光此言一出,湯和更堅定這些人頑固不化,唯一處置辦法就是遷往他處,加強對他們的管理。

湯和問道:“每地收稅不是都有糧長嗎?他們的糧長呢?”

許金光這些人自解決了湖州吳張李張家後,便被派往了江浙等其他張士誠所佔據之處打聽訊息,收集情報了。

海外最大的威脅有倭寇,也有張士誠餘黨。

張士誠餘黨雖說屬可調和的矛盾,可在江浙之地的根基太深,想要穩定江浙之地,保證能夠去全力以赴對付倭寇。

還當是先把張士誠餘黨解決了才是。

“有幾地壓根就沒糧長,官府指派出人來,他們都以各種理由來拒絕,沒辦法了,官府等最後只能派出官差進行徵收,可官差徵收卻面臨著重重阻礙,有時候,在下面徵稅的時候,官差還常會被打。”許金光回道。

糧長負責集中徵稅後,押送糧食到朝廷指定的官倉去。

這個糧長通常是由當地土地最多的地主來擔任,這個糧長若是徵收不上糧食來,那差多少就要糧長來補。

因而糧長也只能盡心竭力的來徵收。

而下面的里長,甲首,知數,鬥級皆不同屬於糧長,發展到之後出什麼問題暫且不說,可在當下是不存在問題的。

最關鍵的一點兒是,這個糧長沒什麼利可圖,若非官府強行攤派,沒人願意做的。

官差代表的可是朝廷,官差被打,那可就是朝廷被打臉。

湯和一貫的好脾氣,也有些不忿,起身道:“馬上出發去嘉興,我倒要看看誰敢抗稅,還毆打稅吏。”

大明建國,湯和也是付出不少的,他當然希望勝利的果是一直能夠鞏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