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娛樂之唯一傳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九章 當我在這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八十九章 當我在這裡!

都知道打著夢工廠標籤的任何作品,都不會差,夢家出品,必屬精品,這是粉絲們一貫的認知。

然而粉絲們仍然沒想到,會被這樣一部節奏緩慢平淡如水的紀錄片圈粉,更不曾料到這部紀錄片看似平淡的敘述方式卻能讓自己感動得流出眼淚。

微博很熱鬧,粉絲們的話題不斷,讓業內人士感嘆不已,能成為年輕一代心目中的絕對偶像,蘇落果然是最懂年輕人的。

故宮是個大題材,偏偏另闢蹊徑,摒棄了宏大敘事,平實地記錄了文物修復師的日常,把身懷絕技的“文物醫生”還原成了普通人,看著平平無奇,卻以更年輕更平時的視角讓所有的年輕觀眾欲罷不能。

“這部紀錄片有一種迷人的氣質,根本停不下來啊!”

“把‘修文物’這個本來挺枯燥的事兒拍得有趣,豐滿,讓我們也瞭解了這個行當,挖掘了故宮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可愛一面,這部紀錄片太棒了!”

“修文物枯燥?老孃超級嚮往這份工作好麼,朝八晚五,從不加班,閒來逗御貓,沒事隨手打個杏子,領個差事起駕壽康宮,週一閉館時候趁著四下無人在太和殿廣場上騎個腳踏車,COS一下溥儀,想想都刺激。”

“靠,需要那麼多理由?‘從不加班’這四個字就夠了,程式猿哭暈在廁所,不說了,專案組長又來催進度了。”

“噗~!哈哈哈哈哈!”

和《如果國寶會說話》截然相反的敘事手法,卻殊途同歸的達到了幾乎相同的效果。

國寶文物火了,為國寶文物治病的醫生也火了,不僅那些80後90後的年輕人關注到原來中國的傳統手藝如此精湛與迷人,甚至驚呼“大開眼界”。而那些“文物醫生”本身的學養、風度、精湛的技術、沉澱的內心以及寧靜致遠的心態,也讓他們深深折服。

第二集之後,滿屏都是“心疼小閔的棗樹”“孔孔畫畫時候的專注太迷人了”“為什麼這集沒有我紀東歌小姐姐?”云云,出現一個火一個,名字沒出現在字幕上的都被熱情的粉絲去扒了出來。

當然,本集MVP非屈峰莫屬,

“佛系青年的第一代表!”

“故宮文保科技部哲學家!”

......

屈峰節目裡的那段“人生感悟”,圈粉無數,能和他拼人氣的目前只有“故宮男神”王津師傅了。

精彩仍在繼續,在粉絲們的熱議中次日晚上《我在故宮修文物》放出了最後一集,書畫的修復、臨摹和摹印。

如果說第一集主視角是老師傅,第二集主視角的故宮修復師中的年輕一代,第三集裡在透過書畫修復,就是在默默總結歷朝歷代的文物修復師的閤家歡了。

觀眾們驚訝於書畫的修復方法,最核心的是“洗揭補全”,才知道某些書畫可以直接泡水裡進行清洗,揭的時候看得心驚肉跳。

最有意思的是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修復師與文物進行著對話,因為書畫是最難儲存的,歷史價值也是最高的,歷朝歷代流傳下來,都經過無數修復師的巧手修復過。

皇家珍藏的名家字畫傳承了千年,通常每百八十年修復一次,在從背後貼滿用以加固的折條,從貼折條的手法中,能看到歷朝歷代修復師的手藝。

這樣一來,和以前的前輩們對話就實現了,可以看到前輩們的手藝,用料,技法,透過現代科技的檢測,還能發現畫中的驚天“秘密”:當年的皇家工匠,竟讓有膽子肥的曾冒著砍頭的危險偷工減料。

技藝容不得欺騙,技藝裡沒有捷徑,這句話在這裡展示的淋漓盡致。

在重新修復裝裱書畫的過程中,與上一代修復師隔空的對話交流,就是書畫組成員們最有樂趣的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與此同時,故宮的頂級名畫也一一展示了出來,《遊春圖》《五牛圖》《清明上河圖》,展示著父輩的功績,也展示著古代中國書畫藝術家的登峰造極的繪畫技藝與技巧,讓人興奮不已。

“唉,要是《溪山行旅圖》也在北京故宮就好了。”

“都是淚,還有好多呢,最好最好的那些書畫作品,都被老蔣運走了。蘇東坡的《寒食帖》,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在書畫收藏上,臺北故宮贏了。”

許多人都以為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東坡肉型石是臺北故宮的招牌至寶,其實只是方便展出名氣大而已,世面上流傳的臺北故宮三大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嚴格來說只有毛公鼎算其一,而翠玉白菜肉形石貴重無疑,較真的話是遠遠匹配不上“鎮館之寶”這個稱號的,臺北故宮最牛逼的還是書畫收藏。

看著節目,瞭解文物的觀眾都在感嘆著,

“當年老蔣把容易運的都搬走了,書畫是首選,據說當時還想拿走司戊母鼎的,只是太沉運不了。

北京故宮裡的現在這些頂級書畫作品,很多都是民間捐贈的,有民國四公子之稱的張伯駒先生一人幾乎就佔了一半,這幅《遊春圖》就是他捐贈的,還有“魔皇”《平復帖》,正是有了《平復帖》,北京故宮的書畫收藏才算完整,歷朝歷代的書畫筆墨全齊了,這才能和臺北故宮比一比。”

“哼,當年張伯駒得到《平復帖》後,日本人全瘋了,但張伯駒先生就是不給,日本人出多少錢都不賣,遭到特務綁架也寧死不賣,縫在衣被裡千里逃亡,這才沒讓日本人得手,這是種什麼精神?

要不是他捨命保護,號稱法帖之祖的《平復帖》現在也不會出現在北京故宮裡,”

“哈哈,現在人們總愛說什麼京城幾公子幾少爺的,和他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

“嗯,其實在臺北也好北京也好,都還在我們中國呢,臺灣會回來的,我就等著北京故宮的《剩山圖》和臺北故宮的《無用師卷》再次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圖》這種曠世傑作分成了兩半,太遺憾了......”

文物不是冰冷的,如今我們有幸能在博物館裡看到的每一件文物,它們背後,無論是創作出這些流傳至今已成國寶的先賢,還是修復和保護他們的匠人和收藏家,都有太多太多說不完也道不盡的傳奇故事。

片尾,電視上放起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主題曲《當我在這裡》,

“千絲萬縷其中一系,

安靜是穿越的羽衣。

聞到秋光,

沐浴蟬鳴。

你在時間的那裡,

而我在這裡。

你已等候我多時,

終於知己般相遇。

忱著白雪,

聽見楊絮。

你在時間的那裡,

而我在這裡。

以手編織著時光,

溫柔磨亮了滄桑,

偋息在凝望的語境,

今夕是何夕?

......”

事實上,只是音樂伴奏的開頭,觀眾們就已經頭皮發麻了,那清脆的敲擊聲分明就是清代乾隆皇帝收藏的那對銅鍍鄉村音樂水法鍾的鐘聲!

節目中的片段一個個的閃回,再聽著這如詩一般的詞,夢家的御用節目主題曲歌手冷雨萱韻味悠長的空靈嗓音時,淚腺就全炸了,熱淚止不住的流。

節目的最後,鏡頭給到一張照片牆上,上面是文物修復院歷代成員的合照,有的,早已泛黃。

隨後,一隻蒼老的手,把一張新照片掛了上去,這一張是文保科技部現成員的全家福照片,畫面也最終定格在了這裡。

全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