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娛樂之唯一傳說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章 開播,口水和眼淚齊飛(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七十章 開播,口水和眼淚齊飛(下)!

粉絲們總算明白坑主為什麼要把這部紀錄片放在這麼晚播出了,好大一盤棋,用心險惡呀!

這個時間點,恰好是宵夜時間,晚飯早就消化完了,看著一道道美食,胃在不斷加速蠕動,胃液無處安放,肚子咕咕作響。

天真!

你這個坑貨以為這樣就可以有用了?

深夜放毒?呵呵!

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年代,什麼柳州螺絲粉,油悶冬筍,老子開啟外賣APP三十秒就能在附近找到,二十分鍾內就送到!

燃鵝,別管現在點外賣有多方便,你們能轉移視線30秒都算我輸!

觀眾們才抄起手機,螢幕鎖都沒點開,畫面上,延時拍攝的春筍破土而出先秀你一臉,老鄉別跑!

“哇~~!!!”

“這鏡頭好秀啊!”

“太有感覺了!”

隨後配樂《Dare To Dream》響起,天籟女聲史詩夢幻般的哼唱!

磅礴大氣?

聖潔光輝?

都不是,這分明就是在對你說:“老鄉你還跑?再跑我開槍了!”

“啊~!耳朵都要懷孕了!”

“這是什麼配樂?”

“頭皮發麻了,這配樂什麼名字?”

來不及問了,諾鄧火腿閃亮登場!

“臥槽,我大諾鄧上鏡了!”

“教主萬歲!大理的給我頂起來!”

“火腿你選諾鄧的?我大金華表示不服!”

“坑主偏心,為什麼不選金華火腿?”

“你不知道坑主和大理的故事麼,哈哈哈哈!”

......

就別說點開外賣APP叫外賣了,觀眾們刷微博和朋友圈都忙不過來了。

鏡頭的微距的運用,將諾鄧血腸的晶瑩剔透展現的淋漓盡致,給人一種油而不膩,好似入口即化的感覺。

鄉間柴鍋上冒起的騰騰的熱氣,萵筍炒火腿,火腿炒飯!

每次放做菜的全過程,從一開始的切菜,到下鍋,這就是一整套勾人口水的過程。尤其是最後一個鏡頭,總是把做好的菜放到盤子裡這一步驟。在前面做了大量鋪墊,最後這一放,猶如點睛之筆。

看得人垂誕直下三千尺,讓吃貨們按捺不住那可蠢蠢欲動的心,恨不得一頭扎進電視裡,敞開肚皮,大快朵頤。

食物為載體,情感為依託。

除了美食的誘惑之外,片子裡還不斷的穿插著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完全擺脫了傳統紀錄片說教的套路。

並且以往美食類節目裡常見的烹飪大師、美食名家,精湛廚藝和繁複過程,在這片子裡通通被淡化,鏡頭對準的幾乎全是平常人的平常蔬飯,就連享用美食的時候常見的誇張的“食後感”都沒有!

而是選擇在人們最樸素情感的把握上下功夫,無論是質樸純粹的人情味兒,還是濃郁的鄉愁別緒,亦或是普通人勞碌的艱辛,片子裡細膩的刻畫總能在一瞬間擊中觀眾們內心的柔軟,擊中觀眾們的淚點。

藕夾的製作過程很動人,而職業挖藕人聚在昏暗簡陋的小棚子裡一起吃晚飯的場景更動人。

都不需要拍他們吃的飯菜多可口,昏暗的燈光下,飯碗裡蒸騰而起的熱氣繚繞,再看看那一張張狼吞虎嚥的臉,聽那扒飯時和筷子和碗碰撞的聲音,觀眾們腦海裡就一個字——吃得好香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是一個腰疼,一個胳膊疼,一個腿呀有點酸,還有個胃,不好受。

我家老婆他也說了,他說你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

因為長期受溼遇寒,這些挖藕人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關節病,但他們卻還都喜歡冬天,不是天冷挖藕容易,而是天氣冷了,吃藕湯的人多,藕的價格就會漲。

“我們肯定希望藕的價格高啊,都是為了生活,多掙幾個錢。”

泥濘的荷塘裡,挖藕人一張張笑臉,舉著自己挖上來的藕,淳樸的笑著。

觀眾們的眼眶瞬間就紅了。

“我們在市場看到那個藕啊,我們心裡就有一種感覺......”

很標準的套路對吧?

說幾乎冠冕堂皇的話表達一下自豪感。

但是神奇的細節又來了,被採訪的小哥還沒說完,旁邊生啃著藕的工友們就搶答了:

“這個藕是我們挖出來的,這是不是出自我們的手。”

“那肯定有這種感覺。”

“有一種親密感噻。”

一切都是這麼的自然,清新,質樸,看不到一點點的矯揉造作,真實得讓人的心裡抑制不住的感動。

而這種感動還在繼續,鏡頭轉場到吉林省的查干湖上,凌晨,騾子拉著車在冰面上奔跑的畫面,讓人看得腎上腺素飆升!

“十五歲開始幹,一直幹到現在都77了,你說多少年?始終沒離了這個‘魚界’,沒離水沒離魚。”

石把頭拿著酒杯,對著鏡頭,臉上的自豪之色藏不住,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不喝了,今兒就這些吧,一會還有事,還得上冰呢。”

“哈哈哈哈哈~~~!!!”

“噗,魚界,老爺子好可愛!”

“有點小傲嬌呢,哈哈!”

石把頭是有資格自豪的,在他的指揮下,拉起網來的一瞬間,震撼人心的一幕來了。

魚!

滿屏的魚!

“喔喔喔喔~~~!!!”

“大豐收啊!”

“老爺子帥炸了!”

配樂《Dare to dream》再次燃起,旁白再告訴觀眾沒有發現的細節,拉上來的魚沒有小的,全都是重量兩公斤以上的大魚!

“只有老把頭知道,這正是查干湖上心口相傳的嚴格規定,冬捕的漁網是6寸的網眼,這樣稀疏的網眼,只能網到五年以上的大魚,這樣,未成年的小魚就被人為的漏掉了,獵殺不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6666666666!!!!”

“獵殺不絕,說的好!”

“以後別老他喵的說我們吃滅絕這個吃滅絕那個了,很多老漁民老獵戶比任何人都懂這個道理!”

......

查干湖漁村,人們帶著豐收的喜悅,迎來了除夕。

“一年一次,必須得搞的,那是古代傳下來的,不能差!”

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鞭炮聲中,石把頭家裡的一桌全魚宴,秀飛全場!

“啊啊啊啊啊啊!!!!”

“垮燉雜魚我要了!”

“你們奏凱,魚肉段兒我承包了!”

“生魚片就交給我吧!”

......

有的傳統保留了下來,有的卻快要被淘汰了,廣西海邊的高蹺捕魚業曾經無比興旺,如今只剩下了最後五個會的人了,讓人感概不斷。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比起用這個東西捕魚,開漁船入海,運用高科技裝備尋找魚群,顯然收益更高。

海南,一艘漁船出海了。

在接連幾天一無所獲後,終於也迎來了大豐收!

一網,魚倉滿!

“哈哈哈哈哈~~!!!!”

“帥啊!”

“牛逼!”

對漁民來說,可能再也沒有什麼能比拉起網來,裡面裝滿了魚獲更令人興奮了!

對觀眾們來說,也是這樣的,耐心等待,付出辛苦勞動獲得豐收回報那一刻的興奮與喜悅,能傳遞給每一個人!

“為期兩個月的松茸季節,卓瑪和媽媽掙到了5000元,這個收入是對她們辛苦付出的回報。

傍晚,聖武撐著船回到岸邊,他要把今天採到的蓮藕用笘布蓋起來。

新年的第一天,石把頭獨自上冰,春天五十萬斤魚苗將會重新投放到湖裡,老人仍然期待冰湖裡的饋贈......”

在旁白的結語中,第一集出現過的人物,那一張張質樸的笑臉開始閃回,溫馨、鼓舞、感動。

在觀眾們意猶未盡的惋惜聲中,《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