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最新章節列表 > 169 大勝之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69 大勝之後

……

收兵還羌的半路上,斥候忽然來報,半個時辰前,一支千餘人的魏兵直奔羌地而去,方向不明,動機不明。

聞言,馬謖頓時有些急,連忙停下軍隊,將未來十日戰況模擬了一次,並未發現各部受到攻擊,這才松了口氣,催軍朝正南方向追去。

雖然沒有模擬到這支魏軍的動向,但馬謖知道,是戴凌!

他必然是領著從戰場撤退下來的千餘魏軍精騎,直撲燒當羌。

馬謖立即將兵馬分散成十數股,每股約兩千人,地毯式橫向鋪開,搜尋戴凌。

沒過多久,分兵而去的阿大和阿二從前方一座丘山後奔回來,望見馬謖,遙遙揮手喊道:“將軍,這邊!魏軍在這邊!

“前方引路!”馬謖簡短的說了一句,驅動大軍追擊而去。

大約一個時辰後,阿大爬在地上聽了聽,伸出手指戳進一坨馬糞中,感受了下溫度,忽然喊道:“將軍,他們就在前面,剛走不超過一柱香。”

馬謖依言,帶著大軍一頓勐追,果然沒過多久,就遙遙看見一大群魏兵在空曠的高原上漫無目地疾馳,他們大約有一千多人,穿著破破爛爛的魏軍服飾,神色呆滯,表情木然,彷佛一群只知道奔行的行屍走肉。

他們大多都掛了彩,受了傷。

千餘人中間,一個銀盔銀甲的將軍赫然醒目。

正是戴凌!

張休忍不住拱手道:“將軍,末將請求出戰,生擒此獠!”

馬謖微微皺起了眉頭,在他眼裡,這群人沒有一絲活力,神態呆滯,死氣沉沉。

顯然,這群人目前毫無戰鬥力可言,根本用不到戰鬥。

這是什麼情況?

莫不是被之前的大敗打懵逼了?

這時,遠方傳來騎兵鐵蹄的轟鳴聲,小將趙雲帶著人從前面來增援了。

馬謖擺手喝道:“先圍起來,無我將令,不得亂殺無辜!”

張休一愣:“為何啊將軍?他們不是敵人嗎?”

馬謖轉頭,面無表情地看著他,張休心中一凜,立即抱拳:“屬下錯了,俺不該失口亂言,質疑將軍。”

因為知道張休不太會諛詞奉承,向來是想到什麼說什麼,馬謖擺了擺手:

“算了。”

“記住,軍人的天職有三個,服從軍令,無條件服從軍令,還是特麼的服從軍令!”

“是。”張休連忙應是,心中卻滴咕了起來,這馬將軍什麼都好,就是只許自己抗命自專,不許下屬頂嘴。

想當初,街亭之戰,他可是把丞相的話當成了耳旁風……

看來以後要多做事少說話,馬將軍這戰績越來越好,官威越來越大,和俺已經不能愉快的相處了。

正想著,見馬謖又瞥過來一眼。

張休不敢怠慢,連忙領兵上前,包圍魏軍。

這場不能稱之為戰鬥的戰鬥,比預想中簡單太多,魏軍被圍住後,全部丟下兵器,抱頭蹲在地上。

只有戴凌一個人站著,一臉無奈。

這千餘人是他這兩年訓練出來的親兵,第一次上戰場,就被那血腥慘烈一幕嚇懵了。

考慮到之前已經敗了數次,這一次甚至連主將張郃都掛了,戴凌覺得自己回去後,絕無可能逃過魏軍連坐之法,逃得一命,索性就領著千餘人直奔羌地,打算找個部落安頓下來。

實在不行,就去當馬匪。

但沒想到點子這麼背,這麼快就被馬謖追上了。

戴凌半跪在地,拱手低頭:“將軍,戴凌願降!”

馬謖安坐在馬背上,居高臨下俯瞰過去,一瞬間想起了許多與戴凌之間的交集。

忽然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戴凌的遺忘天賦,對於帶兵潛伏其實有奇效的,方才他模擬戰況都沒找到戴凌的蹤跡。

如果令戴凌潛伏敵後,在長達500裡的隴山大道上建立幾十座土城,並派兵阻斷關中魏軍的西進路線……

如此,隴右地區的數千魏兵,豈不成了甕中之鱉!

但這個念頭剛一冒出來,馬謖就立即搖頭否決了。

此時還不是佔據隴右的最佳時機,魏軍還有足夠的力量保衛隴右及涼州。

一旦選擇此刻與魏國攤牌,開啟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必將面臨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硬打過去的窘境。

所以,還是穩健為先,發育為先,伺機招降各個城池守將為先。

思及此,馬謖看了一眼金城的方向,擺手道:“收兵!”

“是!”眾將轟然應諾。

所有魏兵俘虜都被繳了械,夾在蜀軍前鋒和中軍之間,浩浩蕩蕩,踏上了返程的路。

馬謖將最終戰況及接下來的打算,盡寫於戰報上,措辭改了又改,都不甚滿意。

一開始,馬謖是這樣寫的:‘我軍於涼州大勝,俘獲魏軍兩萬餘,斬殺八千餘,兵鋒之銳盛,已摧魏人之膽魄。’

‘謖以為,今我季漢兵精糧足,丞相當繼續陳兵五丈原,以做持久戰之打算……整段劃掉。’

‘謖以為,若無丞相運籌帷幄,我軍斷然難獲必勝。此戰八成功勞當歸於丞相,一成功勞歸於將士奮勇,謖僅可得一成功勞。’

‘……’

寫罷,馬謖又反覆斟酌許久,這才滿意的用狗爬字重抄一遍,差人快馬加鞭發往五丈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涼州捷報一封接一封送來,駐紮在五丈原的蜀軍士氣大振。

諸葛亮猶為欣慰。

在他看來,這天下如棋,一步三算都不一定能穩操勝券。

但馬謖卻在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就戰無不勝。

通常,一名主將打出這樣戰績時,就會驕傲自滿、目無餘子、盛氣凌人。

說不定還會反過來教他這個丞相做事,對他的行軍佈陣指手畫腳。

一如之前劉琰故事。

但馬謖沒有!

在信上,馬謖措辭非常謙遜有禮,

不但詳細陳述了大勝退兵的三大原因(騎兵不善攻城、戰俘需要安置、投奔而來的數萬百姓需要安置),字裡行間還無不表露出:這場大勝是在他諸葛丞相英明領導下取得的,馬謖只是個工具人,執行者。所以,此戰馬謖只可獲小功,大功全仗丞相。

在這封信裡,無論是戰場態勢判斷,還是戰後總結性發言,馬謖都做得面面俱到。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沒有諸葛亮,季漢的天就不會亮。

反覆將信看了幾遍,諸葛亮心緒激盪,忍不住暗暗吶喊:

((((((啊))))))……

‘幼常他懂我,嗚嗚嗚……’

‘這封信,雖然有拍馬屁的嫌疑,但必須要讓陛下和文武百官都看到!’

打定主意,諸葛亮提筆寫了一封奏摺,與馬謖的戰報附在一處,差人快馬送往成都。

捷報發到成都,頓時引起了地震般的反應。

上至劉禪、中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高潮了。

劉禪喜滋滋揮了揮小胖手,康慨地將諸葛亮由武鄉候升為西縣候,封馬謖為武鄉候,徵西將軍,金銀財寶蜀錦,皆另有重賜。

送走前來賜封的太監,馬謖忽然明白了許多事。

原來官場是這樣混的。

悟了悟了。

沒想到自己只是隨便一頓恭維,居然直接舔來了一個武鄉候,連軍職也升了一級。

各種賞賜更不用說,堆積如山。

雖然他現在根本不缺劉禪賞賜這點錢,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欣喜的接受了賞賜,馬謖繼續忙碌起來。

現在還不是開心的時候。

當務之急是轉變戴凌與兩萬多魏兵的思想觀念,讓他們從此以後心向蜀漢,只向蜀漢,而不再對魏國抱有任何幻想。

降兵降將,歷來都是不安定因素。

馬謖必須將所有隱患消除與無形。

因為原時空裡,蜀漢在這方面吃過大虧!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剛開府不久的蜀漢大將軍費禕在漢壽主持歲首(春節)大會時,因人逢喜事,喝得酩酊大醉。席間,魏降人郭脩突然發難,借敬酒之機拔刃刺殺費禕,待眾人回過神來,費禕已倒於血泊之中,當場氣絕。

郭脩原是魏涼州西平人,官至中郎將。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維出兵隴右,聯合羌人進攻魏西平郡,雖沒能破城,卻俘得郭脩等人而歸。

由於蜀國人才貴乏,為了鼓勵更多的中原人士來投蜀漢,因此蜀漢向來都是重用降將,如姜維、王平、夏侯霸等人降蜀後,都得到了重用。

郭脩降蜀後,劉禪同樣也沒虧待他,在短短三年之內,郭脩就官至左將軍,成為蜀漢的高級將領之一。

既然如此厚待,郭脩為何要刺殺費禕?他是受人指使,還是自發而為?若是受人指使,誰是幕後指使者?

很多人懷疑姜維是幕後指使者。

首先,郭脩是姜維從西平帶回來的,姜維的確是有嫌疑。

其次,姜維與費禕在北伐的問題上分歧巨大。姜維依仗自己才兼文武,而且又熟悉西涼風俗,就想拉攏羌族、氐族為羽翼,發動北伐,以完成諸葛亮的北伐遺願。

但是,費禕卻認為伐魏之事應留給後人解決,他說:“吾等不如丞相多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原,況吾等乎!不如且保國治民,謹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為希冀徼幸,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姜維雖與費禕同錄尚書事,但是,費褘的職務是大將軍,比姜維高一級,軍權掌握在費禕手中。因此,每當姜維想興兵北伐,都遭到費禕的掣肘,使得姜維率領的大軍不超過萬餘人,跟鬧著玩似的,這讓姜維很惱火。

再次,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是最大的受益人。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成為蜀漢大軍一把手,此後,姜維就放開手腳主持北伐。

然而,馬謖知道,姜維不是幕後指使者。

首先,姜維根本不知道郭脩是殺手。

其次,姜維與費禕之間的矛盾只是政見不同,並不涉及根本利益衝突,完全沒必要置對方於死地。

而且,如果郭脩是姜維找的殺手,姜維豈會親自將殺手帶回蜀國?

既然郭脩刺殺費禕不是受姜維指使,那麼,他是魏國派來的殺手嗎?

郭脩成功刺殺費禕後,曹魏方面對他大加褒獎,將他與聶政、傅介子相提並論。聶政是戰國時期的俠客,他為報韓大夫嚴仲子的知遇之恩,獨自刺殺了韓相俠累,為了避免連累他人,他自己剝掉麵皮,挖出眼睛,自殺而死。

傅介子是西漢大臣,他發現樓蘭、龜茲多次反覆無常,於是主動請纓去刺殺樓蘭王,並成功將樓蘭王的首級帶回京城。

曹芳(司馬師)大張旗鼓地褒獎郭脩,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要告訴天下人,郭脩是他派去刺殺費禕的。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並不是!

且不說劉禪是“平庸之主”,費禕的才能也沒有特別突出,此兩人的存亡,並不會影響到蜀國的“興喪”,因此,曹魏根本沒必要派刺客去刺殺他們。

要刺殺也是刺殺姜維。

再者,郭脩是姜維在戰鬥中俘獲的,屬於被動入蜀。如果他是魏國派出的刺客,應該會像馬茂或夏侯霸一樣,採取詐降或主動投奔的方式入蜀才是。

所以,郭脩不是曹魏派出的刺客。

既然郭脩不是曹魏的刺客,他為何要放棄高官厚祿,主動求死呢?

郭脩到了蜀國後,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就達到了人生巔峰。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他又親自毀掉了一切,還搭上了自己的老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郭脩刺殺費禕的動機很簡單。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陳倉守將郝昭所說的話,可以解開這個疑問。

原時空裡,公元228年冬,諸葛亮趁曹休在石亭慘敗,關中兵力空虛的機會,再次出兵北伐,包圍了陳倉。當時陳倉只有守軍一千多人,於是諸葛亮派人遊說守將郝昭投降,郝昭以必須遵守“魏家科法為由”,拒絕投降。

質子制度就是“魏家科法”的內容之一。當年曹操吸取了張繡降而復叛的慘痛教訓,完善了質子制度,規定邊防將領的家小必須遷至鄴城,置於曹操的眼皮子底下監控。

郭脩是曹魏的邊防將領,毫無疑問,他的家人也在鄴城,他如果真的投降蜀國,那他的家人就只有死路一條。但是,選擇刺殺費禕,雖然要付出性命的代價,卻可以保全在鄴城的家小,還可以作為家人加官晉爵的籌碼。

為避免身在鄴城的家人受到傷害,同時儘可能讓家人過得更好,郭脩選擇殺身成仁,刺殺費禕。

這就是動機。

而蜀漢由於人才貴乏,一直沒有對來降的魏將領實施質子制度,從而給了郭脩可乘之機。這也是郭脩能夠成功刺殺費禕的決定性因素。

馬謖如今在做的就是完善這個制度。

即營救降將降兵的家小,接他們來蜀漢。

這件事要悄眯眯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