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最新章節列表 > 181 兩個狐狸,隔空飈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81 兩個狐狸,隔空飈戲

馬謖在城下“鞭打”過張休,次日又令他領兵到城下叫戰。

徐邈並不出城交戰,只在城樓上仰天大笑,笑馬謖愚蠢,竟用這等騙小兒的把戲來他面前獻醜。

張休無奈回報:“涼州刺史徐邈年紀雖高,卻是天下名士,文武兼備,今已看穿將軍之計,堅守城池,不來與戰。”

戴凌也在一邊勸道:“將軍,此計已敗,不如另想他法?”

在他們兩人看來,計謀既已被對方叫破,那就沒有繼續演下去的必要了。

但馬謖卻不這麼認為。

這次,他當著所有人的面,把戴凌和張休都狠狠“鞭打”了一頓。而後收兵還寨,差人入城給徐邈下通碟。

“老匹夫若儘早來降,便饒你及全城百姓不死;若仍執迷不悟,待踏平城池,雞犬不留!”

徐邈在城中聞聽此言,卻也不怒,令人擺上好酒好菜招待來使。

使者只是馬謖從麴家軍中隨意找來的一個無名小卒,得此禮遇,頓時受寵若驚,連稱不敢。

席間,徐邈停杯在手,熱情詢道:“敢問尊使,徵西將軍治軍嚴否?”

徐邈口中的徵西將軍,自然指的是馬謖。

使者想了想,覺得這個問題不涉及軍機大事,便謹慎回道:“不嚴,馬將軍治下頗為寬鬆,將士皆可隨意走動。”

治軍鬆散,那就意味著戰場上一衝就亂……徐邈點了點頭,又問:“戴將軍與其麾下千餘將士近來可好?”

使者搖頭:“戴凌將軍尚好,頗受馬將軍器重,至於千餘將士近況,小的不知。”

戴凌的一千多親兵沒來,那就意味著十萬大軍也沒來……徐邈捋著鬍鬚,舉杯請道:“喝酒,喝酒。”

少時,酒宴散去,賓主盡歡。徐邈笑眯眯送走使者,望著遠處的蜀軍大營,沉吟不語。

左偏將撓了撓頭,疑惑道:“大人為何笑而不語?”

徐邈眯著眼,捋著鬍鬚笑道:“馬謖匹夫治軍鬆散,連日來士兵多有脫逃,今又孤軍深入涼州,陳兵武威,大禍臨頭猶不自知。”

“旬日間,我必生擒此人!”

左右偏將連忙讚歎徐邈高明,徐邈哈哈一笑,大為受用。

接下來幾日,徐邈每天都佇立城頭,細察蜀軍動靜。見蜀軍逃兵愈眾,目測士兵僅剩兩千左右,馬謖仍每日遣張休來城下挑戰。

頓時心思浮動起來,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正要點齊本部三千人馬,出城迎敵。忽又轉念一想:“當年馬謖在微縣,略陽,以寡敵眾仍遊刃有餘,一把大火險些令老夫喪生,就連張郃亦連敗數陣,萬萬不可輕敵。今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彼軍士氣低迷,逃兵日眾,不出一月必然散盡。屆時再乘勢擊之,方可穩操勝券。”

打定主意,徐邈按耐住衝動,只教軍士盡力守護城池,靜觀其變。

……

使者回見馬謖,據實相告。馬謖聞言,心下暗樂。

他治軍的確鬆散無比。

這一點使者沒有說錯。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諸葛亮,後者治軍極為嚴謹,軍營眾將士都扳著個臉,快活不起來。

如果說諸葛亮的治軍之道模彷的是程不識,那馬謖的治軍之道參考的就是飛將軍李廣。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西漢名將李廣一直是一個很憋屈的存在,他作為大漢名將一直以來活躍在對匈奴等外族作戰的前線,戰功累累,卻一直得不到晉升,也因此有了”李廣難封“千古蹉嘆。

不過比起李廣,還有一個人的存在感更低,他就是與李廣同時期的西漢名將程不識。李廣至少經過《史記》與唐詩的傳誦在後世被人所熟知。

程不識就沒那麼好運氣了,知名度遠遠不如李廣。

在衛青和霍去病成名之前,大漢朝的絕代雙壁就是程不識和李廣,程不識甚至一生未嘗一敗。但即使如此,程不識依舊不被人所熟知。

李廣和程不識都是西漢名將,在軍隊中的晉升過程都極為相似,他們都曾任邊郡太守統率一方將士駐守邊疆,與羌胡外族殊死搏鬥,維護帝國邊境安寧。

不同的是,兩人對於治兵之道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

李廣的治軍方式相對肆意散漫一些,每逢行軍打仗,他總是攜一群人前去,不排兵佈陣,不進行詳細的戰略部署,如同散兵遊勇一般,在有水的地方安營扎帳。對於士兵也不加約束,任憑將士們自由活動,散漫隨意。

但李廣並非放鬆了警惕,每到一地,總會提前派出斥候去偵察敵情,將敵人的狀況摸得一清二楚,做到瞭然於心,全程穩操勝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果不太瞭解李廣的作戰方式,一般的敵軍統帥反而會認為其是泛泛之輩,從而對其放鬆警惕,最後沙場相見之時,李廣所帶領的軍隊往往勇勐異常,打得對方措手不及,抱頭鼠竄。長此以往,李廣也就習以為常,對於管理軍隊和整頓軍容軍紀不太上心。他所帶的散兵反而成為了歷史上最善於的出奇制勝的奇兵。

程不識出身於正軌的軍隊,自幼熟讀兵法和兵書,受到嚴苛的教育,所以治軍十分嚴謹。

程不識的行軍佈陣好似沙場點兵,編制和組織架構都十分緊密,指揮系統和軍隊條例都十分有序。鑑於此種治軍模式比較嚴肅刻板,程不識治下的軍隊都是循規蹈矩,行軍打仗一絲不苟,絲毫不會有懈怠。

而程不識本人也是夙興夜寐,處理起軍務每天都忙到天亮。

正因軍紀嚴明,程不識麾下的軍隊從頭到尾未嘗一敗。

程不識和李廣對士兵截然不同的待遇,自然也令士兵對他們的態度截然相反。

大部分的士兵被分配到程不識軍中後,就跟死了爹媽一樣哭喪著臉,十分頭疼。但他們卻十分期待能夠跟隨李廣征戰天下,長此以往,李廣的軍隊往往人丁興旺,士兵越來越多。

而李廣本人的聲望也大大高於程不識。

但是一直到他退休,都沒有受到封號,這一點,也被後人所詬病。

其實這也和程不識和李廣的治軍風格有很大關係。

李廣帶兵打仗行事作風簡單粗暴,對士兵極為寬厚,在沙場上士兵也都會竭盡全力的輸出,捨命保護李廣,這樣的軍隊也是每一個將軍夢寐以求的。

古來,兵權都是權力具象化的表現,而武將除了驍勇善戰外,還掌握著兵權,擁有著統領四方的權力。

所以,在皇權至上的漢代做將軍,要是每個將軍都像李廣那樣,把國家的軍隊培養成李家軍,身邊圍著一群能征戰四方的兄弟,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那麼,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就要夜不能寐了。

正因如此,李廣終其一生都未被封賞。

而治軍嚴苛的程不識就是正兒八經的帝國將軍,不搞個人崇拜,不搞山頭主義,自然也就不會成為當權者的眼中釘,是以多次受到封賞。

收攏思緒,馬謖親自披甲上馬,引數百騎來武威城下搦戰。

這次馬謖換了個策略,令士兵站成數排,扯開了喉嚨大罵徐邈“皓首匹夫”、“蒼髯老賊”、“膽小如鼠”。

城上眾軍見徐邈被百般辱罵,氣不過請纓出戰,俱被徐邈攔下。

右偏將護主心切,率軍衝到城門口,正要開門出城,也被徐邈呵斥回來,忍一肚子氣回營。

次日一早,馬謖又引軍去搦戰,仍是破口大罵。

魏兵將士紛紛著惱不已。

徐邈卻老神在在靠在城樓上,一點都不著惱。

馬謖遙指著徐邈,故意做出一副恨的咬牙切齒的表情,跳腳大罵。

一大一小兩個老狐狸,隔空飆起了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