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最新章節列表 > 244 馬謖:謖本白身,躬耕於襄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44 馬謖:謖本白身,躬耕於襄陽

馬謖想的是,與其用刺殺手段贏了東吳,將來被人詬病“勝之不武”,還不如趁著沒有戰事的空當,在魏吳兩國多埋下幾顆暗雷,以便將來能夠派上用場。

思及此,帶著阿秀回到內室,攤開自制的“大漢疆域圖”,目光在交州和幷州兩塊區域來回打量起來。

先從交州下手給孫權製造麻煩?還是先從草原下手給曹魏製造麻煩?

馬謖猶豫不決。

兩者各有利弊。

先攻略交州的好處是拿下此地後,能夠和蜀漢現有地盤連成一片,便於掌控。

而眼下恰好有個不錯的契機。

眾所周知,當前是的一個大大的亂世,魏蜀吳三國各自割據一方,彼此攻戰不休幾十年,將世人的目光盡數吸引到三國間交界線之處。

但在遠離中原的南方交趾地區,也曾爆發過一場長達八年之久的交趾之戰,而這場亂局也曾引發了魏蜀吳三國的激烈爭奪。

這場戰爭的起因要從四百年說起。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派遣大將任囂和趙陀率領數十萬秦軍南征百越,很快將嶺南地區納入秦朝版圖。之後,秦朝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中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任囂和趙陀商議之後開始割據嶺南,不久後任囂病故,趙陀建立南越國,成為了嶺南地區的統治者。

在趙陀統治嶺南期間,將象郡一分為二,設定了交趾和九真兩郡。到了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南越故地設立了交趾刺史部,並在交趾刺史部下設定了9個郡,交趾刺史部所轄區域包括今天的廣西、廣東和越南北部大量區域,其中有三個郡位於後世的越南境內,即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

到了東漢末年,中原陷入亂世,交趾刺史部(後改名交州刺史部)在此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安定的情況。首先是在漢靈帝劉宏末年,交趾地區發生暴亂,東漢朝廷任命的交州刺史朱符(平定黃巾之亂的東漢名將朱儁之子)被殺。之後,漢朝任命的新刺史張津到任後不久也被自己的部將殺死,交州亂作一團。

而這時,東漢帝國已是搖搖欲墜,內部出現了大量的軍閥割據地方。時任荊州牧劉表在得知張津被殺後,沒有通知被董卓挾持的東漢朝廷,而是自行任命了自己的手下賴恭為交州刺史。

東漢朝廷得知此訊後大為不悅,為了制約劉表對交趾的控制,朝廷很快又任命了出身於交州廣信的本地官員士燮為綏南中郎將,並令其統率交趾七郡。

由於此時東漢帝國已經進入了軍閥割據時期,朝廷對各地幾乎沒有任何掌控力,所以雖然士燮的官職是東漢朝廷任命的,而且他名義上也對漢室效忠,但實質上士燮已經成為了交州的土皇帝,他任命自己的幾個弟弟為各郡太守,完全掌控了交州南部的四個郡,也就是交趾、合清、九真和日南。

至此,士氏家族對交州南部四郡開始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掌控,以至於到了三國鼎立時,孫權因為一時無法全部掌控交州,所以乾脆將原來的交州刺史部一分為二,將交州北部四郡從交州劃分出來,設為廣州,並任命呂岱為廣州刺史。

經過數年反覆角力,至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呂岱擊敗並誅殺士微(士燮之子),剷除了士氏家族所有勢力,將交州地區全部收歸吳國統治之下。之後,孫權撤銷了廣州建制,將原來的廣州四郡重新併入交州,交州恢復了九郡的行政區劃。

鑑於士家在掌控交州三十年間,深受百姓擁護愛戴,而如今距士氏家族覆滅僅僅過去五年,如果此時在交州打起“士家後人”的旗幟,組建軍隊反抗東吳,響應者必然眾多。

但是此舉(攻略交州)也有弊端,一旦孫權知道真相,本就貌合神離的蜀吳聯盟必然會立即破裂。甚至,孫權還會對蜀漢開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思及此,馬謖將目光放在幷州北部的草原區域。

考慮到吳國已將蜀漢視為競爭對手,再不能發揮出牽制魏國的作用,蜀漢必須要尋找新的幫手來制衡魏國,分攤壓力。

雖然拿下涼州和隴右地區令蜀漢國力大漲,大大超越了吳國,但魏強蜀弱的大格局並沒有變化。

魏國所擁有的巨大體量優勢,並不是幾次戰爭勝利就能彌補得了的。

好在,在奪取隴涼地區後,區位優勢瞬間被逆轉。一來蜀軍不必再從崎區難行秦嶺古道勞師動眾北伐,二來,與雄據漠南的柯比能連上了線。

而柯比能,正是馬謖新挑選的制衡魏國的幫手。

幫助柯比能強大起來,在魏國北部邊境製造出巨大壓力,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替代策略。

但是此舉同樣有利有弊。

好處是魏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集中精力對付蜀漢;壞處是會把蜀、魏、柯比能三個勢力都捲入戰爭泥潭,而被忽略的吳國則會趁機進入“獵人角色”,一邊默默發育,一邊伺機而動。一如二戰時漂亮國“前期中立賣軍火,後期出手摘果實”的局面。

這種局面是馬謖不願看到的。

他無法容忍蜀漢軍隊正在和魏國開戰的時候,背後卻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正在虎視眈眈。

馬謖其實並不懼怕吳國,他有足夠的自信可以擊敗陸遜,瓦解吳國;他擔憂的是,先制衡吳國會讓兩個原本的盟友陷入內鬥的局面,那樣得利的一方就成了魏國。

作為蜀漢最能打的將領,他不能將蜀漢的後背交給一個靠不住的盟友,所以在先攻魏還是先攻吳這個問題上,馬謖是傾向於後者的——雖然這樣一來會讓蜀吳聯盟不復存在,但至少讓自己解氣。

他覺得東吳的劃江而治戰略就很不錯,蜀漢也可以採取這個戰略,反正最終目標都是伐魏,那為何不先把吳國滅了再伐魏?

於是,在“克魏”和“制吳”之間盤衡良久,最終,馬謖一指頭戳在“交州區域”,朝外面喊道:

“來人,備馬!”

話音剛落,看到一旁的阿秀撅著紅唇,一臉幽怨。馬謖連忙改口道:

“來人,備馬車!”

阿秀這才低頭一笑,扭過身,彎下腰……

美滋滋地收拾起行李。

很快,接到命令的四大部將齊聚一堂,一聽說要去給東吳添亂,個個都都興奮異常,尤其是黃襲和李盛,咬牙切齒,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動身。

上一次,他們奉命潛伏吳地給孫權添亂,結果被打得一腦袋包,灰熘熘的逃了回來,常常引以為恥。

這下好了,和將軍同去,是時候扳回一城了。

在出發之前,馬謖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上面洋洋灑灑寫道:

“謖本白身,世居於襄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只求扶漢室於傾危。先帝以臣才疏學淺,言過其實,不於重用。幸得丞相慧眼識珠,諮謖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丞相以驅馳,受任於南徵不毛之際,奉命於街亭危急之時:爾來已有九年矣……”

“今隴涼已平,兵糧已足,本應北定中原,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謖卻深慮吳患,恐重蹈昔日關羽之覆轍,故而親往吳地,欲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舉,先雪鼠吳兩番背刺之恨,後謀劃江而治以攻魏之大業。丞相若能配合謖此次行動,則不勝感激涕零。今當遠離,臨表激昂,言語狂妄,還望涵諒……”

……

正當馬謖帶著阿秀和四大部將一路疾馳奔向交州的時候,諸葛亮則是陷入了又氣又驚,哭笑不得的境地。

漢中郡,南鄭城丞相府。

諸葛亮正坐鎮在此,練兵講武,梳理內政的同時,籌劃著下一次北伐曹魏。

小將姜維行色匆匆進來府堂,拱手稟道:“丞相,馬謖差人送來書信。”

“哦?拿來我看!”諸葛亮連忙接過書信,展開來看。

一看到書信上那熟悉的開頭,諸葛亮當即一怔,暗暗納悶馬謖為何要抄他的《出師表》,而後心下一動,暗覺不妙。

待看完整封信件,諸葛亮神色大變,怒將書信摔在地上,拍桉斥道:“馬謖自作主張,未在蜀郡休養,隻身去往交州行事!若是陸遜獲知此報,率大軍前往征討,再將馬謖圍困於城中,豈不是有去無回了…咳…咳咳……”

姜維聞言神色也是一變,低頭撿起書信,匆匆閱過:“丞……丞相,這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胸口劇烈起伏不定,氣憤的說:“縱然馬謖能在交州開啟局面,吳蜀聯盟豈不頃刻間蕩然無存……咳,咳咳……”

姜維連忙上前攙住諸葛亮:“丞相,保重身體要緊,不值得為此事生氣,馬謖文武兼備,想來此舉應該經過深思熟慮……”

諸葛亮深深呼吸幾口,擺了擺手,示意自己身體尚好,懊悔的直搖頭:“我悔不該把馬謖留在成都,我應該把他帶在軍中啊……”

姜維想了想,拱手道:“丞相,維雖不才,願即刻趕往交州,勸回馬謖。”

諸葛亮看了姜維一眼,搖了搖頭,嘆口氣道:“馬謖已去半月之久,漢中距交州數千裡,往來二三月,你此時前往,已是為時已晚。”

姜維緩緩放下手,斟酌再三說道:“丞相,馬謖信上所言,頗有道理啊,為何我季漢不能行劃江而治,先滅吳後滅魏之舉?!”

聞言,諸葛亮一怔,脫口說道:“魏強而季漢東吳弱,兩弱率先自相殘殺,豈不是給魏國坐收漁人之利?”

姜維想了想,小心翼翼反駁道:“丞相,今日之季漢,已非昔日之季漢。況且,馬謖此去東吳,未帶一兵一卒,倘若真能顛覆江東,又何樂而不為?”

“有丞相在,我三十萬大軍,難道還擋不住區區魏國?”

諸葛亮又是一怔,恍然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自動將馬謖代入到蜀漢軍政體系。

實際上,馬謖現在是單獨的個體。

嚴格來說,已經與蜀漢沒什麼關係了。

於是心下暗付:馬謖此時去交州,莫非真有顛覆東吳之良策?

不會吧?

韓信再生也沒這麼厲害吧?

偷襲這種操作,難道可以一直用?

打仗不是講究奇正相合的嘛,為什麼所有的軍事規律在馬謖哪裡都失靈了?

諸葛亮倒不是不理解,而是覺得奇怪。

縱觀馬謖這幾年領軍打仗,專門挑敵人薄弱的地方下手,除了偷襲還是偷襲,下手還特別狠辣。一旦遇到對面主力軍隊來戰,馬謖就會立即縮排城裡,說什麼也不露頭。

還別說,這種打法讓司馬懿見了都束手無策。

難道說,馬謖這次真的可以建功?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馬謖只有區區六個人,怎麼可能顛覆一個三百萬人口的國家呢?

倘若果真給他顛覆成功,也就是他的死期了。

這樣的人,沒有一個帝王會放心的。

沉思間,眾將陸續聞訊趕來。

楊儀兩三步竄到諸葛亮身前,呈上一封加急書信,稟道:“丞相,不知何人送來一封手書,用得是我蜀漢情報系統。”

“哦?”諸葛亮大為訝然,連忙接過手書,仔細端詳。

只見信上畫著一副極其抽象化的圖,寥寥幾筆勾勒出三個火柴人,一個體型最大的火柴人在北面,兩個小一點的火柴人在南面各居東西。東面那個火柴人腳下放著八把匕首,手裡拿著兩把匕首,面向西面那個火柴人,目的不明。

“這……”諸葛亮一臉懵逼。

這畫得什麼玩意?!

畫得歪歪扭扭先不說,畫得簡略也不說,就不能寫個字備註一下嗎?

等等,字?

莫非這情報是文盲王平送來的?看筆跡,倒是與當日他從街亭送來的圖本有些相似。

莫非王平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說:“孫權增兵兩萬至江陵,目的未明?”

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單是解析此信,諸葛亮感覺自己費盡了腦筋,至少少活好幾天。

嗯,東吳既然有異動,不得不防。

諸葛亮捏著書信,連連沉吟。

永安周邊目前已有四萬兵馬,倒是不必再增兵。

需派一員文武雙全大將去鎮守才好。

派誰去呢?

諸葛亮的目光從眾將臉上一一掠過,自動忽略了魏延,最後落在姜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