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最新章節列表 > 267 四國爭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7 四國爭霸

武陵蠻被圍之勢不存後,吳軍遂合兵一處,與馬、陸、蠻聯軍相持於湘江之東。

副將王覷見潘浚連日來愁眉不展,猶豫難決,便入營進言道:“今兩位公子已為陸遜所擒,將軍若不重歸蜀漢,則二子之命休矣。昔日將軍曾為劉備帳下之臣,今重歸季漢,上順天命,下全子嗣,仍不失為有功之臣啊。”

潘浚憂心忡忡嘆了口氣:“我非不信諸葛丞相之言,也非不想重歸季漢,只恐陸遜不遵承諾,藉機殺我;又恐丞相百年之後,後主重提昔日荊州之失,關羽之死,果如此,奈何?”

王覷神色凝重點頭,沉吟不語。

潘浚和陸遜共掌荊州的這十年間,多有不合,時常政見相左,針鋒相對。雖然這其中有孫權制衡臣下、推波助瀾的緣故,但潘浚和陸遜之間的恩怨卻是真真切切的,相互看對方不順眼很久了。

潘浚今日倘若落在陸遜手裡,很難保證後者不藉機發難。

而且吳軍上下,至今仍未摸清“士三”的真正身份,難以確定此次陸家軍來救武陵蠻的軍事行動,是以陸家為主,還是以“士三”為主。

最關鍵的是,荊州與益州的地勢隔離,這註定了陸家轉投蜀漢後,將會是這個地區的又一個土皇帝,類似昔日關羽之於蜀漢那般的存在。這就意味著,潘家父子三人如果不想在陸遜麾下效力,那就得背井離鄉去往川中。

想了想,王覷又道:“如此,將軍何不推說年老體衰,再無意仕於吳、漢任意一方,可先請其放回一子,著此子領軍歸漢。若陸遜肯放,則其招降為真;若不肯放,則此事詐也。屆時,將軍再起兵討之,為時未晚。”

潘浚一直猶豫不決,便是一忌陸遜藉機發難,二忌二子為質,若使此計,足以探明陸遜是否有殺他之心。聞言大喜,遂令王覷領十餘人來到陸家軍大寨,向陸遜索要一子。

時馬謖在帳內,陸遜對他說道:“此必是潘浚不肯降漢也,以此計詐回一子,切不可允之。”

馬謖並不知道陸遜與潘浚有隙,聞言便道:“我自有打算。”

遂放潘浚次子潘秘與王覷一道離去,但在放二人離去之前,先發檄文傳於吳營。

檄文上寫:“季漢舊臣潘浚前番失足事吳,蒙塵十三載,今允諾率部重歸季漢,其餘各部皆無所問。若早歸來,即加爵賞;若有食言,先斬其子,再兵戎相見。”

一道檄文行去,吳軍鬥志頃刻間土崩瓦解,有不願降蜀漢者,不願背吳者,皆連夜棄營而逃。至第三日,吳軍陣中兵士已去一大半,僅剩萬餘士兵。

不管是陸遜還是潘浚,均對士三(馬謖)刮目相看。

此計妙在將計就計,先散潘浚羽翼。吳軍若眾則不可圖,吳軍若少則降與不降的結果都是一樣。

潘浚本來也是些想法的,打算贖回一個兒子後,看看局勢再做打算。見狀,心知此次非降不可,遂率殘軍,望日來降。

湘水東岸,陸家軍大營。

馬謖熱情的接待了潘浚一行,潘浚下馬入營,見長子已被釋放,立足營內相候,父子相會涕淚橫流,場面好不感人。

寒暄過後,馬謖即差人護送潘浚父子三人趕赴成都;陸遜盡得潘浚部眾,兵駐武陵蠻外圍,佔據大半個武陵郡,兵鋒直逼江陵,武昌,一時威名大噪,漸漸露出蓬勃野心。

這一日,馬謖與陸遜席間共飲,商議前番約定之事。

酒過三巡,馬謖對陸遜道:“伯言,今日之勢,可慰你平生之願乎?”

陸遜點點頭,卻沒有馬謖那麼樂觀,而是神色凝重的說:“昔韓信不聽蒯通之說,而有未央宮之禍;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死。此二人之功名皆赫然於當世,卻因未明厲害,見機不早而亡也。”

這一番“危言恐嚇”的說辭,令馬謖大為訝然,這和另一個時空裡姜維忽悠鍾會的說辭有異曲同工之妙,遂凝視著陸遜,暗道這個傢伙不簡單。

陸遜繼續說道:“今公先平隴、涼;再平交、荊;內通堅道、外懾宵小,功勳之高,震主不安,已是封無可封。何不就此泛舟於江湖,激流勇退,隱居於世外,逍遙自在了卻餘生。”

馬謖忽而一笑,擺手道:“君言差矣,逆曹未滅,天下未平,何來隱居之言?且我年方四十,正當進取,何來激流勇退之說?”

陸遜正等著他這句話,順勢接過話頭:“若無退隱之意,當早圖良策,以幼常之智武,該怎麼做,不需老夫多言了吧。”

馬謖搖頭失笑,不置可否。

少頃,岔開話題,將所允三事與陸遜一一商定細節。一,請封陸遜的為蜀漢嶺南候,總督交州、荊州、揚州軍政大事;二,陸家名從蜀漢,實則自治;三,若有需要,蜀漢可伸出援手,牽制孫權,助其成事。

隔天,馬謖便帶上四大部將和三位夫人,啟程由山間小路迴轉成都。

這是他一早就定下的計劃:離間東吳君臣,將三國變為四個勢力,進而為蜀漢減輕來自東吳的壓力,放開手與曹魏爭奪關中。

至於陸遜以後會不會成長為蜀漢大敵,那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未來三、五年內,東吳將無法給蜀漢造成任何困擾,蜀漢可以放開架勢與柯比能聯手,圍毆曹魏。

這就夠了。

數日後,陸遜逃出江陵,收服五溪蠻,佔據武陵郡南部,擁兵七八萬直逼江陵、武昌的訊息傳到建業,孫權大驚失色,急聚文武百官商議對策。

經此一役,吳國地盤驟減三分之一,形勢及及可危。

丞相顧雍對吳主孫權奏道:“交、荊乃項背也,背之不存,項何以安?臣料陸遜不日即將伐吳,望陛下深加防禦。”

百官均出聲附和顧雍,言說陸遜知兵善守,不可貿然派兵去攻,且以守待變。

孫權環顧眾臣,見眾世家大族均是這種態度,心裡氣憤不已,一陣悲涼。

自他接管江東後,三十二年來,第一次直觀的覺得東吳不如蜀漢。

甚至,連對付叛徒陸遜都有些吃力了。

按照當前軍力對比,吳國國力仍大幅優於陸遜所掌控的勢力,但各個大族的態度已經擺的很明確了,那就是絕不主動出擊。

孫權沒轍,暫從顧雍之言,命諸葛瑾領荊州牧,守江陵;命朱桓、全琮,丁奉三將分別為鎮南將軍、平南將軍、徵南將軍,各領一軍駐守武陵諸處隘口;又沿湘江一帶屯兵數百營,由諸葛恪總督之,以防陸遜。

至此,東吳自守都成了問題,前番欲聯魏圖蜀之事,已成奢望。

……

馬謖一路舟車勞頓,於七月份趕到成都,獲劉禪秘密召見。

一見面,劉禪便問:“卿既攻下交州,何故又假於他人之手?何故又要朕封那陸遜為候?”

馬謖坦然自若回道:“益州與交、荊兩地道路隔絕,鞭長莫及,實難盡控。今若以禮待之,則陸家必反攻孫權,數年間東線無憂;若不如此,縱能離間陸、孫,亦難保東線無虞。”

劉禪然其言,遂使人攜旨到武陵,封陸遜為嶺南候,總督三洲事宜,克日伐吳。

劉禪這邊旨意方下,那邊諸葛亮已自漢中回朝,當著劉禪的面,昭責馬謖道:“幼常去時,曾信誓旦旦說:若不奪交州願從軍法,今何故空手而歸?來人……”

一眾兵士持戟而入,虎視眈眈望著馬謖。

諸葛亮自然知道,馬謖此舉是在效彷昔日劉邦分兵韓信,封其為王令其牽制項羽的故事,心裡本喜,卻見馬謖漸漸有些擅權自專的意圖,故意冷臉嚇他一嚇,要他醒一醒。

馬謖先看了一眼劉禪,瞬間面如土色,低頭不語,不知所為。

將相二人,竟然當著劉禪的面,公然飆起了演技。

劉禪連忙勸道:“相父,馬謖此去雖不曾得交州,功勞卻甚大。經此一事,我東線數年無憂,那孫權剋日將亡,也算報了父皇昔日秭歸蹉跌之仇,便赦免了他吧?”

“那便依陛下之意吧。”諸葛亮嘆了口氣,閉上眼,轉過身,不再言語。

此時,諸葛亮既愛馬謖之才,又忌馬謖將來勢大難制,後主劉禪難以駕馭,因此內心糾結萬分,只能暫時不予啟用,只令馬謖移家漢中,隨時聽用。

劉禪遂封馬謖為“留候”,賜豪宅,賜絹萬匹,僮婢百人。夫人阿秀、六子“溫儉恭順謙雲”及四大部將、黃襲、李盛、張休、楊百萬,皆封侯爵。卻並不賜予軍職、官職。

馬謖謝恩出內,在成都住了幾日,便帶著阿秀和四大部將,與諸葛亮同行,迴轉漢中。

諸葛亮雖然不賦予馬謖官職,卻時常與他商議軍情大事,探討伐魏良機,並傳信於漠南,約柯比能擇日一起攻魏。

時司馬懿探知諸葛亮再次移駕漢中,遂令軍士於關中各個隘口佈防,嚴陣以待。

……

經過了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一行人慢悠悠的抵達了漢中治所南鄭城。聞訊趕來看熱鬧的老百姓黑壓壓一片,全都擁擠在城外,個個翹首以盼,都想見識一下“蜀漢將相雙絕”諸葛亮與馬謖的風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城門口處,馬嘶人聲嘈雜鼎沸,車輪滾滾塵土飛揚。擔負著警戒職責的士兵們努力站直身體,將手裡的長槍高舉,努力維護著一團亂麻的場面。

諸葛亮安坐於四輪木車之上,慢慢進了南鄭城,從永安迴轉的姜維持劍在手,威風凜凜侍立在他身後,刺頭魏延循規蹈矩的跟在另外一側。

自從王平被馬謖一封信“收拾”了之後,魏延也收斂了許多,平時躲著馬謖走,即使看到了,也像老鼠見了貓一般,眼神裡充滿了懼意。

馬謖一行人則拉在隊伍的最後方,不緊不慢的進了城,看著城裡日益眾多的人口,暗暗感慨:

“看來蜀漢是真的崛起了。”

“也不枉我這四年多來一頓勐如虎的操作。”

馬謖單獨坐在馬車裡,閉著眼睛,一邊聽著車外這些喧鬧的聲音,一邊喚出系統,打算檢視一下三個國家目前的基本盤。

目前他最迫切想知道的還是東吳的國力究竟衰弱到何種程度了,迫切到連系統升級後的新功能都顧不得檢視。

這一次交州之行不能算做大捷,不過吳國確實是憑空失去了一個州,損失了大量的士兵與近百萬人口。比起去年時候的國力,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一。

可以預見,國力大損的東吳接下來將會面臨何種程度的困境。為了維持住大局,安撫住暗流湧動的世家大族,孫權需要展示出更多的手腕,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這些代價都會讓孫權對吳國的掌控力再次下降。

想著這些事,馬謖劃開光屏,在“檢視他人屬性”欄裡,輸入孫權的名字。

【你,餘額不足。】

【該許可權需要花費5000穩健點,你當前餘額:1700點。】

【是否需要檢視系統新功能?】

“……”

倒是忘記了自己沒有穩健點的事,馬謖拍了拍額頭,伸手點了“是”,定睛看去。

然後發現系統在保留了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新增了兩個功能,“以錢糧易點、以點換錢糧”和“三國賭盤”功能。

“以錢糧易點、以點易錢糧”,每一枚鐵錢可兌換1穩健點,每一石糧可兌換100穩健點。反之亦然,每100點穩健點數,可兌換100枚錢或一石糧食。

“三國賭盤”,可下注任意點數,擲骰子賭大中小和點數。一至六為小、七至十二為中、十三至十八為大,押中則三倍賠付,不中則本金消失;點數下注,押中單個點數十八倍賠付,不中則本金消失。

賭盤?

前世身為資深賭徒的馬謖一看到這個功能,頓時兩眼放光,一指頭戳在“三國賭盤”上,大喝一聲:

“盤來!”

“哐當”一聲。

一個圓熘熘的鐵盤突兀出現,砸在他的腦袋上,

鐵盤四周有邊框,像極了淺邊鐵盆,裡面還有三顆白玉象牙骰子。

馬謖彎腰抄起鐵盤,環顧四下,發現沒有人注意到車廂內的動靜,便捏著下巴沉思起來。

孫權的底褲他是一定眼看的。

但是眼下穩健點不夠。

所以只能賭了!

怎麼說他前世也曾經當過一段時間慈善賭神,賭術高超,必然不可能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