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最新章節列表 > 294 諸葛亮:大魏將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94 諸葛亮:大魏將亡?

長安不愧是一座充滿了王者之氣的城池,堅固如鐵。

之所以如此堅固,是因為長安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古以來,便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

長安位於關中平原的東部核心區域,而關中平原的四周則是群山環繞,正東方向與關東之間山川阻隔,秦嶺與中條山南北拱衛所形成的狹窄的崤函通道,僅有潼關可過,而潼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下第一雄關!

東北方向與幷州隔著湍急的黃河,正北方向有綿延起伏的黃土高原,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南面與益州之間橫臥著八百裡秦嶺,難以跨越;

正西方與隴右西涼地區也隔著層層疊疊的隴山山脈,僅有千里隴山大道可以通行。

超然的地理優勢再加上巍峨高聳的城牆,就組成了長安堅固如鐵的內外防線。

自秦以來,能夠攻破長安佔據關中的敵人大多都來自東面,這也是歷史上外部勢力攻取長安的主流方式,也是最簡單粗暴的。

從關東出發拿下洛陽後攻取潼關,兵臨長安的有;東漢劉秀滅赤眉、東晉劉裕滅後秦、安祿山,黃巢攻打李唐,無一不是走的這條路線。

除了潼關,從河東攻取長安是另外一條捷徑,河東自古就是“通衢之地”,有“盛世糧倉,亂世強藩”之稱。

軍隊從河東出發渡過蒲坂渡口,再渡過洛河和渭水,便可奪取長安。

首創這條路線的是唐高祖李淵,從太原出發,經由河東攻破長安建立唐朝。之後金國擊敗南宋,明朝和清朝攻佔關中都是從洛陽和河東兩路出兵,從此使關中兩面受敵,既要防備來自洛陽方向的正面攻擊,又要提防來自河東渡河部隊的側面打擊,最終自顧不暇而城破。

但是,現在這條路線是行不通的。關東之地盡屬魏國,魏國在河東和洛陽兩地都佈置了重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此兩條路外,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其他冷門路線攻取過長安的,只有一個人辦到了。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由南陽盆地出發斜上西北攻取武關,然後在平原上消滅秦軍主力,拿下長安。還是在公元206年,劉邦從漢中出兵長安,橫掃三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正是發生在這次戰爭中。

劉邦之外,其他方向便再沒有成功攻取過關中及長安的桉例。諸葛亮此前北伐一直功敗垂成,就是因為長安之險固,非常人可下。

當然,再險要的都城,也有被攻破的時候,長安也不例外!

很快,兩個時辰過去,天色漸晚。營外諸將陸陸續續散去,趙雲還依舊守候在外。

馬謖走出營帳,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

“幼常,如何?可有破城秒策?”

馬謖點了點頭。

他整整模擬了三十七次,又結合自己已知的歷史戰例,總算是堪堪找到了兩個攻破長安的正常方法,或者說滅亡魏國的辦法。

第一個方法是耗,只要把司馬懿的十萬大軍悍死在這裡,魏國用來抵擋北境五胡和公孫淵的兵馬就只有七萬人,這點人馬無論如何也擋不住五胡加公孫淵的四十萬兵馬。

只要蜀軍在長安和司馬懿一直僵持下去,魏國早晚必亡!

第二個辦法是偷襲。

因為魏國大軍悉數派往周邊抵抗眾多強敵的緣故,洛陽此刻僅有三萬中軍拱衛――這與原時空裡鄧艾兩萬兵馬偷襲成都時的情況一模一樣。當時姜維數萬大軍被牽制在劍閣,成都也是只有三萬中軍,本來蜀漢不至於滅國的,但在綿竹一戰中,諸葛瞻指揮失誤,兩萬蜀軍全軍覆沒,蜀漢也因此而亡。

可以說,魏國之所以能夠滅蜀,三路齊出的戰術功不可沒,一路絆住姜維,一路騷擾兼截斷姜維歸路,另一路則實施偷襲戰。在這種攻勢下,姜維除非有分身之法,否則斷然難以抵擋住魏國的攻勢。

自從蜀漢北伐以來,馬謖一直使用的就是魏滅蜀之戰的精髓――即用諸葛亮牽制住司馬懿,他則帶著大軍去打司馬懿兼顧不到的地方。

現在,馬謖打算再使用一次這個戰略。

偷襲洛陽!

生擒曹叡!

一戰滅亡曹魏!

路線他都已經規劃好了,順渭水漂流而下,一日間便可飛越長安至洛陽間的七百裡距離,抵達達洛陽城北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進皇宮,生擒曹叡。

這個計劃太大膽了。

大膽到馬謖一想到最終的結果,就熱血澎湃,情難自禁。

他儘量壓抑住自己激動的聲音,平靜的對趙雲說道:“老將軍,馬上派人去請丞相!”

趙雲什麼也沒問,抬手把不遠處次子趙廣喚過來,吩咐了幾句。

趙廣點了點頭,轉身大踏步離去。

……

三日後。

一簇士兵推著一輛四輪車,吱嘎吱嘎開到了長安城下。

諸葛亮來了。

馬謖快步迎上去,握住諸葛亮的雙手,語氣難掩激動:“丞相,曹魏將亡,曹魏將亡啊!”

什麼?

曹魏將亡?

諸葛亮臉色大變,騰地一下從輪椅上站起來,環顧四周,又迅速冷靜下來,揮了揮鵝毛扇,澹澹說道:“且到帳內商議。”

馬謖推著四輪車,來到早就為諸葛亮準備好的帥帳,將偷襲洛陽的打算悉數告知。

諸葛亮聽罷,臉色驚疑不定。

險,此計太險了!

簡直是十死無生。

若是別人向他提出這個偷襲計劃,他非把那家夥噴到當場去世不可。

但提出這個計劃的人是馬謖。馬謖有多能打,不用過多贅述,諸葛亮心裡一清二楚。

蜀漢能夠大打下西涼,隴右,兵臨長安,多是馬謖之功。

馬謖統兵打仗的鋒銳程度,確實冠絕了這個時代,就連他這個丞相,有時候都為馬謖的計策暗暗叫絕。

就譬如這“分兵出擊”之法,最大限度發揮出了蜀漢頂級統帥比魏國多一個的優勢,有效避免了和對方拼耗國力,完美詮釋了“兵者,避實而就虛”的核心要義。

諸葛亮一臉凝重的看著馬謖:“幼常,你此去帶多少人馬?”

“兩萬!精兵!”

“你有幾分把握?”

“九分!”

諸葛亮點點頭:“九分把握,不少了,你即刻挑選士兵吧,有什麼需要儘管從軍中調撥。我會把司馬懿牢牢牽制在長安城中,助你成事。”

馬謖拱了拱手,轉身離開。

諸葛亮忽然想到一個關於馬謖典故,連忙把即將走出大帳的他給叫了回來,嚴肅的問:

“幼常,滿分是十分吧?”

“……”馬謖也想起了當初跟四大部將們開玩笑的典故,搖頭失笑了下,堅定的回道:“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