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喜劇大爆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算算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算算賬

(週一衝榜啊,求推薦票!)

(PS:有一個群,在書評區,感興趣的看一看)

稽核一直是獨立電影的最大障礙,那些個獨立電影為什麼會形成不在國內上映的風氣,全是審不過呀。

然而獨立電影不在國內上映,該怎麼收回成本呢?

俗語說,天無絕人之路。渠道還是有一些的,否則那些個也不會如此熱衷的去拍上映不了的文藝片。第一是自己賣碟(不是出版DVD)。這一“商業模式”是未來的一獨立電影導演吳昊昊同學發明的,就是自己刻碟,然後去文藝青年聚集的地方,以及自己參加的電影節去向大家出售,一般售價在50到00不等,開心上輩子曾見過最貴的是薛鑑羌導演的《一次等於沒有》,賣00。

第二個,電影節獎金。

出國,各大電影節裡跑,如果有幸中獎,有獎金在手就一切都不是問題。

賈章客就是這麼幹的,幹著幹著就出名了,他的西河星匯在國內沒什麼名氣,可國外的發行能力絕對是數一數二。華誼很牛吧,可老賈出名後,拍一部《天註定》輕輕鬆鬆就賣四十多個國家的版權,羨煞那一幫“國內票房就等於全球票房”的傢伙。

話說回來,只要能在電影節上獲獎,自然也不用再犯愁收回成本了,海外發行也會接踵而至。如果是網路影片發達的年代,還有一個賣網路渠道。

也有人說透過興趣團體小範圍放映來收錢,基本等於想當然,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願意為看粗糙的中國獨立電影付費。後世有人做了一個全國很多咖啡館、書店、酒吧加盟的獨立電影放映組織“齊放”,做了兩年了,回收的錢寥寥無幾,還不夠支付導演去現場交流的路費的。

還有一個,如果僅僅是因為非膠片拍攝等技術制約導致不能院線上映,究其內容和品質,沒有和官方意願相衝突之處(和諧)。可以考慮跟電視臺(主要是電影頻道)談買賣,單片幾十萬上百萬也是有的。至於具體的政策和價碼還得涉事人自己去鋪路取經。如果是因為題材敏感,主題不“和諧”,那你指望在國內大展拳腳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好在“中央車站”裡沒什麼觸碰紀律的東西,唯一一個涉及人口器官買賣,也是隱晦的順帶一提。除此之外,滿滿的都是溫馨和陽光。

稽核起來並不費事,但開心在提交之前還是挺忐忑,刻意給斯琴高媧打了聲招呼。不管有用沒用,放著關係戶不用,過期作廢呀。

耐心的等待了一週,就給印上了龍標,“嘿嘿,透過了。”

既然不走地下路線,那自然是要公映的。

在美國,一部獨立電影想要在電影院上映,可以透過發行商和院線協商,院線再安排旗下電影院上映。但在國內,只能找國有大廠來發行。

“幸好你是小成本,頭腦還沒有發熱!”

餘冬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就有些漫不經心,道:“小開呀,我跟你算是一見投緣,做哥哥的要叮囑你一句,文藝片想要出頭很難。廠裡發行也有硬性規定,如果質量不合格,我也使不上多大勁。許多文藝範的導演都喜歡玩藝術,刻意試探稽核底線,弄的最後上映不了白忙活一場。一些導演私自帶作品出國參展,這得獎了興許還能回本,卻得不償失,還上了廣電黑名單。這些門門道道,你可得上心。”

開心知道他顧慮什麼,立刻拍著胸脯道:“冬哥放心,稽核是一遍過。如果廠裡真看不上,小弟也絕不會讓冬哥為難。”

餘冬心中會意,終究還是個文藝小青年。

他看著一臉憧憬的開心,又想起自己。他很有能力,但體制內的事情束縛重重,何嘗不想立即脫了這層皮去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電影公司,卻始終覺得自己磨練少了,狠不下心腸。這一點上,倒是差這年輕人許多。與人為善,予己為善,今天幫他一把,沒準以後還能得到回報。這麼想著,心中一定,點頭就算答應了。

開心見事情定了,臉上笑容更盛幾分,“酒逢知己千杯少,來來來,小弟再敬你一杯……”

“誒誒,怎麼又喝上了,真不能喝了。”餘冬嘴裡不答應,手上卻依舊舉起了酒杯。夠籌交錯間,桌上氣氛也更加融洽。

其實他心中沒少想著招攬一下餘冬,可自己現在這狀況,說了還不如不說。臨走時,捎上一條好煙,順路送到門口。

餘冬應承了人,倒也上心,將“中央車站”尋求發行的事情反饋到廠裡。韓三品對這個圈內新熱話題還是有所耳聞的,南加大導演系回來的不算稀奇,香港就有好幾個。聽說還出版動漫到日本、大賣特賣,不走尋常路啊。但連皮克斯都力邀的,總也算是個人才吧。

年輕人也真敢幹,什麼關係都沒有,開了公司就敢直接拍電影,也不怕竹籃打水一場空。說實話,韓三品有些可惜,“這個階段回國頂不了多大用,可別把人才給磨廢了,還不如留在美國鍛鍊鍛鍊呢。”

種種議題都圍繞著這個年輕人,他也好奇這小子究竟拍的是什麼電影。“小余啊,人是你見的,你怎麼看這部電影?”

餘冬道:“韓總,您是沒見過那小子,年齡也才二十出頭,可那面嫩的還跟十七八歲小夥子似的。打初一見面,就讓人生出不信任。但事實上,接觸過後卻很老道,不像是個毛糙人。若不是最後臨走時放出大話,我還真以為自己是在跟幾十歲的老家夥在交談呢。”

“哦,他放什麼大話?”

“人家信心足著呢,說如果我們看不中就絕對不再踏第二遍門。”

“呵呵,終究還是年輕人。”

這點,餘冬倒是贊同,道:“倒是這部電影稽核那邊一遍就過,聽說好幾個老領導都交口稱讚。又有斯琴高媧主演,聽說陳道名還有客串。您看,是否在廠裡放一放?”

韓三品思索片刻,國內電影市場這幾年都快被玩甭了,上面也不是瞎子。坐在他這個位子上,接觸的東西遠比其他人更深,最近也偶爾聽到風頭,說是正在探討院線改革的問題,以後私營將會是主要發展方向。可在這個制度裡,無論什麼改革都是件挺大的事兒,摸著石頭過河就意味著拖拖拉拉,沒幾年功夫見不到成效。開心倒是正撞到好時候。

他捉摸著,先看看這些有錢人究竟能不能玩出個花樣,也好有個參考。打定主意,道:“電影就甭看了,看了也就那樣。每年總少不了要發行幾部國產片的,新人不要緊。中國電影要是沒有新人,那就徹底完蛋了。只要拍的不是太差,就拿它試試水。”

“那規格呢?”餘冬追問。

韓三品手指在敲了敲桌子,“規格嘛……年輕人不能慣著,就按最低標準上吧。”

這麼一拍板,事情就算成了。

餘冬也很意外,居然還真讓瞎貓碰到死耗子,至少這運氣不是蓋的。馬上打電話叫來開心籤合同。開心也挺開心,可一到地兒,看著那合同就膩歪了。

什麼是最低標準?這年頭雖然取消了賣複製的制度,可電影公司自己拍一部電影,賣幾倍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

這是一筆日後各大影視公司與院線商們,要無數次吵架也無法順利達成協議的硬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以100塊票房為例: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的稅款。這部分8.%,就剩下91塊半了。

說到這八點三,開心想起後世一個很熱的話題:那年全國票房首次過100億,許多人都在問其中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不知道呢。”

能過問的都不問,不知道的繼續瞎胡猜。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幹了啥事,都沒印象了。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划走了。

以上項支出後,剩餘91.7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瓜分。

影院(院線)方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分成,中國的大片時代開啟之後,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下限分57%=91.7*57%=5.7。其中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7%之間分,一般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線分4.59元,合計5.7元。

製片(發行)方則根據影片強弱勢按8%~4%分成,如張馮陳導演或大片則按上限分4%=91.7*4%=9.44。其中發行一般分5%=91.7*5%=4.59元。以上即製片分4.85元,發行分4.59元,合計9.44元。

像華誼牛逼了之後,自己製片+發行,就能全拿走這部分了。

上面說的是大片的發行分賬5%,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的。

但一般情況,如開心現在的情況,比例都是最低的,制片方和發行方還要再細分一分。而北影廠給開心的最低標準,自然是毫不猶豫的抽走15%。

(91.7*8%)-(91.7*15%)=4.8-1.7=1.1元,100元就剩下1.1元了,你以為就能直接進入兜裡嗎?

還沒完,有一個公式:發行總可分配收入=票房可分配收入+其他渠道發行收入(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1)發行佣金;)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複製費+宣傳費等);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淨發行收入,這些才叫淨收入,能收入錢包裡頭的。

能剩多少呢……

還別提準備用多大資金來投入宣傳呢。這涉及一個“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問題,這一塊學問就更大了,好萊塢更是個中強手,為什麼那些票房十億的大電影,經常會被叫冤,聲稱自己是賠本的。原因就出在宣傳發行成本上,大公司隨便說個數,先行扣掉自留。他們的票房利潤就產在這裡面。小製作人別想從票房裡頭分紅了。

而北影已經上了最低規格,又會投入多大的宣傳發費呢。

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電影頻道走上一走,直接就上。

那種狀況下,能有多少人知道你的電影上映呢?票房情況也可想而知。

這種分賬模式,難怪大家都不去拍電影,轉拍電視劇去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