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喜劇大爆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好評如潮,場場爆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好評如潮,場場爆滿

不知不覺,那裡排隊買票的隊伍已經拖長了百米遠。人們經受著寒風,不停的抱怨主辦方,為什麼不多開幾家影院,排片為什麼這麼少。

主辦方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現象,《中央車站》雖然意外的獲得如此多的提名,但作為一部外語片,始終不曾受太大重視。現在看來,好評並非個別現象,經典電影是會有共鳴的,他們失算了。組委會趕緊商議,緊急騰出幾個廳加映《中央車站》的場次,總算緩解了這百米長隊的窘迫。

這百米長隊便是最好的宣傳,頂的上一萬張十萬張精美海報。

《中央車站》經此一炮,算是徹底出名了。

聖丹斯電影節可是有一項觀眾獎的。

“觀眾故事片獎”跟“觀眾紀錄片獎”,這是電影節中僅有的兩個可以經觀眾之手便能確定的獎項。現在的聖丹斯觀眾獎,是從一千名觀眾跟八十名影評人分別對至少二十六部入圍電影中的五部進行觀影,然後給自己觀看的電影進行打分,以10分為最高1分最差。

放映場數多少,也直接關係著這個獎項的歸屬。

……

次日,好萊塢幾乎所有關注聖丹斯電影節的媒體,都對《中央車站》進行了報道。

“這是本屆聖丹斯電影節最大的驚喜,一部來自遙遠太平洋彼岸的獨立電影。《中央車站》是一部溫情動人的小品,一部有關尋找起源和自我發現的歷程的主題。具有新現實主義的風範,它以感傷的氛圍和細膩的筆觸傳達著電影中所呈現的悲憫。在一種社會告訴發展必然帶來弊端的環境裡,整個國家都在不斷捨棄,又不斷創造。在這尋找的過程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心與心的隔膜也逐漸消散。”

——《洛杉磯時報》的特約影評人威爾·羅傑率先對電影發表評論。這可是僅次於《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全美大報。

他們將寒風中排的長長的百米長隊買票隊伍的照片,作為娛樂頭版插圖。這畫面簡直驚呆了美國人,“這是什麼,《泰坦尼克號》嗎,就算是《泰坦尼克號》也沒有排過百米長隊吧。”

仔細看完報道才明白,原來組委會竟然將這樣一部五項提名的電影只排映一個放映廳,導致觀眾搶票成潮,生恐電影節結束也看不到。聖丹斯電影節可不是粉絲遍佈全美的,尤其是曾經很多年都是在以“好萊塢為敵”,出現這種狀況,自然少不了一番冷嘲熱諷。

這些報道,也更新增了聖丹斯研究所的窘迫。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集中了物質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東西卻如此致命,人類被教唆成頭腦簡單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麗,可他們學會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諷刺得最厲害的,是愛和信任,同情和寬容。有時電影是人類的老師,它用細緻的鏡頭,溫柔的光線,沉默的表情,用淚水和歡笑來教導人類尊重一些東西,比如《中央車站》。”

——《好萊塢報道者》報的娛樂版頭條,也獻給了本屆聖丹斯電影節。而評價最多的,不是美國電影的《鋃鐺入獄》,而是這部中國電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部來自東方的驚喜,用一場滿滿的陽光秀,昨天感動了聖丹斯無數觀眾。老女人阿朵和小孩子天天是兩條線,分分合合,孩子用純真試圖打動忘卻,老人習慣用滄桑保持堅定。他們身處黑暗,可未來如此光明。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有沒有政治寓意在其中,就單憑這個故事,它感動了我。”

“阿朵在黎明前離去,而他們都已經完成了自己心靈的旅程,學會想念,學會回憶,學會如何去愛和相信。”

——IMDB網站特約知名影評人,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歡,他親自向研究所索要了電影註冊資料資訊,在網站上給電影做了一個簡單的資訊註冊,並且打出了第一個專業評分,9分。

隨後聞風而來的觀眾們,也在不斷評分。

第一天放映結束後,IMDB上已經有數百個看完電影後給出評分的觀眾,分數依然在8.8分的高度上。

“就影片的風格而言,本片可以說是小品式的公路電影,它演繹了一老一小尋親、尋家的過程。在冗繁的‘尋找’電影中,《中央車站》以其獨特的手法,讓人滋生了幾多異樣的酸楚,具有十足的感染力。影片配樂優美,契合感不能說無瑕疵,也算是經典。難以相信這樣成熟的電影,出在一個0歲的新人導演身上。

——《今日美國》也給出了4.5分媒體評分(滿分5分)。

對影片的評論,也漸漸轉移到幕後。

人們從開心註冊的資料上,發現他只是一個剛滿0歲的小夥子,無不驚訝讚歎。

言辭最“激烈”的,當屬《紐約時報》:

“這是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幾乎預定大獎歸屬。”

“《中央車站》的不平凡處在於,它是這樣一部片子:當它觸及到你的內心的時候,它在與你的大腦對話。

因為這部片子的故事場景絕大部分都出現在公路上,因而被人們稱做是一部‘公路片’。正如電影的名字——‘中央車站’,不過是男女主人公結識的地方罷了,人潮人海中因著某個機緣的邂逅相遇,未來的、未知的、漫長的路,還有故事就如此延伸開去……那個‘車站’,永遠在我們無法回頭的身後。”

“處處都是感動,卻不會讓人有導演刻意煽情之感。”

“在影片悲憫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歡離合、喜悅和苦痛就這樣交織著傳遞給觀眾,然後觀眾又變成劇中人,在體會著他們的尋找、失落和悲歡的時候,也完成一次與自我的對話。”

……

“‘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我的天啊,我的眼睛一定壞掉了。”

一大早羅克敵又開始咋呼了、大呼小叫不已。

一大堆報紙被堆在茶几上,白小雅也在費勁的幫張正武翻譯著,半天也沒讀完一張報紙,卻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聖丹斯電影節還在進行,“觀眾故事片獎”卻已經最先被評出。

開心憑藉著《中央車站》平均評分8.8分的觀影評價,參與投票的人數也達到96人次,是本屆之冠。以黑馬之姿,勇奪本屆聖丹斯電影節的首個獎項——觀眾故事片獎。排名次之的電影是“美國印第安題材”的《煙火訊號》,這部電影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天然有優勢,因為當地就是印第安文化小鎮。卻也只有7.6分,與《中央車站》相比差遠了。

“中央車站”獲得好評如潮,排映的幾場裡場場爆滿。

連《紐約時報》的特約影評人都喊出了“全世界最好看的電影之一”的口號,他們獲得這個獎項也是實至名歸。

開心等人也紅了,走出酒店時,竟然還被認出是演過《中央車站》的角色的演員。主辦方主動找上門來,說要滿足媒體的採訪,特地舉辦一場新聞採訪活動。

在聖丹斯電影學院的禮堂內,六十多家媒體的記者不請自來,雖然當地媒體佔據二十多家,但主要的媒體一個不少。比如“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等。

“呼呼,~”開心深呼一口氣,還是壓不住“澎湃“的心跳。無論前世今生,面對這麼龐大媒體的採訪,都是首次。

連他都這樣了,更別提羅克敵幾個。好在也不需要他們接受採訪。叮囑道:“老張,將採訪的一幕幕都紀錄下來。這些回去宣傳的時候,可都是大料。”

張正武立刻如臨大敵,羅克敵看他緊張,主動接活道:“還是我來吧,張的英文不好,省的造成誤會。”

於是,新聞採訪現場又多出一個行為古怪的的攝影師,胖得流油,拍記者多過拍臺上。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