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喜劇大爆炸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三章:掌聲雷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三章:掌聲雷動

開心也驚喜的在自己的電影首映禮上,與剛才無緣得見的張國容見面。異國見到同胞總有一種親切,開心主動上前握手,“張先生,很高興認識你。我叫開心,是這部電影的導演、編劇。”

張國容的國語是香港大明星中少數幾個非常標準的,笑道:“你好,我知道你。恭喜你們在美國拿下大獎,沒想到你這麼年輕。”

開心笑道:“謝謝。也是幸運,希望來到柏林展映,同樣能讓觀眾滿意。”

“我也期望能在這裡看到更多的優秀華語電影。”兩人握手。站在一起時開心身高上要高一些(185/175),然而張國榮自帶的巨星氣場更足,成熟男人的魅力也不是毛頭小夥子能比的,立刻就將開心的高度碾壓了。好在兩人都是一樣的帥氣,都是衣服架子,站在一起吸足了眼球。

有國內記者趕緊出聲喊道:“兩位請看看鏡頭,一起拍張照好嗎。”

兩人相視而笑,張國榮嫻熟的捧著開心的背,接受記者拍照。咔擦咔擦十數聲後,幾個外國記者也瘋狂跟拍,好一陣才滿足。末了,開心還開玩笑道:“你是哪家媒體的,照片能送我一張嗎。”

那記者有些詫異,還是回答道:“我們是臺灣媒體,回頭洗好了就給你一張。”

“謝謝。”

張國榮詫異看著他,開心聳聳肩做了個鬼臉,“我是你的粉絲啊。”

“粉絲?”

開心一拍額頭,解釋道:“Fans,歌迷,每張專輯都有收藏。”

張國榮笑道:“那你一定沒有最新的EP《這些年來》的碟片,回頭送你一張。”

開心眼睛一亮,“說真的?簽名、海報、紀念品一樣都不能少。”

“呵呵,貪心啊你。”

只是聊了幾句,張國榮立刻就覺得這小兄弟個性蠻好,十分熱心道:“那邊許鞍華導演也來了,需要我為你介紹一下嗎?”

“不用,自己去就行了。我可不想讓你這個評委揹負似名。”

畢竟是為數不多的華語參展電影,在國內知道內鬥,但走出國門,這群人卻是無比團結的。不但許鞍華來了,賈章客也來了,還有《天浴》劇組的陳充導演,她旁邊還跟著女主角李小露。老賈正跟陳充聊起來了。開心忙走過去打招呼。

談不上多熟,頂多是說些相互鼓勵的話,以後有機會一起合作之類云云。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新人,看面向也就比李小璐大一點。這小姑娘瞪大的圓眼睛打量,一臉的不可思議。

這麼年輕當導演,還榮獲國際大獎,是個人都會忍不住側目的。一通聊起來,話不太多,氣氛還算不錯。賈章客是個悶葫蘆,除了電影話題,基本不會主動找話題。

開心習慣性的開始招攬,“賈導演,這是我的名片,如果日後有專案非常期待可以一起合作。”

“會的,會的。”

電影開始了,喧鬧的紅毯上空曠下來,只幾個工作人員在收拾殘局。諾大的柏林豪華電影宮中,幾百人安靜看著大銀幕。山與海的動畫Logo第一次出現在柏林著名的電影宮中,讓人眼睛一亮。

賈章客瞪大眼睛,“這動畫哪裡做的?”張國榮聳聳眉頭,“這小兄弟魄力不小呢。”許鞍華推了推眼睛,無念無想。

“好了,開演了。”

開篇就是朝陽中的老式汽車站,人潮洶湧,一撥撥乘客南來北往,熱鬧紛呈。然而角落裡的代寫信小攤上卻是另一番風景。鏡頭裡最先出現的是幾個口頭表述信件的客人,然後再轉移到女主角身上。以動襯靜的方式,勾畫出這樣一幕人生百態的畫面。

這幾組鏡頭毫不拖泥帶水,光線、鏡頭、佈局都堪稱完美,讓這些老外逐漸進入狀態。隨著劇情推進,或許剛才還有些心不在焉的觀眾,很快就移不開視線了。

賈章客作為一個導演,對電影所表達的東西又有另一番解讀,“這是農村來城市的人流,然而尋找父親的過程,又是從城市最後迴歸農村,他們的根在那裡……好意境,好電影。”

已經是香港電影大師的許鞍華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在她眼裡,內地電影還過多沉溺於表現中國貧窮落後的現狀上,對於相當一部分西方人來講,他們就喜歡看這種表現中國貧窮落後的電影,這是一種思維的傳統認知,在西方社會中也代表著一種思潮,通常被稱為“想象中國主義”。

比如他們覺得中國就應該是滿大街的腳踏車,沒有高樓大廈,國民每天都跟在菜市場講價一樣的嘰嘰歪歪,愚昧而且落後。他們喜歡看《秋菊打官司》,喜歡看《一個都不能少》,喜歡看《霸王別姬》這樣的電影。因為這些電影,符合他們腦袋裡的中國形象。《霸王別姬》為什麼在國際上聲譽如此之高,還拿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座華語電影的金棕櫚?不就是因為它拍出了外國人想看到的一切東西麼。

然而這部電影卻很真,講故事一直放在首位,鏡頭很生活化卻並不刻意凸顯貧窮,他們自食其力。而且鏡頭太美了,大陸山河風貌簡直美的就像一部風景旅遊油畫集。電影看到一半,她搖了搖頭,“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內地電影,大陸正在改革開放,實行大城市政策,他卻在表達尋根的思想,實在是夠大膽。”但即使苛刻如她,也不得不為這部電影喝彩。

許多小小的情節,都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觀眾。

當110分鐘的電影播放結束,映出字幕列表“導演、編劇:開心”時,全場一片掌聲轟然,不少人還在擦拭著眼淚。開心心情激動,領著張正武幾人走上前臺鞠躬道謝,可掌聲依然經久不散,與剛才開幕首映的《拳擊手》放完之後幾乎沒有掌聲可謂天壤之別。這副場面,一如在美國聖丹斯,也與剛剛結束不久《拳擊手》形成鮮明對比。

觀眾經久不息的鼓掌,也讓開心心中那顆懸著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從心底油然而生,那是任何事物都比不了的一種成就感:他創造了這個電影世界,創造了阿朵的人生,創造了讓人感動的一段旅途。那不是一段熒幕影像,不是一個電影人物,而是活生生的,血肉與靈魂都跟自己息息相連的生命。而現在,這些鮮活的生命綻放了人性的光輝,他們感動了全場,掌聲雷動。

這種感覺讓他熱血沸騰,甚至每個細胞都在跳動。

柏林電影節雲集了來自世界七十多個的記者多達500名,三千多部參展作品。在開幕第一天展映結束後,外地的媒體不知道,但柏林本地的媒體,80%的都不約而同將報道的焦點集中在《中央車站》上。這部電影延續了口碑神話,完全搶了開幕影片《拳擊手》的風頭。

人們議論如潮,好評不斷。走到哪只要談論起參展作品,都少不了會提到《中央車站》:為它鮮明的色彩,流暢的節奏,感人的故事。

連篇累牘的報道,而且一連數天都是如此,這種聲勢讓同期來參展的華人都莫名了,還是第一次見到華語電影有這種影響力的。

當然,諾大的電影節,受關注的影片自然不會只有《中央車站》一部。美國電影傑夫·布里吉斯的《謀殺綠腳趾》、本·阿弗萊爾康和馬特·達蒙的成名作《心靈捕手》都獲得相當關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幾天裡,開心除了接受一些媒體的採訪,便一直忙著與各國的大片商們接洽。同意引進的不少,開心卻不肯吃虧,籤合約一直在拖。

沒事倒是經常約那些片商一起出來喝杯咖啡,拉攏拉攏感情,這些人可都是日後發行的堅強助力。有意結交之下,倒是跟幾個傢伙聊得火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