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再一次2010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二章 眼光決定了一個導演的成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零二章 眼光決定了一個導演的成就

戛納的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一般都是由九位評委構成,他們來自於全球不同的國家。職業也是五花八門,導演和演員最多,其次是編劇和製片人,偶爾也有音樂人和歌手來客串一下。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的職業觀念,帶來的自然就是不同的審美。所以在沒有一個碾壓性影片出現的情況下,每一部影片的討論都格外的激烈。

“就藝術性而言,我認為《卡羅爾》是今年的競賽影片中,最出色的一部。我要強調的是,我這麼說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部同性電影。事實上,我認為它所描繪的,是愛情本身。”

出聲的加拿大的新人演員兼導演哈維爾·多蘭,非常帥氣的一個年輕人。他之所以特別解釋,是因為他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公開出櫃了,所以他要強調自己並不是因為認同而做出的選擇。

“是的,《卡羅爾》在藝術性上確實不錯。但也正因為此,它的鏡頭和節奏都過於緩慢了。而且就藝術性而言,似乎《刺客聶隱娘》更為出彩一些。”

評委之一,曾經主演過《斷背山》的傑克·吉倫哈爾出言反駁道。從政治正確的角度來看,他出聲反駁是最合適的了。

“抱歉,各位。我希望你們能仔細的考慮一下,今年入圍的影片中,我認為最符合金棕櫚要求的,應該是《流浪的迪潘》。”蘇菲·瑪索語氣平淡的道。

作為唯一的一名法國評委,她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醒評委會注意法國方面的訴求。

“蘇菲·瑪索小姐,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電影本身,其它方面的考量可以在這之後再去討論。如果對比而言,與其選擇《流浪的迪潘》,不如選擇《索爾之子》。”

另一位女性評委羅希·德·帕爾馬用同樣平靜的語氣反駁道。顯然,對於法國方面的做法,她並不是很認同。順便,還拍了一下評委會主席科恩兄弟的馬屁。

《索爾之子》講述的是二戰時期,“奧斯維辛”集中營裡的猶太人“特遣隊”的故事。而科恩兄弟,剛好就是猶太人。

嗯——好萊塢的猶太人,就好比廣電的某族後裔,都是處於主導地位的。

不過,科恩兄弟並沒有什麼反應。兄弟中的喬爾·科恩轉向著一個神似G胖的男人問道:“吉爾莫,你的意見呢?”

被叫做吉爾莫的胖大叔聽到叫到自己,思索了幾秒後,開口道:“我們必須得承認,今年入圍影片的平均質量,堪稱是歷屆最差的。但有一部電影,我認為即使放在之前的幾年,也足夠媲美最後的獲獎影片。”

“哦,哪一部?”

“《房間》,就是那個中國的新人導演的作品。”吉爾莫認真的道:“其它的幾部電影,或許在某個方面表現優秀。但是如果綜合而言,這是我會給最高分的一部影片。”

“《房間》……”

屋子裡的一眾評委們沉默了下來,所說各有各的立場,但是最基本的藝術審美性還是有的。

從孩子視角的獨特切入角度、恰到好處的敘事節奏、主題蘊含的情感、演員出色的表現……必須承認,在今年整體質量下滑的入圍影片裡,《房間》確實是綜合評價最高的一部了。

但是,如果是考慮到最終的大獎,再坐的超過一半的評委都不會給這部影片投票,因為它太簡單了。

或許是因為導演之前一直在拍商業片的緣故,整部影片就是簡單的單線敘事。屬於那種你看了這一幕,就能猜到下一幕會講什麼的電影。

只不過,因為導演出色的敘事能力,以及演員的出色發揮,再加上整個題材本身的特質,所以這個展現過程才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不過,一時間並沒有人出聲反駁。因為在這個評委會裡,除了科恩兄弟以外,地位最重的就是這個胖大叔了。

吉爾莫是好萊塢著名的導演、編劇、以及製片人,《人獸雜交》《霍比特人》《環太平洋》,都是他的代表作。之後,更是憑藉《水形物語》,拿下了第90屆的奧斯卡最佳導演。

要不說人家能拿奧斯卡,看看推薦的影片,這眼光都明顯比別人高一個檔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房間》確實不錯,但它更多的是因為演員的表現出色。”喬爾·科恩點了點頭,不過又多加了一句。

這種討論,從來都不是一次就能決定出來的。在接下來的幾天,一直到閉幕式之前,評委會還會重複討論多次,最終投票選出各個獎項的獲得者。

不過,雖然有所分歧,但是大致的影片範圍已經劃分了出來。《流浪的迪潘》《索爾之子》《刺客聶隱娘》《卡羅爾》以及《房間》,這五部是最被看好的選擇。

至於其它的十幾部影片,基本已經被排除在大獎評選之外了。

評審團的評委們有著自己的考慮,而在電影節的普通觀眾們也有著他們的考慮。不過和評委們不同,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電影的可看性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而要論及可看性,今年的戛納電影節最受歡迎的影片,就是從第二天開始展映的《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了。僅僅在戛納期間的十幾天裡,就刷下了十萬人次的觀影量。

要知道,這裡可是電影藝術聖地的戛納,來這的觀眾都是熱愛電影多年的自身影迷。然而即使他們,也統統都被這部刺激的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影片折服了。

戛納的那些高冷的媒體們也不得不承認,這部商業片吸引了今年戛納一大半的風光。

一大半就一大半吧,再怎麼說,也只是一部展映影片而已,對競賽沒什麼影響。這是不少參與相關單元競賽的影片導演共同的吐槽。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在競賽的幾部影片裡,也同樣有一部電影,吸引走了一大半的關注度。

《房間》,沐茗。這兩個名字從電影節第一天開始,就成為了觀眾口中被提起次數最多的兩個詞。

哦,不對,準確的說,應該是四個名字。還有“喬藝”和“萬芊”,也同樣在媒體和觀眾之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