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宋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五十八章 目標!大名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五十八章 目標!大名府!

第七百五十八章 目標!大名府!

駐防邯鄲的金軍,都是河北的漢籤軍,整個邯鄲城連差役也算上,帶刀的人不超過五百個。面對八千西軍精銳騎兵,又是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別說守城,連反抗都沒有。楊再興的大兒子楊繼嗣一馬當先,直接撞進了城。手中一柄馬刀那是左砍右劈,眨眼的工夫,收穫三顆人頭!

城中驚叫聲響成一片,不知情的居民們還以為又是誰在舉義抗金了。趕緊扶了老人,抱了小孩都往家裡跑。那城上值守的金兵其實早看到了一支規模龐大的騎兵部隊蜂擁而來,但他們根本沒有往心裡去,只當是又從哪裡調來的友軍呢!

當他們發現這是宋軍時,實在鬧不明白。這河南雖說在打仗,但沒聽說宋軍已經攻過黃河了啊,這些馬軍從哪兒冒出來的?想不明白這事不打緊,只要明白一點就成,那就是,逃命!

西軍騎兵閃電般襲擊邯鄲,最後的結果是城中金軍沒有作任何有效的抵抗,城池就宣告易主了。金國邯鄲縣令這時候正準備“下班”,剛走出衙門,突然間看到大街上亂成一片,這位第一反應是,又起民變了!嚇得他趕緊退了回去,下令緊閉衙門,以防“暴民”衝擊。

結果這位戰戰兢兢地在衙門裡等了好一陣,就聽得外頭一片呼喝之聲,然後就是叮叮噹噹,像是兵器掉在地上,正納悶呢,這也不像是搏鬥的聲音啊?結果門一開,就看到一大群全副武裝的士兵搶了進來。

他的班頭正給這些軍漢帶著路,一進後堂就指著他說:“這就是本縣縣令。”沒等他反應過來,那些武士一擁而上,反剪了雙手,按了腦袋,給押出衙門去。他搞不清楚情況,還拼命地喊道:“本縣是讀書之人,怎容你等如此侮辱!”

給拖到衙門口大街上,沒容他抬頭,就聽一個聲音冷哼道:“讀書人?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吧?”

此時,士兵才撒開他,抬頭一看,駭得這縣令面無人色。他首先看到的,就是一面大旗,上面碩大醒目的一個“宋”字!大旗之下,俱上身跨良駒,鎧甲鮮明的西軍將士。一名將領盯著他,聲傳四方:“好叫你死個明白!我等是大宋官軍,川陝徐郡王的部下,今番奉命征討河北金賊!”

縣令眼一黑,腿一軟,險些沒栽下去,結結巴巴地爭辯道:“本縣,我,我可是在大宋取的功名,爾等軍漢……”

“啊呸!來人,就地正法!”楊再興素來不喜歡聒噪,結果了當最是乾脆。他命令一下,四周擁過來的百姓一片叫好之聲。原因何在?這廝作了大金的縣令,欺壓百姓這些不提,單是最近這一方土地上百姓起事,抗捐抗稅,金人出兵鎮壓,這廝手上沒少沾邯鄲百姓的鮮血。怎麼樣?報應來得快吧?該!

“你不過一赤佬,怎敢殺士人!且執我見徐九!”縣令還以為現在是當年呢,搬出士大夫的身份,滿以為能震得住這些驕兵悍將。

楊再興才不管你這些,你不說這句話還好,一聽這驢日的敢呼大王為“徐九”,頓時火冒三丈!甩腿從馬背上跳下來,一把抽出馬刀,怒罵道:“徐九豈你敢叫的!”

士兵將那縣令按跪在地上,扯著頭髮露出頸項,楊再興手起刀落,直是乾淨爽利,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人頭落地,狗血狂噴!

“好!”震天似的喊叫聲頓時在衙門前爆發出來!那一個個還衣服左祍,頭頂禿髮的百姓頓感出了口惡氣,十幾年的屈辱,彷彿在這一刻得到了極大的宣洩!人群迅速圍上來,仰望著這些西軍勇士,目光中充滿了感激和喜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再興在那縣令無頭屍體上擦乾淨了刀,還入鞘內,一名老者上得前來,老淚縱橫道:“天子猶念陷番生靈,老朽死亦瞑目!”

聽他這話就知道是讀過幾本書的,而且人家也是發自肺腑,楊再興看他一眼,隨口道:“那是自然,再者河北是徐郡王桑梓,如何敢忘?”

“是,是,不知貴軍今欲何往?”老者又問道。

“我等還有重任在身,告辭。”楊再興說罷,踩著馬鐙就上去了。

這話一出來,百姓們急了,攔著馬頭不讓走。他們本以為官軍這一來,從此邯鄲就光復了,哪曉得人家還要走。這怎麼能行?縣令都給砍了腦袋,官軍要是走了,女真人回來清算,苦的不還是咱們麼?

李成衛此時才大聲喊道:“父老勿憂,我等還有事在身,不便久留。但後頭徐郡王已經派了兵馬,隨後就到。”

楊再興不耐,催促道:“哎呀,廢什麼話,走走走。”

百姓這才放心,聽說官軍馬上又要走,自然免不了趕緊奔回家,取些飲食來犒勞子弟兵。可人家愣是絲毫不取,一陣風似地刮出城去。這倒使得有些人懷疑,咱不是在作夢吧?

襲取邯鄲只是牛刀小試,摟草打兔子,以便給後頭步軍兄弟省些麻煩。但李楊二將此行的目的是什麼?大名府!現在天色漸暗,趁夜行軍,直撲大名府下魏縣!為何要搶魏縣?魏縣治下有一鎮,名叫李固鎮。

黃河幾次改道,到了現在,李固鎮那裡已經是一處重要的黃河渡口。當年金軍就從李固渡過了黃河,縱大軍南下時,擔心磁州的宗澤襲擾其後路,還派兵攻打磁州。只要今天能搶佔了李固渡,明天就能兵臨大名城下!

騎兵打的就是一出其不意,迅猛快捷!邯鄲到大名不過一百多裡路,你要是在邯鄲過一夜,保不齊明天一早大名府的金軍已經得知訊息,到時候把住渡口,那就麻煩了。

離了邯鄲,八千鐵騎疾馳進入大名府地界,朝著魏縣前進。面對這神兵天降,沿途百姓並不知道這是西軍,只當是金軍在調兵,所以退避三舍,更談不上夾道相迎了。

部隊裡就有當年跟隨徐衛起兵的大名本地人,因此道路十分熟悉。不過,趕到李固鎮時,天已經全黑。因為奪取渡口至關重要,李成衛不敢馬虎,沒有直接襲擊,而是找了附近的百姓詢問情況。

這一問,倒問出事來。據百姓說,李固渡近來熱鬧得緊,不是運兵,就是運糧,附近的青壯年都被徵發去服勞役了。李固鎮現在駐著一支金軍,多少不知道,但平日看到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的,指定少不了。

楊再興不以為意,我管他多少,一個衝鋒過去,全他娘的擠進黃河裡餵魚!這個辦法看似冒進,但卻是眼下唯一行之有效的。八千騎兵雲集在此,很快就會暴露,用不著等到明天。今天正好是十六,天上的月亮圓又圓,你怎麼藏也藏不住。只能突襲金營,搶佔渡口,而且要連夜過河,這才保險!

有人不同意,說打起來動靜大,河對岸的大名府萬一聽到風聲,派兵擋於對岸,怎麼辦?不如智取,假稱是金軍,賺了李固渡。李成衛只一句話扔過去,咱們這八千人,有一個禿頂結辮的麼?你還冒充金軍?

當下計議已定,百姓自告奮勇帶路,指出金軍營地。打個突襲,自然用不著八千大軍,李成衛派遣楊再興的長子楊繼嗣,只率五百騎,藉著月色收拾提李固鎮的金軍。另派數百騎,直撲渡口,控制船隻。李成衛和楊再興率領大部只等過河。

在兩支兵以出發以後,兩員大將下馬歇息。從出發到現在,八千將士誰也沒喝一口水,吃一口飯,哪個不是飢腸轆轆。但現在根本顧不得這些,只有拿下了大名府,才算不虛此行。

皎潔的月光遍灑大地,遠處的李固鎮方向顯出燈火通明。騎兵們鞍不離馬,甲不離身,都等著過河。他們當中不少人是河北子弟,如今重返故土,心中自然是五味雜陳。尤其是當年跟隨徐衛在徐家莊起兵的人,更是百感交集。

當年,九十多名徐家莊少年追隨紫金虎起事,二十來年轉戰各地。當年的少年後生,如今除了戰死沙場的,基本上都已經作到都領以上軍官,甚至還有作到五六品的要職。按說此次回來,應該算是衣錦還鄉了吧?

可他們卻沒有那份喜悅,離家數十載,當年的愣頭青,如今已經是正當壯年。昔日,他們憑著一腔熱血,追隨徐衛,拋家別親遠走他鄉。如今很多人已經在陝西成了家,生了娃,可是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家鄉的親人。

想當初,情況具體,虎兒軍的將士們,只有少數高階軍官的家屬隨軍。很多人的父母家人都留在河北。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甚至不知道父母雙親是否還在世,家中的兄弟姐妹是否還留在桑梓。金人的暴行,他們是再清楚不過的了。家人在淪陷區生活十幾年二十年,想想都叫人揪心。今晚,過了這條大河,就踏上了家鄉的土地,鄉音雖未改,可是近鄉情怯啊。

“兩位都統,開啟了。”一名選鋒軍的統領官向楊再興和李成衛報告道。果然,遠處燃起沖天火光,隱隱傳來喊殺聲,這必是楊繼嗣襲擊了金營。

“傳令,準備渡河!”李成衛朗聲道。語畢,二將都起身。

那統領官正欲去召集部隊,楊再興忽道:“回來。”

“都統官人還有吩咐?”那統領回身問道。

“宋統領,等拿下大名府,就讓你領兵去掃蕩夏津縣,你是徐郡王的同鄉。到了以後,行事要得體,不要丟了大王的臉面。”楊再興看來對拿下大名府十分有信心。

宋統領年近不惑,標準的河北大漢,昔年起事時,他也才十幾歲。聽到楊都統這話,一則喜,一則憂,能領軍打回故鄉,當然是一種榮耀,可……

“怎麼?”楊再興見他神情暗淡,遂問道。

“不知道家裡人,還在不在。”宋統領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

李成衛聽到這話,特地走到他跟前,拍拍他肩膀,寬慰道:“放寬心,上天有眼,河北淪陷這麼多年,咱不是也打回來了麼?”

“多謝李都統。”宋統恭敬一禮,這才離開。

楊繼嗣的騎兵襲擊了金營,百姓所言不差,營裡真就扎著一千多金兵,而且還有一個女真百夫長。楊繼嗣殺進去的時候可不知道這些,還是等解決掉敵人以後,士兵發現那廝耳掛金環,從他身上的牌子認出這貨是個女真謀克。

另一部直撲的渡口的,倒簡單得多。渡口上,從大名府運過來的大批糧草正在卸船。就百十個金兵監督著民夫搬運,西軍鐵騎一到,現場就亂成一鍋粥。那些金兵不是死,就是逃,要麼就是直接跳進黃河裡。

因為河北百姓也被迫剃髮易服,所以騎兵們根本分不出來誰是女真人,誰是漢人,反正只要是禿頂結辮,衣服左祍,敢執兵器者殺!楊繼嗣那裡還在打,渡口上已經完事了。民夫們一見官軍回來,個個歡聲雷動。更是卯足了勁將物資弄下船,好給官軍騰出位置來。清點以後發現,渡口上有大船七艘,一船可裝百人騎。中小船隻三十多艘,估計來回三趟,等不到黎明,全部人馬都能過河。

當然,前提是大名城裡的金軍不會來阻擊。

鑼聲在李固鎮響成一片,百姓們奔走呼告,言官軍重返河北,讓大家夥都出來幫忙,把將士們運過河去,奪了大名府。

這生活在黃河岸邊的,哪個不會鳧水搖櫓,再加上是給官軍幫忙,誰不願意?一時間,李固鎮百姓傾巢而出!連老得掉光了牙,小得穿開襠褲的,都出來搭把手,把船上糧食拖下來。當然,這糧官軍也沒說要,搬回家還是可以的吧?

渡口上燈火通明,熱火朝天。各級軍官都在指揮部下登船,將士們拖著馬擁上船去,早忘了腹中飢渴,只盼著早早過河,心裡也安定些。

楊再興是個急性子,親自指揮部隊登船,忙得團團轉,嗓子都快喊啞了。李成衛端著兩個大碗過來,遞一個到他面前道:“吃點。”

“沒胃口,吃個鳥,過了河再吃!”楊再興道。

“過了河事多著,也不急這一時,這一天肚中空空的,吃點。”李成衛勸道。臨行的時候,徐衛專門找了他,提醒說,楊再興這人打仗勇猛無敵,就是脾氣不太好。你當主將,該硬的時候要硬,他如果敢胡來,違背節制,你就拿軍法處置他。不過,其他時候還是要注意,楊再興是個順毛,你把毛給他捋順了,什麼都好辦。

楊再興停了停,這才接過碗,都是百姓趕急做出來的,一碗再普通不過的湯麵條。不過看得出來百姓很有心,那湯裡頭的油花,一朵朵的足有拇指大。女真人壓迫得這麼緊,豬油恐怕都是百姓家裡的美味了。

兩員悍將就坐在金軍的糧草堆上,譁啦啦地吞著麵條。當兵的,行軍在外,只要有口吃的,誰管你味道不味道,能填飽肚子就成。兩大碗面吃下肚,感覺倒是暖和了,可愣不知道是啥味。

李成衛放下碗,抹了抹油嘴,自顧道:“咱們這回輕裝挺進,也不曾帶得大型器械,明天打大名府,馬虎不得。”

“大名府曾是我大宋北京,城池廣大,堅固,這不用說。但據我估計,守軍兵力應該不多,否則,也不會從真定調兵來鎮壓。而且你想想,光是這李固渡,就駐了一千多兵,這肯定是大名府的駐軍吧?但凡大名府有個五千兵力,就不至於從真定調兵鎮壓民變。如果連五千都沒有,這裡又折了一千多,那大名城裡還有幾個兵?”楊再興分析道。

李成衛不否認對方的意見,但提醒道:“城大,堅固,我們的兵力也不多,只能攻其一點,守軍來個重點防禦,打起來還是吃力啊。”

“哎呀,你不用長金賊志氣,滅自己威風。咱們臨時趕製一些簡易的器械沒有問題,過了河就辦!而且咱們打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你怕什麼?騎兵改成步軍使,咱們照樣是虎捷精銳!”楊再興自負道。

李成衛看他一眼,試探著道:“我倒是有個想法,不知你意下如何?”

楊再興見他徵求自己的意見,倒有些“蹬鼻子上臉”,嘿嘿笑道:“你是主將,你拿主意就成,何必問我,我就是個聽吆喝的。”

“滾!少他娘的來這套!咱不是同袍弟兄,跟你商量麼?”李成衛罵道。

楊再興也不惱,他兩個是虎兒軍馬軍的兩杆大旗,從來都是楊李並稱,何分彼此?遂道:“說說看,我倒想聽聽你有什麼高見。”

“迫降!”李成衛語出驚人。“我軍突至,大名金軍不知我虛實,咱們可以假借徐郡王名義,勸降敵人。”

“你是說,以大王的名義告知城中守軍,說徐郡王扔大兵而來,光復河北?”楊再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