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樂隊的盛夏最新章節列表 > 八百三十一章 好歌太多也是一種煩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八百三十一章 好歌太多也是一種煩惱

“不打洋樂隊帶著新專輯《23》強勢重回歌壇。”

“說真的,這是一張非常非常非常棒的專輯!”

“十首歌裡,沒有一首不精彩的,每一首都能夠百聽不膩!”

“而且葉未央這次大膽嘗試了新的風格,擁抱市場,擁抱流行,這對已經有了風格基本盤粉絲的樂隊來說,是一種很大膽的嘗試!”

“但是他成功了,非常的成功!”

“……”

“……”

“……”

“朋友們,如果還沒有購買這張專輯,我建議你們現在就買來聽一聽,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

滾石雜誌的電子版,在《23》發售的第二天,為這張專輯專門加刊了一期!

十二位北美知名的樂評人,全部都為這張專輯寫了一篇超過四百字的樂評!

無一人差評!

十二個人裡,最低打分4.5,最高打分5.0!

就算是有那麼一點點批評的聲音,也大多都是在“專輯風格不統一”這一點上。

《23》哪哪都好,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一個核心的專輯主題,將這十首歌串聯起來。

這對於聽過數千張專輯的資深樂評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但是,有缺憾反而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張專輯一點缺點都找不出來,只有全是吹噓的聲音,那就顯得有那麼一點假了,看樂評的人多少都會有些懷疑,懷疑這些樂評人收錢了。

嗯,雖然他們確實收錢了。

但是為了掩飾自己收錢了,所以必須要找一點無關緊要的地方噴一噴才行。

還好,《23》還是有那麼一兩點地方可噴的。

是的,人就是這麼奇怪的一種生物。

如果一個普通人,看到一篇對《23》專輯全是誇獎和讚譽的樂評,那他下意識就會認為,寫這篇樂評肯定收錢!

但是,如果樂評中有一些針對《23》的批評,哪怕只有一兩句,那都會讓人感覺很真實,嗯,不是收錢的!

收錢的怎麼可能批評僱主呢?

所以,現在的水軍宣傳其實早就已經升級了。

他們並不會一味地去吹噓,而是在吹噓中摻雜一點點批評的聲音,反而特別容易讓人信任。

不管是北美還是歐洲甚至中東地區。

只要是在音樂圈有影響力的樂評人,都收到了一份來自華納的“特別補貼”。

然後,一篇篇關於《23》專輯的樂評,就在專輯發售的第二天,在網際網路上到處出現了。

說實話,各位樂評人們真覺得,這個活很輕鬆。

至少,比他們去誇圈內其他歌手輕鬆的多。

因為《23》是真的有硬實力的,這張專輯的優秀也是肉眼可見。

大家幾乎沒有說什麼違心的話,只是照著自己在聽完《23》專輯後的真實想法,寫出的樂評,就已經非常偏向於不打洋樂隊了。

歐美樂壇,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比《23》還要優秀的專輯了。

甚至很多樂評人都說出了那句華納曾經和葉未央說過的話。

“這張專輯完全可以拆分成3張精品專輯發!”

“全世界,只有不打洋樂隊捨得如此做專輯!”

“葉未央在向世界炫耀自己那無與倫比的音樂才華!”

對經紀公司來說,《23》這張專輯的製作絕對是非常浪費的行為。

但是對於聽眾來說,這簡直是一件幸福來敲門的事情!

當這些樂評人們指出了這一點後。

已經購買了專輯,並且正在享受這場音樂盛宴的聽眾們,簡直不能再認同了!

“這張專輯真的太良心了!”

“每一首歌都是精品,每一首歌都拍了MV,每一首歌都能夠給其他歌手做主打歌!”

“20美元就能夠買到這張數字專輯,簡直就是在做慈善!”

“天哪,我再也不用忍受那種為了兩三首喜歡的歌,就買一整張專輯的痛苦了!”

“不,這張專輯裡還是有那麼幾首歌我不喜歡的,不過比起其他的歌手,比例確實低多了!”

喜歡搖滾的人,能夠在這張專輯裡聽到五首現在樂壇少見的正統搖滾歌。

喜歡新流行的人,也能夠聽到四首迎合市場的流行,並且剩下的六首搖滾歌裡,也有很多歌能夠讓他們喜歡。

任何一個平常比較愛聽音樂的人,只要購買了《23》專輯,至少能夠對其中7-8首歌都滿意和喜愛,最多可能就是對一兩首歌比較無感。

這比起其他歌手發的專輯,含金量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其他歌手發的專輯,一般也就是2-3首主打歌能夠獲得廣泛好評,1-2首非主打歌獲得一些小眾好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剩下的五首歌,不好意思,大部分都只能淪為充數歌曲。

充數到什麼程度呢?

歌手自己在發完之後,都很少會再唱,哪怕開演唱會的時候可能都不會唱...

就真的是只在專輯裡出現過一次,然後就會被粉絲與歌手自己遺忘了。

就像是不打洋樂隊《後青春的詩》這張專輯裡的幾首充數歌曲一樣。

粉絲們基本不在意,不打洋樂隊在大部分活動上也都不會唱。

但是《23》不一樣,這張專輯沒有哪首歌可以稱得上是主打歌,或者說每一首歌都是主打歌!

專輯釋出的首周,十首歌就手拉手的一起進入了公告牌前五十。

最低的一首排名42,最高的一首《g Stars》直接空降冠單。

並且,每一天這個排名都在激烈的變化。

因為《23》專輯的每一首歌,都有非常多的簇擁,甚至粉絲們自己內部都快要打起來了。

我覺得《g Stars》最好聽。

他覺得《apologize》最棒。

你覺得《In Mt Life》最嗨。

就連夢龍的冠單《Radioactive》在其中,都有些不顯眼了,磕磕絆絆的才衝進前十...

對粉絲來說,這當然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好歌一下子太多了,都不知道應該支援哪首歌衝榜了。

而對華納來說,這可就是一件壞事了。

《23》的十首歌,分散了不打洋樂隊粉絲的支援力度,不像其他歌手發歌,粉絲們都是主要圍繞著主打歌來衝榜,能夠十指握拳,發出最大力量。

《23》的每一首歌,都讓人捨不得放棄,都有一批人想要支援它們在公告牌榜單上衝的更高。

於是,滑稽的一幕出現了。

第二周的公告牌榜單上...

不打洋樂隊的《g Stars》與《In Mt Life》激烈的爭奪著第一。

後面的3-10名裡,有五首不打洋樂隊的歌正在互相打擂臺,爭奪更靠前的名次。

先一週發出來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一下子就掉到了二十多名……

整個公告牌前30名,完全成了不打洋樂隊自家《23》專輯歌曲的廝殺場...

自己人打自己人,自己專輯的歌曲互相之間搶榜。

這種只出現在玩笑中的事情,居然真的有走入現實的一天。

不管是不是不打洋樂隊的粉絲,只要關注公告牌榜單的人,全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