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海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明國匠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明國匠人?

到了北角,吳鳳就已經將手從這名小廝的脖子上拿下來,從袖裡的暗袋裡面隨便摸出來了一粒兒碎銀子,約重一錢左右,隨手扔給他,招招手打發他走了。

一錢銀子也是不少,對平民來講這也是一筆大財,這名小幫閒得了這個便宜以後,知道對方放過了自己,並沒有要將自己宰了的意思,還得到了錢,十分感激的趕緊躬身,連續鞠躬,表達感謝。

之後看到吳鳳向他招手,讓他走開,趕緊的轉身就跑,不敢接著在這呆。

而這小子根本就沒有在吳鳳心裡留下什麼印象,這種人基本上就是靠帶人吃飯,自己到了北角,剩下的事兒自己談就好了,不需要有人跟自己說這地方情況。

雖然自己第一次來,但是反而自己不什麼都不知道,逛起來更有點兒意思,要是人家都把這給你介紹完了,那逛起來還有什麼意思呀?

這些小院子建的看起來很散亂,其實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它們基本上是以成排的方式將這伢市的北角全部的排滿,或五座一排,或四座一排,中間留有空隙,形成類似衚衕一樣通巷。

木匠呆的院子裡邊人聲不低,石匠待的院子裡面冷冷清清。

怎麼來區分,這院子裡面待的都是什麼人呢?

只見每一處院落門口,門框兒左邊釘著一個小木牌,木牌上寫著一個或“木”,或“石”,或“兵”,或“傭”。

簡單明瞭。

吳鳳在第一時間看了這門牌兒,立馬就明白了其代表的意思,非常的簡潔明了。

他對那些想把自己租出去的人毫無興趣,這些人要來幹嘛?那麼機靈有什麼用?自己如果真要組建部隊,肯定是要學戚少保那樣找那種聽話的、不抖機靈的老實孩子。

木匠的院落裡面很多都站滿了人,在跟他們在談價錢,畢竟這裡海商多,海船多,只要出海肯定要顧木匠,都得過來談一談。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說船匠、木匠這種匠人,各家海商家裡邊具有培養,但是誰也不嫌這種人多呀,每次出海,護衛匠人都是極為重要的人,船員那就無所謂了。

船員基本上都是自己從老家帶過來的,要不然就直接在碼頭上僱就行了,也不用來這兒專門僱人啊。

石匠的院子裡邊冷冷清清,吳鳳打算先去找石匠,談談,嘮嘮。

隨便找到一個石匠住的院子,看著這院子呢,一般大。

走了進去,發現在院子中央靠前的木質屋子門前的木質地板上或躺或坐了三個人,這三個人具是穿的非常典型的琉球人的裝束,穿著或淡藍或淡綠或發白的長衫,用各色寬布纏腰,頭上呢也沒帶帽子。

但是這三人怎麼這頭髮看起來像是名人的髮髻呢,上面還插著一根木簪子。

琉球人的髮式並沒有典型的固定的髮式,很多男人要麼是留著長髮扎著馬尾,要麼就直接留著短髮或者是刮個禿瓢。

而女人的頭髮也很少有講究,也就是留長了披在腦後,用發繩稍微系一下,這裡琉球國的武士階級,也就是軍人階級的頭髮,既不信倭國人一樣留著那種月代頭,也不向明人束著頭髮。

他們的頭髮基本上也都是各隨各意,或者你就學明國人的那種髮式,扎個髮髻,要不然就直接留個短髮或者是扎個小馬尾,也都沒問題。

但是在貴族階級裡面越往上層的貴族階級基本上在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會把髮型向明人學習,紮成髮髻,然後插在髮髻中插入一根玉製或金制的簪子。

私下裡嘛,當然就直接隨意的披著頭髮或者是拿發繩稍微系一下,但是像這種匠人來說的話,很多人基本上不會留著很長的頭髮,因為頭髮一長,工作久了,天一熱,腦袋容易發悶,頭悶得慌,所以很多匠人無論老少,就是剪一個短頭髮,那樣涼爽輕快,工作起來也不會被頭髮所妨礙。

這三人留的是明顯的明人的髮髻啊。

再看這三個人雖然或坐或臥,但吳鳳目測來看,這身高也約有1米65左右,這比琉球人的身高要高出半個頭啊。

吳鳳猜想,這三人可能乃是明國逃出來的匠戶。

明國的匠戶十分的嚴苛,所以匠戶出逃那是常有的事,要麼是從直轄地直接出走,或落山為匪或隱入山中成為隱戶,如果靠海的話就直接跟著船出海,去了別國,只要你能在逃走的時候躲過官兵的追殺,出海之時能躲得過海賊,活下來,到了別國的地盤上,憑著一門手藝,怎麼說也能活的不錯,跟之前匠戶那種黑暗的待遇比那真是千差萬別。

這三個人都很是消瘦,臉上基本上沒怎麼有肉,三個人皮膚呢,曬得黝黑,應該是坐海船的原因,眉毛倒還挺濃,眼睛一般大小,鼻樑都很低,這說明這三人一定是出身貧賤。

總體來說也就是張平常的臉型丟在漢人裡面,不起眼兒。

但是吳鳳怎麼看著三人,越看越感覺他們長得像呢?

看著他們的身形這麼瘦弱,吳鳳倒也並沒感覺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在這個時代,其實世界各國平民百姓最大的一個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填飽肚子,吃飽飯。

在古時候,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糧食都是硬通貨。

那個時候沒有化肥,也沒有什麼改良過基因的農作物,土地出產的糧食特別的少,農耕民族的農民辛辛苦苦一年求的不過只是全家能夠一年有所果腹而已。

但其實在別的不說,在明國,功勳貴族、文臣武將階級是凌駕於百姓、軍戶、匠戶之上的,他們掌握著豐厚的資源,但依然沒有給老百姓很多的活路,各地土地兼併嚴重,就算是村子裡面沒有那些大人物,鄉老、鄉紳也在利用所有的機會,努力的將自己的土地往上加,再往上加。

那怎麼往上加呢?

就是奪別人的土地,放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