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我在綜武世界修仙最新章節列表 > 俺拿史料出來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俺拿史料出來了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遊牧民族居無常處,遷徙為生的真實寫照。

如果從黃帝部族的有關傳說與考古發現相對照,更可以說明黃帝部族的屬性。

另據《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姬水在今天陝北(涇河),黃帝部族原先生活在西北黃土高原,考古上與仰韶文化廟底溝型別相對應,由豫西晉南延伸至京津冀一帶,與關外紅山文化相融合,誕生出考古學上一種新的文化——哈克文化,輻射至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一帶(哈克是內蒙古東部一地名,哈克文化即由此得名)。哈克文化有一重大發現,出土了大量玉石箭簇,與古史所載黃帝以玉為兵相吻合。黃帝由華北平原北部南下,逐鹿天下,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

追本溯源,黃帝部族原是西北一遊牧民族,東遷至華北與東北交界處,南下而有天下,其後仍長時間保持了遊牧民族傳統。

由此可見,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軒轅黃帝。

比如鮮卑、匈奴就是黃帝子孫。

《山海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晉書》、《北史》都說:“始均為鮮卑族始祖。”

《晉書》還稱:曾在晉代受封為“鮮卑都督”的慕容廆,“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號曰東胡。”

這裡說的昌黎棘城,就在今遼寧義縣。所謂的“有熊氏之苗裔”,就是黃帝後人的意思。

另外,匈奴也是黃帝之後,據《史記·匈奴本紀》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夏后氏即夏朝王室,為黃帝之後,故匈奴也是黃帝後裔,漢代匈奴祭祀,黃帝、大禹是其祖先。

據此,匈奴、鮮卑都是黃帝子孫,而北方遊牧民族多與此二族有關,都是黃帝子孫。

因此,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都是黃帝子孫,一起構成了咱們今天的這個大家庭。

……

結論是:不論遼國,西夏,還是後金、大理,甚至現在的越南,韓、朝、等國都跟那幾個人(炎帝、黃帝、神農“有人說神農不是炎帝”,蚩尤)脫不了關係。

所以,別槓了呀兄弟,這都是事實。

另外,不是他們太能生了,而是這些人太能打了,打下來就分封兒子,兒子又去學習老爹(黃帝御女三千,直接飛昇【這屬於是後人美化祖先LS…的性質嗎?看來俺屬於返祖】,兒子學學有啥不對的?要是規矩大一點,睡三千不行,但睡個一千五好不好?那就是一千五百個孩子,甚至是四五千個,活下來兩三千,再一分封,你想去吧,反正到最後,還有人比黃帝後裔能打的嗎?……)因此到了後來,咱們這些人加起來,大多都屬於這幾個人的後代。

還有,人家西夏為啥不能自認正統了?

他們來自於哪裡?鮮卑拓跋氏啊!

鮮卑拓跋氏是誰的後代?不說他們追尋祖宗的腳步了,就說拓跋這個姓,就是鮮卑語裡黃帝後裔的意思呀。

都特喵一個祖宗,只是有些人開始農耕,有些人則是遊牧,沒多大差別的。

俺史料都拿出來了,不會還有兄弟要繼續抬槓吧?

當然,要真說起來的話,他們也可以不是正統,但肯定是後裔,這樣說總沒毛病了吧?

最後的最後,俺是寫歷史的呀,雖然成績不好,可不代表俺不查史料呀。

感謝大家的支援,謝謝了。

鞠躬。

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