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霸業徐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佔領北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五章 佔領北方

冬日的雪花在彭城的天空上飄蕩著,轉眼間就到十二月,使者從北方返回,言高幹以幷州人心不穩為理由拒絕來徐州。陶應知道其心始終不在徐州,於是便寫信給高幹,讓其領兵攻打壺關,收回上黨郡!高幹又言自己兵馬不足,請求陶應借他三萬兵馬攻打壺關。

賈詡獻計,不如將計就計,高幹想學孫權借兵發展自己,那麼自己就可以在兵馬裡做手腳殺了他!於是陶應便問賈詡派何人去殺高幹為妙,陶應想讓河北名將文丑前去,畢竟文丑名鎮河北,殺了高幹後,亦能在幷州站穩腳跟。

賈詡卻說不能派文丑前去,因為文丑本來就是袁紹手下大將,那高幹又是袁紹的外甥,若文丑領三萬兵馬投靠了高幹,簡直就是給人家雪中送炭!

陶應問誰能擔當此任,賈詡說不如派大公子諸葛亮前去為好。賈詡知道諸葛亮的能耐,也知道陶應一心想扶植諸葛亮,所以趁此機會,不如賣給諸葛亮一個人情。而且賈詡聽問儒將李典最近心情有些低迷,怕李典會記恨陶應再投奔揚州孫權,所以趁機也讓李典前去幷州吞併高幹的兵馬。

李典為最初跟隨陶應的將領之一,而且深得陶應重視。每次陶應出征前,都會讓李典鎮守彭城,而且這幾年來,李典一直都是彭城守衛軍——金翅軍的統領,如今卻不知道為何故,突然被發配到大公子諸葛亮手下去當家將去了,而且還去了一個小郡去做將領!這讓李典深為之恥辱。

陶應不知李典心思,李典雖然心中不爽,卻從未表露出來。一日賈詡去淮南,李典在府中宴請賈詡,讓賈詡跟他解惑,自己究竟是哪裡做的不夠好,怎麼淪喪到去了一個小郡去當一名家將了。賈詡便安慰李典,陶應欲重用諸葛亮,有讓諸葛亮將來代替自己當徐州軍部總都督之意。陶應調李典去淮南郡,便是有意栽培李典,讓其在以後的軍旅生涯中會更上一層樓!

賈詡說完,李典仔細回想,似乎陶應還真有此意。因為陶應不止一次說諸葛亮有大都督之才,但是讓自己鎮守在淮南,李典頗為不願。因為淮南郡久無戰事,看著跟自己一同投靠陶應的將領們一個個飛黃騰達了,就連後來投靠的太史慈都當了太守,而自己卻整日鎮守和平之地,一點戰功沒有,以至於李典都不敢在他們身邊說話了。

所以賈詡便建議讓諸葛亮北上定幷州,然後積攢軍功之後,便可以委任他更大的官職了。陶應採用了賈詡的計謀——派義子諸葛亮帶領先鋒張遼,大將李典、張郃以及驍將陶忠前往幷州去協助高幹攻取壺關!命令下達後,諸葛亮在淮南郡收拾一番後,便準備糧草和軍械準備北上。

為了好好給曹操一個教訓,同時不讓他插足幷州的事情,賈詡又建議選擇時機在中原與曹操一戰。而與曹操一戰只能贏不能輸,若輸了,則徐州統治的這麼多地盤都有可能丟失。

所以為了打這場戰爭,陶應便準備了三個步驟。第一步便是先將汴京三城的百姓撤出三城,轉往徐州府或者並州府。然後在三城囤積足夠兩萬大軍吃一年的糧草。

第二部便是聯合荊州劉表以及揚州孫權以獻帝血詔來由共同出兵討伐曹操,這樣便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優勢。

這兩招之後,第三招便是徐州分五路大軍討伐兗州,若成功則可以一舉擊敗北方最大的諸侯曹操,就算失敗以會重傷曹操,讓其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元氣。自古在中原大地上,兩雄就難以並立,而且還是陶應與曹操這樣的梟雄更是難以並存!

06年七月,北方又進入到收穫的季節。近十年的時間,陶應不斷推出各種適宜各類土壤的化肥,而且又大力建設灌溉設施,所以這年徐州的產糧量又重新整理了徐州歷史新高,光豫州府之地產糧便可供應起七萬大軍一年的軍糧。

糧草堆積如山,特別是軍屯區的糧草更是倉倉爆滿。這一年曹操又欲向徐州買糧草,陶應回使者道,徐州剛收復北方遼寧府、幽州府、並州府,三府之地百姓眾多,糧草多運往這三處賑濟災民去了,無法再往兗州賣糧。

曹操使者又提出欲購買徐州的化肥、農藥和糧種,陶應同樣拒絕了。這些都是徐州經過近十年慢慢探索出來的,陶應豈能賣給他們?

不光這些,曹操得了冀州之地,又在冀州招募士兵近三萬人,因此曹操缺少兵器,向陶應購買,陶應以徐州所產之鋼皆用在了鐵路的修建上,兵器很少打製為理由再次拒絕了曹操。

而06年,陶應只修了一條彭城至壽春的鐵路,所需鋼材僅僅彭城便可以供給。這一年,陶應放緩了徐州的發展,轉而將力量轉向了軍事。

陶應計劃三年內在徐州招募五十萬大軍,北方遼寧府、並州府、幽州府駐軍十萬,青州府、徐州府、豫州府駐兵二十萬,南方九江府、江南府駐兵十萬。三年內訓將他們訓練成一支攻防兼備的徐州雄獅!

為了實現這一軍事大國的計劃,陶應更是在幽州府設立近千馬場,同時又在北方草原設立集市,與烏桓、高句麗等民族互市換馬。同時切斷所有銷售到兗州的戰馬渠道,切斷一切與兗州的交易,讓兗州陷入經濟崩潰的邊緣。

九月份,諸葛亮抵達幷州,高幹欺諸葛亮年幼,便欲聯合河北名將張郃一同殺死諸葛亮,然後控制諸葛亮的三萬兵馬。張郃久在徐州生活,知道徐州的變化與強大,又豈肯與陶應為敵?更何況陶應如此重用他,讓他輔佐陶應義子諸葛亮,他更不願意辜負陶應的知遇之恩,於是便將高幹的計劃告訴給了諸葛亮。

二十四歲的諸葛亮早已是智謀出眾之士,比之歷史之上的諸葛亮更多了些睿智。畢竟他是在徐州府長大的,他接觸的都是名將,又跟隨陶應經歷了如此之多的戰爭,哪裡是歷史上那個在臥龍崗種地的孔明能比!(未完待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