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霸業徐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

(最近比較忙,每天一更,謝謝諒解。)問到這個問題,使者臉色微微皺了一下。名義上,彭城和廣陵都是屬於徐州牧的管轄。所以要結盟,只能去跟徐州結盟,怎麼來找自己呢?

使者想了想說道:“我揚州之地與二公子廣陵之地為鄰,所以願與公子結盟。更何況,許劭先生說二公子有大才,講信義,是為賢人也!”

一誇自己,陶應突然笑了起來,難道這個自詡能閱人的傢伙,還為自己卜了一卦麼?向來都是自己跟別人占卦的好不!

許劭還真給陶應占卜過,許詔路過彭城時,曾見過陶應。只是陶應不知道,回去之後,許劭便寫了一篇關於陶應的文章,把陶應形容成神秘莫測的人,同時也說他也將是未來大才。但是許劭不來投他,是沒人引薦。

古人去投靠別人,要麼就是鄉黨,要麼就是有人引薦。毛遂自薦的人很少,亦或者是有慧眼的人去從人堆裡把英雄找出來。

“哈哈,劉刺史的人皆如此能言善語嗎?”

使者忙又稽首,陶應又有些關心的說道:“我已經為劉刺史占卜了一卦,此卦甚為不佳,空有西遊之照。若刺史想活,可領兵棄豫章,來廣陵居住吧!還有一事,若劉刺史不停,今日懇求你一件事,回去之後可否能說太史慈前來徐州?太史慈定會在揚州數次敗於孫策,且劉刺史又不重用,不如來偷我徐州。”

一聽說讓太史慈來降,使者有些為難。因為太史慈跟劉繇是同鄉,而使者也是他們的同鄉。同鄉的友誼很深厚,見使者沉默不語,陶應又開始勸告起來了。

陶應知道這個使者既然能被派來遊說自己,肯定也是有才華的,於是陶應便又開始誘惑起來了。

“我觀你也是人才,不如你與太史慈將軍一同來吧!我當舉薦你為徐州別駕,亦或者下邳郡太守如何?”

陶應以高官相誘惑他,下邳國除了下邳城在自己手裡,其他的都在劉備手中。但是自己早晚都要將下邳國全部要回來的,到時候自己的國土就能夠連成一起了。

一聽說神運算元陶應居然讓自己擔任太守之職,使者瞬間猶豫起來。這可不是小官啊,而且如今二公子如此強大,就連溫候呂布都在他手下。而且溫候呂布也只不過是小沛國相,使者內心掙扎不已。

陶應又指著北方說道:“太史慈若來,我便將曹操欠我的山陽郡拿回來交予他管理。從此以後,太史慈就是山陽郡太守,先生就是下邳國國相。先生可以回去後想清楚,劉刺史戰不過孫策的!”

陶應說完,便讓人將一個取來,然後遞給了使者。使者接過來包裹,裡面硬邦邦的,好像有兩個盒子。陶應又拍了拍使者肩膀說道:“良禽擇木而棲,先生保重!”

使者朝陶應施了一禮,轉身告辭離開了。

見使者離開了,陶應也嘆了口氣往陶陵鎮而去了。使者騎在馬上心不在焉的,快到彭城郊外時,使者都在猜想陶應到底給他的是什麼。

天到中午,使者到城外的一家國營客棧吃飯,順便休息一下。進了房間,四處無人,小二也出去了。

使者忍不住的將包裹取下來,開啟包裹,裡面放著兩封任命書。旁邊一塊百兩的黃金,還有兩個盒子,盒子裡放著兩塊大印,一塊是下邳國的印,一塊是山陽郡的印。

陶應如此的招賢納士,而且還是招撫的兩個沒有名氣的小人物,這讓使者莫名其妙的感動的落了淚。士為知己者死,而陶應似乎比劉繇更欣賞他!

八月份很快就過去了,天到了九月,秋來了。

九月的彭城顯得更加忙碌,城牆經過三年的建設,已經完成了。不知不覺之間,陶應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在這裡呆上三個年頭了。

山陽郡傳來呂布戰報,呂布大軍先是兵分四路在曹操還未反應過來時便打到了任城國地界。趙雲兵馬一路往北,一直打到了山陽郡的首府昌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兵馬過於分散,而且此時曹操也已經領兵從甄城趕來,因此呂布不得不捨棄佔領的小縣城,然後領兵朝昌邑趕來。

昌邑城外,當曹操領著近四萬兵馬趕來時,斥候探得訊息,前方昌邑城已經丟了。城上已經掛滿了彭城的旗子,曹操先鋒大將夏侯惇趕到城外後,望著城上掛了一面大大的趙字,知道肯定就是上次在郯縣外擊敗樂進的屠夫趙雲。

夏侯惇欺負趙雲年輕,於是剛來領兵便來叫陣。

聽聞有曹兵來了,昌邑城上很快就上來了三個將領。為首的是一員穿著銀白鎧甲的年輕將領,他一臉的剛正不阿。此人正是陶應的結義兄弟趙雲。

趙雲旁邊也是一位年輕的將領,看上去不到二十四五有餘。這位將領手中握著一把長劍,眼睛直直的盯著遠方叫陣的曹操兵馬。城外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曹兵宛如奔流而至的洪水猛獸一般。

這將領是在郯縣投靠陶應的琅琊人諸葛瑾。

趙雲的右邊跟著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小孩身上沒有穿鎧甲,反而像一個小先生一般。這是陶應最為重視的大謀士——諸葛亮。

望著城外的兵馬,諸葛瑾在旁邊說道:“趙將軍,敵人初至,肯定疲乏,我軍以逸待勞,此時出兵,定能一舉擊敗曹賊。”

趙雲點了點頭,旁邊小諸葛亮卻搖了搖頭說道:“哥哥,我看未必。你看曹軍,他們剛來,士氣高漲。而且你看此人佈陣如此整齊,想必定是曹操大將統領。我在彭城時,義父就曾說過,曹操手下良將眾多,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敵。”

倆兄弟這一路過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爭執了。見諸葛亮拿陶應說事,諸葛瑾又不好反駁,總不能說陶應說的不對啊!

而且在彭城,諸葛瑾總是覺得自己能夠仕途如此通暢也多半是佔了自己弟弟的光。二兄弟投靠彭城後,陶應便十分關心諸葛亮,更是收了他當義子,這搞的諸葛瑾都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稱呼陶應了。

趙雲望著城外的敵軍,似乎真如諸葛亮說言。於是趙雲便指著城外說道:“侄兒所言甚是,曹操詭計多端,我看不如死守城池,等元帥來了再行定奪。不然昌邑又失,元帥必然重罰我等!”

趙雲發話了,諸葛瑾嘆了一口氣,似乎自己再說也沒用了,只好在城上默不作聲了。其實,原本趙雲和諸葛瑾兩人的軍馬是分開的。那時候諸葛瑾獨自領兵,什麼都是自己做主,他一連攻下了兩座城池,讓自己在的北伐戰爭中一炮而火。

但是,一週前,趙雲攻打山陽郡首府昌邑。昌邑太守死戰,趙雲攻之不破,影響了軍心。呂布想以罪責罰他,但是聽聞他是陶應義弟,只能忍下了。

於是呂布又遣諸葛瑾前來援助趙雲,諸葛瑾不得不領兵從自己的駐紮的地方前來協同攻打昌邑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