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變身之輪迴境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章 管中窺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章 管中窺豹

攔在面前的障礙已經瓦解,只要有證據能夠證明蘇源是高鵬的女兒,保密協議對她而言就是沒有效果的。

現在問題轉移到了蘇源的身份上,而想要證明蘇源的身份,偏偏又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

華歆科技在滬城設有辦事處,打電話到辦事處或者直接與華歆科技總部聯絡,讓對方傳真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就可以了。簡單、方便!而且這對於華東理工大學來說並不是難事,於是幾乎不用思考,校長秘書便以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辦公室的名義撥了一通電話到華歆科技的總部。

……

海州高科技園區,華歆科技董事局主席的辦公室。

劉振華剛剛接完蘇採薇的電話,臉上依舊泛著一層迷惑,電話中,蘇採薇告訴他自己有一個叫蘇夢枚的大女兒和一個叫蘇夢源的二女兒,囑咐他倘若有人向他詢問的話,希望讓他予以佐證。

將話筒放回機座上,劉振華不禁琢磨起蘇采薇的用意。

作為蘇採薇的心腹大將,劉振華早年在蘇夢文化的時候就跟著蘇採薇一起打拼,對蘇采薇的個性那是相當的瞭解。他知道這個女人一向精明,斷然不會無頭無腦地交代他一件沒有用的事情。

這其中肯定是有什麼目的的!

他一隻手置於桌上,輕輕的用手指敲擊著桌面,咚咚的聲音悠然而充滿質感,在靜寂的辦公室中傳遞,隨著這段旋律,劉振華的思緒漸漸飄遠了。

他代表蘇夢文化坐鎮華歆科技已有好些年月,可以說親眼見證了華歆科技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向鼎盛。可是說實話,即使是身為董事局主席的他,有時候對華歆科技及其董事局裡的結構也有些看不清。

比如說作為蘇夢文化代表的自己,為什麼能夠在僅掌握10股份的情況下成為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這其中不會沒有緣由,若說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道理上是說得通的,但仔細想想還是有些不對勁的地方。

華歆科技董事局中兩大巨頭便是圖曼卡控股集團和米歇爾現代科技集團,如果是鷸蚌相爭,它們間怎麼也得是爭得頭破血流才對,可實際情況卻是截然相反,這兩大巨頭彼此間相安無事,一個積極參與公司的管理,另一個卻是在一旁安靜的打醬油。鬧到最後進行後階段的投票環節時,偏偏是蘇夢文化獲得了席位,這教劉振華很是費解。

他只知道自己的前任蘇採薇便是以代表蘇夢文化入主董事局的,自己的上位興許只是延續了蘇采薇的“慣例”罷了。

華歆科技是2002年上市的,華歆科技搖身一變不再是家族式的企業,隨著社會各界的資金不斷湧入,新成立的董事局成了公司名副其實的最高權力機構!而作為老東家旗下的另一家公司,蘇夢文化也在變革中無聲無息的掌握了10的股份。

劉振華是蘇采薇的嫡系,一直在蘇夢文化中任職,在入駐華歆科技之前,雖然知道華歆科技也是蘇家的產業,但他對這家公司的瞭解並不多,待到董事局成立,蘇採薇親自運轉了幾年之後便將包袱甩給了他,劉振華這才漸漸理順華歆科技的運轉狀況。

公司是好公司,就是規模太大,內部太複雜!

因為蘇夢文化不是董事局內的第一大股東,劉振華身為董事局主席在做一些事的時候就免不了要考慮各方能否接受的問題,顧此失彼,施行中庸,勢必少了銳進的氣魄,若不是有米歇爾集團的代表白燕在大勢上全力支持他,並且與執行委員會的主席(ceo擔任)構成了鐵三角,他這個董事局主席委實有些憋屈。

他知道,如果這個位子上坐的是蘇采薇的話,情況就將大不一樣了。

這女人在董事局裡的影響力絕對要高過自己不止一籌!只是不知道她為什麼好端端的董事局主席不做,偏偏要跑去一所中學當數學老師,讓人猜不透啊!

就在沉思時,桌上的電話忽然炸響起來。

劉振華回過神,提起了話筒。

這通電話是華東理工大學方面打過來的,目的則是詢問蘇夢枚的身份。劉振華暗暗驚奇,想到蘇採薇之前的電話,心說果然有些門道。

結束通話電話,劉振華想了想在電腦桌面上建立了一個文件,往裡面輸入了幾行文字,同時又進行了簡單的排版,完成這些後他通知秘書進來將這個文件進行列印,蓋上公司的公章並以傳真的形式發給了華東理工大學方面。

……

蘇源的身份得到了華歆科技董事局主席劉振華的證實,在場之人都相信這個證據的權威性。於是劉主任也不再藏著掖著,那塵封的往事一點一點道了出來。

原來古老頭在接受了高鵬的委託之後,馬上展開了相關工作的研究。先期一個多月進行資料的收集,接下來就擬定計劃,開始進行實驗探索。

項目名稱擬定為《某人類遺傳疾病的病理探索與基因異常關係的研究》。

題目很大,而且一看就知道是關於某種人類遺傳疾病,在當時那個年代,想要從基因入手是具有相當大難度的。好在高鵬對這類疾病有一些模糊的瞭解,因而古老頭雖然還是半信半疑,但還是拿著高鵬提供的細胞樣本進行實驗了。

因為有鉅額資金的投入,場地、裝置、人員都不再是問題,古老頭的興致很高,便招攬了一幫本科生與研究生幫他一同進行實驗。說起來古老頭在當時的生物工程系可是具有相當強的號召力的,系裡還專門開會討論為那些參加實驗的學生提供課程外的學分和一定資金的補助。

這大大刺激了學生們的熱情,一時間報名者眾多,經過古老頭親自篩選,最終選取了其中四十幾名學生參加實驗。

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有這麼多人參與,實驗的進度是非常快的。從6月份到10月份間,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裡,古老頭專門負責實驗總體思路和各環節實驗方案的確定,其它例如像劉主任這樣的副教授或講師則和學生們一起進行實驗的具體實施。

到10月份時,實驗已經進行了無數個,然而就在那時,古老頭碰到了一個技術難題。

那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新培育出來的細胞普遍存在傳遞一定代數之後就會發生消亡的現象。隨著親本傳遞代數的增多,細胞的活力和適應能力不斷減弱,到了後面,透過先期一代代放大培養得到的細胞竟然全部衰亡了,這些細胞如同染了重病一般頃刻間蔓延,幾乎是成片成片的死亡,到最後連最為基本的實驗都無法再展開下去。

“細胞全部死了?”

劉主任剛一說完,蘇源和夏琳扉面面相覷,這種情況她們沒有遇到過,就算是“夏琳扉”做的實驗,最多也只是出現生長緩慢或者不長的情況,全部死亡,並且是集體性的死亡,未免太誇張了。

到目前,蘇源已經確定古老頭所研究的細胞正是源自於她,但如果按照他的實驗結果——這些細胞繁衍數代之後會出現傳染病般的集體死亡,那她又怎麼能活到今天?

實驗的結果與現實情況相悖啊!

劉主任追憶地道:“是啊,當時我們大家全都懵了,還以為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外來毒物的汙染。不過隨著新細胞樣本寄來,我們又進行了細緻的傳代試驗,結果還是那樣,傳到一定代數的時候,細胞的活力不斷降低,最終都會死亡。”

“後來我們分析這種現象會不會就是高先生所說的遺傳病?於是詢問了高先生,但得到的結果是否定的,細胞的死亡應該是另有原因。”

蘇源、夏琳扉靜靜聆聽著,就聽劉主任接下來道:“當時古教授提出了一個猜測,會不會是因為培養用的營養條件導致細胞發生了細微的變化,要知道我們進行實驗的細胞本身就是帶有某種遺傳疾病的,如果因為培養基的營養條件不合適,會不會進一步放大這種疾病,使之危害到細胞的生長?”

“又或者,某種變異的基因導致表達出來的蛋白與培養基的底物間發生了別構效應,不僅使這個蛋白喪失了原有的功能,甚至對細胞自身具有了一定的毒性?”

聽到這裡,蘇源點了點頭。

所謂別構效應,就是功能蛋白與某種物質結合之後會發生形態上的變化,並因此使功能也發生改變。如果說培養基中果真含有某種不利的因素,在細胞經過一代代的繁殖後突然啟動了某個“按鈕”,沒準真會發生雪崩式的死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真是這樣,哪怕是類似的原因,我們的實驗也無法再繼續下去了。”劉主任有些感慨地道,“當時古教授當機立斷,決定暫停原本計劃好的實驗,他提出首先應該探索出一個合適的培養基!”

“這就意味著要放棄之前4個月的努力,這4個月的成果是不是就是最開頭的二十二本實驗記錄本?”夏琳扉沉吟了聲,問道。

劉主任點點頭:“沒錯,在原先的實驗被推翻之後,我們所有參加實驗的人員將精力轉移到了培養基的構建和培養方式的最佳化上面。”

“這個過程本身的技術難度不大,它主要體現在工作量上,好在我們人多,加上裝置供應充足,所以在高先生急切的催促下只用了1個多月就完成了。”rs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