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官場浮沉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

大年初一,大家都忙著走門串戶,挨家挨戶的去給人拜年。小孩子更是興奮異常,一大早上就迫不及待的拉扯著大人起床,好早點出去放鞭炮、要糖果。江春水卻完全沒有出去串門的想法,起來吃了早飯就窩在房裡看電視。

聽著外邊不絕於耳的鞭炮聲,小孩子興高采烈的吵鬧聲,江春水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像是一個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父母親原本以為江春水會跟著他小叔他們出去串門拜年來的,乾巴巴的在茶屋裡等了半天也沒見江春水出來。母親進去試探著問了一句:“不出去拜年?”江春水隔了老半天才懶洋洋的答道:“我就不去了,你們去吧。”

母親嘆了一口氣,自打江春水讀大學以後,過年就不喜歡出去竄門了。不說村裡的鄰居,就是幾個本家叔伯他都懶得上門去拜個年。這年頭,人情味本來就不像以前那麼濃了,逢年過節再不走動點就真的生疏完了。母親有心勸勸兒子,但想著年輕人總有自己的想法,再說江春水也這麼大了,再說他也不合適,便只好默默的退了出去。

見江春水沒有出門的意思,父親也不等了,換了鞋子騎上摩托車就一個人出去了。江春水明白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出去走走,本來一年到頭就不怎麼在家,這大過年的正好可以拉拉關係、熟絡一下感情。但江春水明白,雖然自己生於斯長於斯,但自己卻註定是不會老於斯的了。打從他考上大學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清楚自己是不會再走父輩的那條老路了的。故鄉終有一天會成為一個記憶中的名詞,一個抽象的概念,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但卻不會是他紮根的土地。功成名就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代表著背井離鄉,拋舍祖輩辛苦多年遺留在這片土地上的足跡而去一個新的地方開始一段生活。這一代人的故鄉終成下一代人的異鄉,而這一代人的異鄉又會成為下一代人的故鄉。父母尚在一天,這裡就還是他江春水的故鄉。等父母仙去,自己同這塊土地的唯一的聯絡也就斷了,到那時,也就沒所謂的故鄉之說了。

由己及彼,處於職業的習慣,江春水突然意識到,在不久的未來,他們這一代從政的官員將面臨著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

回家的這幾天,江春水發現老家的很多田地都已經撂荒了。江春水起初大為詫異,要知道倒退十多年前,老家的人哪怕是為了別人到自己田埂上割了一揹簍牛草(一種野草,春田時用來餵養關在蓬攔裡的黃牛)都會破口大罵,甚至幹上一架的。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田地就是農民的衣食父母,不說撂荒,就是一絲一毫都當寶貝似的守著,當初那麼金貴得不得了的田地現如今怎麼反而淪落到了無人問津得地步了呢?等到年邊那幫在廣東打工的年輕人蜂擁而至,江春水才明白過來。現在都講究個效益,以前種田是沒辦法,除了種田農民別無所長,沒有撈錢的門路他們便只好紮根在這面朝黃土背朝天得日子裡死命耕耘。但現在不同了,沒讀過書得年輕人少了,在李嘉誠、馬雲這些勵志故事裡長大的80後、90後們遠比父母來得敢想敢幹,再不濟,到廣東隨便找個工廠幹上一兩個月也能頂往時在家種田一年半載的收入。在現實的效益面前,往時千金不換的土地被棄之如敝履也就情有可原、順理成章了。

或許是在政府工作的緣故,江春水沒有為這些沃土的荒廢而感到可惜,反而為土地撂荒在未來可能引發的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而感到擔憂。農民不種田在現在看來並沒有多大問題,但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當現在的青壯力老去,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實際上有能力在城市紮根的農民工並不多,大多數的人都在重複著農村—城市的軌跡,即年輕時在城市打拼,年老時回農村養老。這樣的模式在以前可行,但現在顯然卻行不通了。年輕一代的農民工普遍喪失了在土地上謀生的手段和能力,在城市從事的大多也是建築、流水線之類低技術含量、可替代性高的工種。當他們年老體衰,就必然將面臨“城市留不住,農村回不去”的尷尬境地。

像江春水的堂妹她們這樣沒讀過多少書,打小就外出務工的人問題反而容易解決。畢竟戶籍還在農村,土地也還都在那裡。田地撂荒了可以復墾,務農的本領可以歷練,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彌補經驗和效益的短板。江春水真正憂慮的是像自己這樣作為第一代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群體。他們這部分人要麼是透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在某個三四線城市謀得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比如像江春水這樣的,考上公務員,娶的外地媳婦,在外地安家落戶,從一個世代務農的泥腿子搖身一變成為了光鮮體面的城市人。要麼是透過勤勉奮鬥和機緣巧合贏取了發家致富的本錢,比如像同村的楊文,從銷售做起,風裡來雨裡去幾十個春秋,總算攢夠了購房的首付,而他自身也在幾十年的打拼中積累了屬於自己的人脈和技術,足夠他養家餬口。總而言之,能作為第一代從農村走向城市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要麼學識過硬,要麼能力出眾,說是千里挑一也不為過。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他們這一代人足夠優秀,足夠支撐自己在城市立足,但他們的下一代呢?他們的下一代人已經完全沒有了農民的標籤和身份,沒有農業戶口,沒有土地,除了父輩是農民之外,他們基本上再找不到一絲一毫同農村的關聯。換句話說,他們的後代是無論無何也回不去農村了的。那麼留在城市呢?也未必能夠如願。不同於他們“城二代”的身份,他們的同齡人多是已經在城市紮根已久的“城幾代”,相較於“城幾代”們的父輩能提供的資源和支援來說,“城二代”顯然與他們並不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城二代”的父輩窮盡一生的力量也不過能勉強在城市立足而已,要想再為後代提供多大的支援和後盾也只怕是有心無力。到那個時候,這個“農村回不去、城市留不住”的群體的數量有多大,因此產生的矛盾問題有多複雜棘手,江春水不敢想象。

江春水窩在家裡不肯出門也正是處於這個原因,在他內心深處,他自己已然明白,自己同這塊土地的關聯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化,最終是他、或者他的子女,也終將成為這塊土地、這些親人眼中的異鄉他客。不過鬱悶的心情到了第二天就一掃而空了,因為第二天的時候,江遊來了。

江遊不是一個人來的,而是帶著一大家子六七個人一起過來的。三臺車一路浩浩蕩蕩的開進村裡,倒也在無形中為江春水掙了不少臉面。

江遊出發的時候就打電話告訴江春水了,所以聽到汽車鳴笛,他立馬就跑出來迎接。

“我操,你還跟我說路修好了,我特麼排氣管都挨刮掉了。”江春水一露面,還沒走到跟前呢,江遊就開始誇張的抱怨起來。

江春水是知道江遊那唯恐天下不亂的性格的,所以也沒當回事,畢竟自己車子的底盤那麼低都進來了,照理說,雖然會刮碰點但不至於像江遊說的那般嚴重。不過等他靠近一看,才發現江遊他哥江茂生正趴地上往車底鑽呢。他忙問道:“不會吧,排氣管還真挨刮掉了?”

“沒事!碰了一下,還好沒掉。”聽見江春水的聲音,江茂生呼啦兩下從車底鑽出來,邊拍掉褲子上的灰塵,邊搶先答道。

“那就好,不然你們來我這還把車給搞爛了,我可過意不去。”江春水上前接過江遊父母手中的東西,便走在前面領路,招呼眾人回家去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江春水同江遊走在前面,見江茂生開的是輛之前沒見過的新款朗逸便問說是不是茂哥買的新車。江遊聽了先朝後望了兩眼,見其他人離他們還有一段距離,這才攬過江春水肩膀低聲答道:“車是租來的,不過你可別跟你爸媽還有我爸媽說,我可跟他們說的是我哥買的。”

江春水納悶的問道:“你不是有車麼,幹嘛還去租?”

“這不是要過來你家,多開一臺車好給你撐門面嘛!”江遊笑嘻嘻的答道。

“你少來了!我還不知道你,八成是你想回老家顯擺一番咯。”江春水並不領情,直截了當的揭了江遊的短。

“咳,這個也不是顯擺。你知道的,現在農村人都是勢利眼,你不開臺車回來過年,人家鳥都不鳥你。光我有臺車不夠啊,兄弟倆一人一臺才顯得夠本事,這樣我爸媽在老家底氣也能足一點,省的被別人欺負。”

“行了,我幫你保密就是。不過我說你也真是的,搞那麼複雜幹嘛。別人看得起就看得起,看不起就看不起,有什麼了不起的。人家的看法還能當飯吃還是咋的?”對江遊的想法,江春水並不認同,忍不住說了兩句。

“哎,我是無所謂啦,反正以後也都是在外面安家的人了。這不我爸媽還在老家住著嘛,總得給他們點信心和底氣的。你說你在外面過得好,說再多老人家也不信。直接搞兩臺車擺在家門口,什麼都不用說,他們反而得個心安。”對於江春水的批評,江遊沒往心裡去,反而一本正經的解釋了一番。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苗家人都好客,平日裡但凡來個人,都得留住吃頓飯,遑論今天來的還是兒子最好的朋友。江春水的父母很開心,客人一到就忙著殺雞殺鴨準備晚飯去了。江春水見江茂生他們閒著無聊,便帶著他們到屋邊的竹林裡挖冬筍。幹農活江春水不在行,江遊倒是一把好手,沒一會功夫,就挖出了好幾顆筍子。江春水正琢磨著自己是不是也跟著下去扒拉兩下試試手氣呢,電話就響了。電話是江春水他姐打來的,說是他們已經到鎮上了,沒車回去,讓江春水下去接。江春水跟江遊一說,江遊筍子也不挖了,把鋤頭丟給他哥,非得跟著一起下去。江春水無奈,只好允了。

考慮到自己和江遊的車子底盤矮,容易挨刮到,江春水專門回去問父親要了皮卡車的鑰匙,兩人洗了把手就風風火火的出門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