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北洋1917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 韃靼枷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 韃靼枷鎖

布瓊尼指揮部隊的最大特點是不唯上不畏上,敢於**作出戰場判斷和佈置,並且採取敵人和自己人都意想不到的戰術打法,當然當時他還只是個小小的騎兵師師長,指揮的隊伍不過是近萬紅色哥薩克騎兵而已,但在伏爾加河右岸的作戰行動中,他的騎兵師披堅執銳已經展現出傲人一等的風采。吞噬小說 www.tsxsw.com

當然,烏法戰役後期大突圍階段,布祖盧克之戰就布瓊尼自己來看,那是他軍事生涯中第一次遭遇重大的挫折,突圍到布祖盧克三角地帶的時候,布瓊尼的特別騎兵師近9000多紅色哥薩克騎兵還儲存完好,但等到兵分兩路渡河並突圍後,全師只打剩下不到4000人的兵力,其中布瓊尼親自指揮的鐵木辛哥騎兵第1旅儲存了近3000騎兵。“,

而政委夏堅科指揮的戈羅多維科夫的騎兵第2旅則損失慘重,最後成功突圍而出和布瓊尼主力匯合時,只剩下1200多騎兵。這一仗特別騎兵師元氣打傷,損失了超過一半的兵力,但比起烏法戰役中全軍覆沒的近30萬蘇俄紅軍東、南兩個方面軍的主力來說,布瓊尼特別騎兵師的成功突圍算的上是一個奇蹟,難得的是所有旅長、團長雖然幾乎人人帶傷,但都跟隨布瓊尼和夏堅科殺出了重圍。“” 看

即使出於宣傳的需要,布瓊尼被莫斯科樹立為蘇俄紅軍的榜樣和英雄模範,蘇俄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斯維爾德洛夫向整個伏爾加河方面軍發出了“向布瓊尼同志學習!”的號召,布瓊尼也在晉升為蘇俄紅軍第1支騎兵軍的指揮官的同時,成為了布爾什維黨的一員,這位沙俄龍騎兵團出身的優秀騎兵將領,儼然已成為值得信賴的卓越的蘇俄紅軍將領。

在烏法戰役之前,布瓊尼的特別騎兵師是從三次保衛察裡津戰役中迅速成長起來的王牌機動部隊,第一次察裡津保衛戰是布瓊尼的部隊還只是一個騎兵團,到了第二次察裡津保衛戰,擴編成了騎兵旅,等到第三次察裡津保衛戰時,則迅速擴編成了騎兵師。

在烏法戰役中布瓊尼的騎兵師一直作為南方面軍葉戈羅夫第9集團軍的急先鋒,而在特別騎兵師裡,年輕氣盛的鐵木辛哥帶的騎兵第一旅,則當仁不讓的成為騎兵師的先鋒,在第一旅中,伊萬.弗拉基米羅維奇.秋列涅夫帶領的第一團則負責開路,而殿後的則往往是帕維爾.謝苗諾維奇.雷巴爾科的第二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王庚前世,秋列涅夫是1940年前蘇俄紅軍中僅有的五個大將之一,而雷巴爾科更是做到裝甲兵元帥,不過這會兒伊萬.弗拉基米羅維奇.秋列涅夫只有26歲,帕維爾.謝苗諾維奇.雷巴爾科也只有24歲,當然,他們的旅長鐵木辛哥比這倆傢伙還年輕,只有二十三歲而已。

事實上,烏法戰役之前,雷巴爾科一直擔任的是第二團的政委,直到在上一任團長於第三次保衛察裡津戰役中犧牲之後,雷巴爾科從政委走上了軍事指揮員的崗位,可以說,布瓊尼偏愛騎兵第一旅,和和這個旅的一個旅長兩個團長都血氣方剛只有2326歲有莫大的關係,無論鐵木辛哥還是秋列涅夫都是一員勇將。

而二十四歲的雷巴爾科因為是政委出身,特別善於團結周圍的戰友和同志,這使得他比起鐵木辛哥和秋列涅夫來,對戰友和部下更多一份寬容和內斂,同時也就給人多了一份沉穩的印象,因此雷巴爾科的騎兵第二團,便經常被鐵木辛哥放在第一旅殿後的位置。

你別看雷巴爾科當時已經是騎兵師的團長,這廝跟騎兵師的重機槍營營長馬利科夫還是老鄉和鐵哥們,關係非常好。

在王庚前世,這個馬利科夫和雷巴爾科和中國都還有淵源,在前世的1934年5月,蘇俄派遣了以工農紅軍總參偵察局2處處長助理馬利科夫上校為總顧問的軍事顧問團,團員中就有剛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原騎兵旅政委、化名傅紀輝的雷巴爾科。

烏法戰役之後,在新的伏爾加河方面軍組建後,布瓊尼的特別騎兵師擴編為蘇俄紅軍第1騎兵軍,第1旅升格為騎兵第1師,第2旅升格為騎兵第2師,並且原騎兵第1旅旅長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升任了新組建的騎兵軍的參謀長,並兼任騎兵第1旅擴編而成的第1師師長。

所以現在23歲的鐵木辛哥是騎兵第1師師長,而秋列涅夫則升任了騎兵第1旅旅長,雷巴爾科則是騎兵第2旅旅長。

由於原特別騎兵師政委兼參謀長夏堅科被上調晉升為蘇俄第3集團軍政委,給卡爾.伊萬諾維奇.別爾津當副手,而方面軍副司令兼第2政委的伏羅希洛夫同志又親自兼任了第1騎兵軍的政委,所以此刻布瓊尼既是騎兵軍的軍長,又兼任了騎兵軍的政委。

布瓊尼騎兵軍第2師師長,則是原布瓊尼騎兵師的第二旅旅長奧卡·伊萬諾維奇·戈羅多維科夫,1879年9月19日出生於羅斯托夫莫克拉亞耶利穆塔村,1903年參加帝俄軍隊,經短期培訓後在波蘭服役,回國後進入頓河哥薩克第43團。

戈羅多維科夫參加了俄軍在歐戰東線的歷次戰役,1916年重傷退伍時前的軍銜是沙俄騎兵中尉,戈羅多維科夫出生在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和師長布瓊尼一樣,正兒八經的頓河哥薩克出身,只不過布瓊尼參軍後加入的是頓河哥薩克第46團,之後又調去了沿海龍騎兵團罷了。

戈羅多維科夫雖然是個哥薩克將領,十月革命後他拉起的隊伍卻是蒙古族騎兵為主,說到這支蒙古族騎兵,就得提起俄國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詞彙“韃靼枷鎖”,專指13至16世紀蒙古軍事貴族對俄羅斯的統治,歐洲人被亞洲人統治的歷史似乎讓老毛子們有點耿耿於懷。

這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使俄國掙脫“韃靼枷鎖”並轉而控制大批蒙古部落後,又以更強硬的手段來對付昔日的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