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太極的計劃(第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太極的計劃(第一更)

崇禎二年十一月初二,辰時三刻。趙率教領四千大軍,克羅文峪城,斬後金貝勒愛新覺羅薩哈廉、生擒叛國降將、原羅文峪守備李思禮。

遵化城外,皇太極大營。

營帳內坐了八九人,除了皇太極,還有四大貝勒之二的代善、莽古爾泰,右翼軍統領嶽託,以及貝勒多鐸、濟爾哈朗、一等總兵官揚古利等。

此外,營帳內還坐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少年稚氣未脫的臉上有著異於常人的沉穩和老練,顯得與他的年紀有些格格不入。

此人便是年僅十八歲的多爾袞。多爾袞八歲便被封為和碩額真,位列九大額真之一,參與國政。十四歲封貝勒,十七歲開始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因戰功卓著被封“墨爾根戴青”稱號,同時成為正白旗旗主。自小的歷練讓他的心性較同齡人更為成熟,而少年得志也讓他有些自負,因而看代善等人時的眼神有些輕蔑。

氣氛顯得有些沉悶而壓抑。

羅文峪的緊急軍情剛剛傳來,在得知趙率教的四千精兵並沒有如期前來遵化,轉而進攻羅文峪之後,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並且有些猝不及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時的後金,右翼主力已經抵達遵化與中軍會合,而左翼的阿濟格大軍還傻傻的在上水河一帶埋伏,皇太極剛剛才派馬哨去通知他。

目前皇太極能呼叫的軍隊,是中軍兩萬,左翼軍四千,再有就是兩萬五左右的廝卒,不過這些廝卒的戰鬥力比明軍還差,一般不算在戰鬥序列之中。

羅文峪肯定是要救的,但是怎麼救,卻引起了眾人的激烈爭論。

以代善、莽古爾泰為首的保守派認為,明軍放棄遵化,轉而進攻羅文峪,很明顯是要截斷大金軍撤退的後路,然後調集重兵與大金進行決戰。在後援難繼的情況下,大金軍孤軍深入,要面對明國數十萬軍隊包圍,兇險至極,所以應立即調集大軍回援,奪回羅文峪救出薩哈廉後,全軍撤出,以待來年。

這次他們的說法還得到了多鐸和揚古利的支援。

而反對派則以嶽託、濟爾哈朗和多爾袞等人為首。他們認為,明國境內現在民變四起,兵力本就捉襟見肘,明軍現在根本打不起這麼大規模的戰役。趙率教之所以去打羅文峪,很可能只是知道大金軍已經兵臨遵化城下,他不敢直接來救,所以才用出這等“圍魏救趙”的戲碼,虛張聲勢,來嚇唬大金軍。所以,只需派遣三千到四千的精兵去救援羅文峪即可,剩下的還可以繼續進攻遵化。

皇太極一直默不作聲,靜靜地看著兩派吵得面紅耳赤。作為一個持重的戰略家,皇太極並不保守,但也不像嶽託、多爾袞等人那麼偏激。

目前的態勢確實讓他困惑,以致有些舉棋不定。他捨不得放棄這個好不容易才入塞的機會,但同時也怕中了大明誘敵深入的圈套。

爭論持續了大半個時辰,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時,門外又有哨卒來報。

“報!啟稟大汗,明軍已攻下羅文峪城!薩哈廉貝勒與城內八百勇士,全體殉城!”

如同一顆炸彈擲入了營帳內,眾人紛紛站了起來,每個人的臉上都現出目瞪口呆之狀。

薩哈廉手下連正規軍帶廝卒,怎麼說也有兩千多兵力,加上明軍降兵,那就是四千多,竟然這麼快就淪陷了?薩哈廉的能力,在座的沒有人會懷疑,而羅文峪易守難攻,也是人盡皆知的,明軍竟然能在兩個時辰不到的時間裡拿下羅文峪?

他們什麼時候有這麼強的戰力了?

代善見此,立即趁勢說道,“大汗,如今事實已經很清楚了。明軍已經調集了主力,準備關上閘門,與我軍決一死戰了。我軍孤軍深入,已犯了兵家大忌,若是冒然與早有準備的明軍開戰,恐怕兇險難測……”

代善還沒說完,多爾袞便立即打斷道,“代善貝勒,明軍若是有意與我決戰,為何到現在都未有大軍調動的跡象?不光我們的哨馬沒有探到,連明國內應都沒有發現,莫不是明軍施了隱身術?”

代善冷笑道,“多爾袞,你還在提那些明國叫花子麼?那些叫花子說趙率教的四千精兵往遵化馳援而來,他們可來了?明國人都是狡詐之徒,你看那些降兵說反水就反水,他們的話怎可輕信?”

多爾袞不慍不怒,平靜地說道,“即便那些叫花子不可信,難道我們的哨馬也不可信麼?另外,明軍若要與我決戰,為何不把大安口也下了?難不成明國皇帝大發慈悲,一邊要圍剿我們,一邊又要給我們留條生路?”

代善又道,“兵者詭道,你怎麼知道這是不是明軍設下的陷阱呢?他們故意留出大安口,誘我軍前往大安口出塞,然後在途中以大軍埋伏,伺機圍殲,又有何不可能?”

多爾袞不慌不忙地說道,“代善貝勒,明國境內如今民變四起,明軍彈壓這些反軍尚且不及,又如何湊出那麼多軍隊與我大金決戰?就憑那幾萬關寧軍麼?還是憑京畿附近那些連餉銀都發不起的破衫軍?”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這時,皇太極終於發話了。

“夠了,朕意已決。”

語調不高,卻有著無可抗拒的威嚴,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多爾袞,朕命你速帶三千精兵,立即馳援大安口。”

多爾袞立即起身道,“遵大汗令!”

接著皇太極又對莽古爾泰說道,“莽古爾泰,朕命你帶兩千精兵,駐守於大安口外圍,同時帶三百馬哨,晝夜巡邏於大安口至遵化一帶,不得有誤。”

莽古爾泰有些不大情願,這個活兒明顯可以派別人去,皇太極要自己去,無非是想支開自己。

不過還是起身答應,“領命!”

事實上,皇太極不相信明軍能集結那麼多軍隊,與大金展開決戰。但身為大汗,他又不能拿整個大金的精銳冒險,所以還是分出了五千精兵去守護通往大安口的退路。至於羅文峪,他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放棄。一是因為薩哈廉已死,二是如果去救,勢必要再分兵,大金兵力本就不多,再分就別想打堅固的遵化城了。

此時的皇太極躊躇滿志,充分展現一代雄主的戰略眼光和自信。

安排好退路後,皇太極眼中又散發出渴望的目光。

“全軍備戰,待阿濟格貝勒攜大軍迴歸,即刻進攻遵化城!”

PS:今日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