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論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五章 論策

既然江河幫效忠朝廷,那為何王承恩又說江河幫的操控者李大梁是崇禎親筆圈定的欽犯?

王承恩對崇禎忠心耿耿,這點無須懷疑,江河幫又對崇禎如此重要,他應該沒有理由去搞江河幫的。

這麼說,王承恩要對付的,純粹就是李大梁這個人了。

這個李大梁究竟是何方神聖?他身上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不論如何,這又是一場內鬥!王承恩自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崇禎好,卻不知道他才是崇禎實現偉大抱負的最大絆腳石!李大梁若是被王承恩搞死了,可想而知剛剛崛起的江河幫會遭遇多大的打擊。大明朝正是有太多這樣自以為是的人,才最終國破君亡的!

秦書淮不由地冷笑一聲,鬥吧,你們不鬥得天昏地暗,我怎麼能有趁虛而入的機會?

但是不管誰當家,江河幫都不能倒!這是朝廷制衡武林的唯一籌碼,這個籌碼你王承恩不珍惜,我秦書淮珍惜!

待兩人走遠後,秦書淮見院子裡到處都是守衛,便又在洞中呆了一會。直到這兩人出了院子,園中的大部分守衛撤去,他才小心翼翼地出了院子。

肚子餓得緊,便立即來到街上找了家不錯的飯館走了進去。

雖是晚上,但飯館裡還是食客盈門,大概是這裡靠近運河,有的是深夜下船來打尖吃飯的客商。

秦書淮點了三四個菜,就著米飯大吃起來,這一頓足足吃下了三大碗米飯,才感覺恢復了點體力,可見修煉易筋經對身體的消耗。

見菜還有多,便又要了壺酒,優哉遊哉地喝了起來。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隔壁桌三位書生模樣的人在大談國事。

一個白衣書生說道,“兩位兄臺,今秋鄉試可有把握?”

另一個青衣書生笑道,“寒窗十載,四書五經自不在話下。不過近年之策論,卻是頗為頭疼。不知今年策論以何為題?論遼東?論撫民?還是論吏治朝綱?”

秦書淮心裡一笑,這幾個考生倒有點像當年高考時押題的自己,不知道明朝的科舉會考些什麼?不由來了興趣,便側耳傾聽。

白衣書生又道,“要說論遼東,如今遼東有袁督師坐鎮,以堅壁固壘,避銳擊惰,相機堵剿為策,遼東一線固若金湯,賊夷必不可犯中原。因此,今年若策論遼東,當以撫夷、剿夷為重點,而非遼東防務為重點了。”

青衣書生表示認可,“如今聖主在位,大明中興,軍力日強。而後金賊首自努爾哈赤死後,諸王爭位,實力大損,已是強弩之末。所謂此消彼長,料想剿滅賊夷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若是考此策論,可以袁督師寧錦大捷入題。”

飯館之中,聽到三位書生暢論國事,不少人都津津有味地聽了起來。在文官治國的明朝,書生論國往往是很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事情。

門口進來一個身穿錦袍的老者,老者鐵面劍眉、須髯戟張,長相十分英偉。他的身邊是兩個高大結識的漢子,雙目都透著精光,一看就是練家子好手。

聽到書生論國,老者便在牆角邊找了個位置坐下,饒有興致地聽了起來。

不過沒過多久,老者就眉頭微皺。

除了老者,秦書淮也是眉頭一皺。

看來這幾個書生都和在朝的文官一樣迂腐,袁崇煥只不過取得了一次寧錦大捷就把他捧上了天,就連擅殺毛文龍也被他們說成了“計除奸賊”,以為遼東局勢已定,也是可笑。

君不見數月之後,己巳之變就在眼前?

穿越前秦書淮就對大明文人很有看法,現在又聽到這麼荒謬的所謂“論策”,加上酒精的作用,便忍不住也摻和了進來。

對三個書生說道,“三位兄臺,此言差矣!”

三個書生一愣,細細打量了下秦書淮,卻見他不過是個粗布衣衫的武夫打扮,頓時輕蔑地笑了起來。

青衣書生不屑地說道,“兄臺怎麼稱呼?在下李敬臣,家師嚴承寬,乃是東林書院講學,不知兄臺師承哪位先生門下?”

東林書院便是東林黨人的信仰聖地,也是大明讀書人心中的聖地。青衣書生說自己是東林書院出來的,就好比現在人說自己是哈佛劍橋出來的。

不過大明朝之亡,起碼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得歸在東林黨人頭上!

飯館中眾人一聽三人來自東林書院,頓時都仰起頭,用一種無比崇敬的目光看著三人。

然而秦書淮卻是輕描淡寫的一笑。

“在下秦書淮,只是一粗鄙武夫而已,自及不上幾位兄臺出身名門。不過,幾位兄臺的遼東策論,卻實屬荒謬,在下忍不住想說兩句。”

青衣書生臉上閃過一絲慍色,不過馬上又很有風度地一笑,說道,“哦?那兄臺有何高論?”

秦書淮說道,“極為兄臺說賊夷已是強弩之末?呵呵!崇禎元年二月,賊首黃臺吉親率鐵騎在敖木倫擊敗多羅特部。九月,後金又征服察哈爾。如今蒙古多部已歸順後金,後金實力比之當年只強不弱,你們可知?”(注:明稱皇太極為黃臺吉)

三個書生面面相覷,要說四書五經他們倒是精通,但是說起時政,他們能知道的渠道就極為有限了,秦書淮所說的他們完全沒聽說過。

錦袍老者端著茶盞,聽得微微點頭。

秦書淮又道,“幾位又說袁督師固守遼東,後金賊夷必不可過,此話不假。不過,諸位可想過,賊夷鐵騎入我大明甚至攻我京畿,並非只遼東一道?”

三位書生先是微微一愣,隨即又是不屑一笑。

白衣書生說道,“難不成他還能插上翅膀,繞過遼東?要是如此,怕是賊夷早這麼做了。”

牆角邊,錦袍老者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小廝熱情地上去招呼老者,卻被老者擺擺手,示意他安靜。

秦書淮冷笑道,“要入京畿,又何需插上翅膀。如今黃臺吉已打通蒙古察哈爾一線,只需率八旗鐵騎取道蒙古,從長城防區極為薄弱的薊鎮突入關內,再攻佔遵化,即可直逼京師!到時,就是袁督師班師回朝,恐怕也有所不及。”

三位書生眉頭緊鎖,愣了一會,忽而又大笑起來。

“這位兄臺倒是有幾分見地。不過你可知長城一線乃國之屏障,朝廷必然重兵把守,區區後金賊夷幾萬鐵騎怎可輕易過關?而且即便進來,待京畿附近的幾十萬勤王之師趕到,豈不成甕中捉鱉之勢了?”

與三位書生不同,錦袍老者的眉頭卻是越鎖越緊了。他細細地打量了一番秦書,眼中閃著異樣的光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秦書淮聽到這幾位書生幼稚的想法,心想此時恐怕大多數人包括崇禎此時也是這麼想的吧。

酒精的作用下,秦書淮越發慷慨激昂起來。

“幾十萬勤王之師?我呸!你以為朝廷可堪一戰的兵馬還有多少?除去空餉的兵員不說,真正能戰的怕只有十之一二!如今朝廷屯重兵於遼東,又用重兵應付GSSXSX一帶民變,屆時八旗精銳一來,怕是直搗紫禁城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