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邊形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三邊形勢

一切搞定,秦書淮就又準備出發,前往三邊了。

準備出發的前一天,老道急匆匆地回了總舵。

他回來,一是來收拾家當,準備搬往天津的白蓮教總舵,畢竟他以後要在那紮根了。二來是跟朱雀堂的弟兄告別,同時與邱大力等人一起協商朱雀堂新香主的人選,趁秦書淮在幫裡好讓他趕緊批准。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他帶來了花沉整理的第一批情報。

從花沉出任白蓮教掌教使者到現在,不過短短半個月時間,秦書淮很好奇他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情報。

“說吧,你們搞到什麼情報過來了?”秦書淮立即興沖沖地問道。

老道拿出一封厚厚的信擺到桌上,然後開始說道,“幫主,老花主要整理了兩方面的情報。一是關於你此去三邊的。”

“這個好,算他有心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要是上次去江南有足夠的情報,我們就不會折騰那麼久了。”秦書淮讚賞道。

老道點點頭,繼續說道,“白蓮教在三邊地區有不少信奉者,這其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流寇,還有官兵。老花上任第二天就派人秘密聯絡三邊的信徒,從百姓、流寇、官兵三方蒐集了不少情報,之後總結如下。”

老道拿起幾張紙,這是他摘的重點。

看著上頭地字,繼續說道,“如今三邊的匪患,主要在於山西、陝西兩地。在陝西,主要以張獻忠為首,此人自稱八大王,其餘的流寇全部或實質上依附他,或名義上依附他。據他號稱,其麾下有十萬大軍,另有十七路盟軍,總計約二十萬人馬。但是,根據白蓮教在裡頭的內應說,實際沒有二十萬。他自己的嫡系兵馬也就五六萬左右,另外十七路盟軍人馬四五萬,總計十萬出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書淮沉吟了下,說道,“張獻忠現在有這麼多兵馬了?”

他記得歷史上的張獻忠,現在好像還沒做這麼大。

老道很肯定地說道,“應該錯不了,因為這些訊息不是一個人說的,是很多在山西的白蓮教徒反饋過來地。”

秦書淮微微頷首,心想看來張獻忠的發展速度,比歷史上快了一兩年。

又問,“山西連年乾旱,這張獻忠錢糧何來,如何養活十萬兵馬的?”

老道說道,“張獻忠手下中,有一個叫羅汝才的,精於謀略,人稱‘曹操’。他向張獻忠獻計,要他善待鹽商、糧商而重處銀商,說白了就是與鹽商和糧商合作,張獻忠保他們的家產、店鋪不受流寇侵害,而他們向他暗地裡輸送鹽、糧,甚至幫他們採辦軍械等物資。所謂重處銀商,其實不光是從事票銀兌換的商人,而是對除鹽、糧商人外的其他所有商人進行盤剝,稍有不從就扣他一頂奸商的帽子,殺其全家,佔其家產。如此,他們一方面保證了後勤,一方面又有了銀源,自然可以立足山西了。”

“這羅汝才倒有幾分本事。那陝西那塊呢?”秦書淮又問。

“陝西那邊,主要以高迎祥為首。高迎祥的實力比張獻忠又高出一籌。他自稱傭兵三十萬,又有二十八路諸侯會盟,總兵力達到五十萬。不過實際上,估計只有十萬嫡系兵馬,另有五萬依附於他的盟友。高迎祥自稱闖王,手下有不少大將,最有名的是一個自稱闖將的李自成,另外還有劉哲、黃龍等,可以說,流寇當中他的實力是最強的。”

“他的財源是從哪來的?”

“原本也是靠打家劫舍。不過看到張獻忠那邊的法子好使後,他也這麼幹了。陝西遭災沒有陝西那麼嚴重,所以他的錢糧相對比較充裕。高迎祥這個人,比張獻忠要講道理些,口碑也要好一些,沒有張獻忠那麼嗜殺,所以在當地比較受尊崇,百姓說他有帝王之相。”

秦書淮微微一笑,道,“是不是有句話叫‘闖王來了不納糧’?”

老道呵呵一笑,說道,“是有這麼一句話。不過這是老百姓說的,那些富商可不這麼想。他要是跟誰都不納糧,那他的十幾萬大軍吃什麼,喝什麼?”

秦書淮頓了頓,忽然又想起了什麼,說道,“不是說三邊還有個叫‘王和尚’的人麼?傳說此人得了三寶密卷中的帝王卷,他現在混的如何了?”

老道不屑地一笑,“這個王自用最是好笑,半年前剛剛才有些名堂,就聽了一個狗頭軍師的話,對外放訊息說他得了帝王卷,言下之意就是他能成帝王,讓各路流寇人馬都來依附於他。可他也不想想懷璧其罪的道理。其他流寇一聽他有什麼帝王卷,馬上調頭去打他,搶奪這個帝王卷。結果去年底,他大敗於李自成,自己都被俘了。之後,李自成跟他要帝王卷,他才說哪有什麼帝王卷,都是他自己吹的。哈哈,你說這人是不是蠢?”

秦書淮眼皮子微微一抬,道,“他被李自成剿滅了?”

“是,怎麼了?”

秦書淮心道,如果是李自成最後剿滅的王自用,那沒準還真存在什麼帝王卷。

因為李自成後來真的稱皇帝了不是?

李自成可沒王自用那麼傻,他就是得到了帝王卷,也不會說出去的。

老道翻了幾頁紙,然後又說道,“對了,還有一條重要的情報,據說張獻忠那邊,想和其他三十四路流寇一起,拜高迎祥為盟主。到時這些兵馬合稱三十六營,高迎祥就是三十六營總盟主。這事兒現在正在商討階段,還沒有落實,不過應該也快了。”

秦書淮心想,歷史上高迎祥做三十六營總盟主時,是在崇禎四年。那時是因為洪承疇上任了三邊總督,開始大力剿匪,各路流寇各自為戰撐不下去了,所以才結盟的。

但現在楊鶴仍在總督任上,看上去各地起義軍的日子相當好過,怎麼一下子會有結盟的念頭呢?

如果這個壓力不是來自於明軍的,那麼肯定是在他們內部產生。

要是能搞清楚這裡頭的原因,沒準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