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九章 四嶺溝大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九章 四嶺溝大捷

從整體上說,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是一邊倒的局勢。中間在區域性區域魔教雖然也打出過幾波犀利的反攻,差點撕開一個口子,但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秦書淮、智仁、汪大童、孟威、上水師太等高手出現,這些高手每一個人都等同於一個突擊小分隊,官軍在他們的帶領下,很快就能壓制住魔教的突圍。

魔教陣中,趙無痕披頭散髮,裂目齜牙,咆哮連連。他瘋狂地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將一個又一個明軍士兵砍成兩半!無奈明軍多如牛毛,他根本殺不過來!

吳烈對趙無痕說道,“趙護法,你且走吧!”

趙無痕吼道,“荒謬!老夫身為護法,豈能丟下弟兄們一走了之?”

“護法,弟兄們已無力突圍,只有你能出去!實現我教的宏圖霸業不能沒有你啊!你要是死了,弟兄們的仇就更難報了!”

圍在趙無痕身邊的其他人一聽,頓時也紛紛勸說。

“護法,你快走吧!”

“記得為弟兄們報仇哇!”

趙無痕眼皮猛地一抬,“報仇!對,我要報仇,我要活著,才能親手殺了秦書淮!”

隨後,他立即大吼一聲,“能跟上的,都隨老夫來!”

說罷,他一躍而起,朝北邊的山嶺飛去。

於此同時,大約有三四十名輕功佳者,跟在他後頭,朝同一個方向躍去。

秦書淮、智仁、汪大童等人哪肯放他走,紛紛施展輕功,當即朝他追去。除了他們,軍中還有幾個輕功不錯的,也立即躍起追了上去。

趙無痕的那三四十名追隨者早已做好了為護法犧牲的準備,他們立即返身,以血肉之軀去阻擋秦書淮等一眾高手。

結果自然是他們紛紛從空中隕落!

但趙無痕跑了,還有五六個魔教好手也僥倖跑了。

吳烈去阻攔秦書淮,秦書淮念在他打過韃子,是個好漢,便只一劍刺中他的左肩,然後一腳將他踢到地上,又命下邊的官軍只擒他不殺他。

剩下的魔教兵群龍無首,潰敗地就更快了。

但是他們當中,竟無一人投降,全部選擇死戰!

連突圍都不突圍了,完全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心態。

包圍圈越縮越小,魔教兵的士氣卻越發高漲。他們嘶吼、狂笑、高歌,在一片刀光劍影之中,為魔教貢獻出了最後一滴鮮血。

天已微亮。

持續一個時辰的廝殺,結束了!

屍橫遍野,殘肢斷骸一地,鮮血染紅了青草地,必天邊的那抹朝霞更加豔麗。

官軍的歡呼聲在山溝中如雷般響起,震得空氣都在微微抖動!

清點戰果。

魔教一萬五千大軍,除趙無痕和那十幾個好手外,其餘全軍覆沒。沒有一個突圍,也沒有一個投降,全部陣亡,或者自盡。明軍只擒了一個俘虜,那就是掉下來後無法動彈的吳烈。

而明軍方面,傷亡了大概一萬兩千人,其中陣亡的只有八千多人,其餘為各種輕重傷員。

這個統計結果讓洪承疇、曹文詔等人精神大振。他們意識到,在合理的戰術、足夠的軍備下,天底下再強的兵,官軍也沒消滅!

更重要的是,蘭州城的這些甘肅兵,經過幾場大戰的洗禮,已經建立起了充分的自信心。現在這些兵與其他地方的兵比起來,已經堪稱精銳了。

對於一支部隊來說,從雜牌軍昇華為精銳,往往是幾場戰鬥的事。明軍的戰鬥裝備又不差,為什麼戰鬥力不高?除了訓練較為廢弛之外,最重要的是士氣長期低迷,士兵一見敵人就跑,一開戰就覺得自己打不贏,打不贏就更想跑,只要有一小撮兵想跑,那麼就會像瘟疫一樣擴散開來,這樣一來就算是十萬大軍也一觸即潰。

而經過這幾場大戰,一方面這些兵對軍令、戰陣、協同作戰有了更深的認識——沒有任何一種訓練方法能比實戰更鍛鍊士兵。另外一方面,連戰連捷讓這些兵的自信心爆棚,從而產生一種榮譽感、歸屬感。在戰場上,這種氛圍是極為可怕的!

現在,他們認為自己是精銳,是大明的頂樑柱。其他部隊打不過的,他們可以打。其他部隊辦不到的事,他們可以辦!

魔教?算個屁!老子從蘭州城就跟他們幹,從城內幹到城外,最後還不是被老子幹趴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秦侯爺聽過沒?老子就是跟他一塊打魔教的!咱一起把魔教幹的全軍覆沒!你問問除了咱甘肅兵,其他地方的大營能打贏魔教不?

現場,官軍士兵的士氣完全爆棚了!

秦書淮命人快速打掃了下戰場,然後立即帶著大軍,往東南退去。

他怕魔教大軍再追上來。

秦書淮的計劃是,先往東南退到平涼。一是平涼是離這裡最近的大成,六萬多大軍只有趕緊進大城才安全,而且才能得到快速補給。二是武林聯軍應該也馬上能到平涼了,先跟他們匯合再說。最後一點,平涼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西可拒魔教東進,往南可以直通寶雞,到了寶雞之後,就可以與西安的賀人龍的兩萬人馬一起南下,去剿高迎祥了。

送甘肅給魔教,然後在穩固陝西西陲防務的同時,進剿高迎祥。等剿滅高迎祥後,再返身進攻魔教,這是秦書淮的既定戰略,與洪承疇如出一轍。

不過,剿高迎祥的時候,魔教會有何動作還不得而知,所以這個戰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機應變。

兩天之後,大軍抵達平涼,就地駐紮。

蘭州戰役就此結束。此役之中,官軍戰損近七萬,魔教戰損三萬五左右,馬守應部戰損近兩萬。

這樣的戰果,對於朝廷來說,可以講大喜過望。而對於魔教來說,卻是始料未及的。

此役之後,“秦書淮”三個字,成了燙在魔教胸口的一道疤痕,再也無法抹去。而在軍中,“秦侯爺”已經不是簡單的稱呼了,它更代表一種力量,一種將士聽到就可以安心的力量!反正跟著秦侯爺打,準沒錯!

崇禎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十一萬武林聯軍抵達平涼。

聽聞秦書淮成功帶出蘭州城的官軍,並在四嶺溝取得一場大捷後,聯軍中的各派弟子無不精神大振。

東廠督公曹化淳親自向秦書淮道賀,並再次表示,東廠自他以下,隨時聽候調遣。

與此同時,關外後金大軍已經集結完畢,總計八萬精銳,再一次踏上了南征大明之路。

然而在紫禁城內,卻是另一番光景。

周延儒帶著兵部侍郎陳尚、兵部甘肅清吏司郎中趙巖在崇禎跟前,指控秦書淮怯戰畏縮,擅棄蘭州重城,以致甘肅全省淪陷。同時他又參秦書淮為推卸罪責,謊報四嶺溝大捷,要求崇禎即刻召回秦書淮,以便兵部及三司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