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

秦書淮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有了這筆銀子,就可以好好犒勞全軍了。尤其是這段日子來,武林聯軍為朝廷剿匪付出了不少代價,是該好好犒勞下他們,表達朝廷的關懷了。

此時天已經大亮了。官軍打掃戰場,清點戰損。

此役,官軍可以說全殲城內四萬餘流寇,並且基本消滅了魔教來援的一千二百五行旗。至於五使徒、六使徒、七使徒等人,則趁亂再次逃之夭夭。

官軍方面,六萬五千多人,戰損了一萬五千多,傷亡不算太大。

關鍵是,此役過後高迎祥就只剩下五萬多嫡系,並且只能龜縮在渭南城附近了。而且,他失去了大批軍糧、軍餉,也失去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再也無力對官軍發動大型攻勢了。

秦書淮命官軍原地修整,並且在城內大肆採購蔬菜肉食,買得城內的雞肉、豬肉、羊肉的價格飆升至平常的三倍,供全軍舉行慶功宴!同時派孟威、孟虎、張嘯、何可綱、賀人龍等人前去大營慰問,獎賞有功之人。

說道有功之人,秦書淮想起了唐三娘。唐三娘在這幾場戰役中,貢獻出來的唐門毒藥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論功勞,唐三娘的唐門堪稱第一!

秦書淮決定,賞唐門白銀十萬兩,並且擬提名唐門門主唐三娘為候補長老,待長老會透過後即可任命。候補長老固然沒有什麼實權,但卻是極高的榮耀,這意味著一直被武林所排擠的唐門,已經為武林各派所接納——至少,沒人再敢說唐門是什麼邪魔歪道了。

唐三娘雖只是淡淡言謝,但心裡是極高興的。十萬兩白銀,這對於久居蜀中窮苦之地的唐門來說,簡直是一筆天降橫財,恐怕平時他們攢十年都攢不出這麼多銀子。有了這筆銀子,他們就能買到很多昂貴的藥材,來研製門中各種殺人的毒藥,或者救人的聖藥!而且,此役過後,唐門必將被江湖同道接納,往昔與各派的恩恩怨怨也可趁勢化解,今後弟子們行走江湖也方便多了。

這次出征,唐門雖損失了兩百多弟子,但仍是不虛此行。

犒賞唐三娘後,秦書淮又親自去了峨眉派駐地,再次對上水師太的壯烈犧牲表示哀悼。上水師太的遺體已在寶雞城就地火化,並且秘密送回峨眉派了。

秦書淮決定,向峨眉派撫卹白銀三萬兩,外加一個位於津門的大型碼頭,永久性地贈與峨眉派。這意味著,峨眉派今後至少可以保證每年有數萬兩白銀的收入。

峨眉派長老,如今的代掌門玄至師太代表峨眉感謝秦書淮了一番,卻是依舊難化悲傷。

其餘各門各派,秦書淮也皆有獎賞,總之城裡搜出來的一百三十萬兩白銀,扣去賠償百姓和獎賞將士們之後,最終落入他口袋的只有三十幾萬兩了。

不過犒勞過後,全軍士氣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更可喜的是,幾場大戰下來,武林聯軍在實戰中漸漸掌握了行軍打仗的技巧,越來越像一支精兵了。

現在商洛城裡的五萬大軍,有三萬八千武林聯軍,一萬二是朝廷官軍。這五萬大軍的戰力,橫掃晉南已經沒有一點問題了。

在這天傍晚,秦書淮收到了京城來的急報。

原來,三天前,即崇禎三年六月十七,皇太極率領十數萬精銳、七萬多廝卒,兵分三路,同時進攻長城喜峰口、大安口及馬蘭峪。截止馬哨出發送塘報之時,馬蘭峪已岌岌可危。

與急報一起送來的,還有崇禎親手寫的密信。在信中他急切地問秦書淮,晉南的高迎祥掃蕩地如何了?最快可於何時帶兵北上抗擊建奴?

說白了,崇禎對四萬關寧軍、數萬大同軍、宣府軍以及薊鎮十幾萬的屯田兵還是沒有信心。只有在薊鎮的地圖上出現了秦書淮,他才能安心。

秦書淮想了想,現在高迎祥還有嫡系五萬多人,五萬多人要是守城的話,官軍的確沒有太好的辦法,但是如果他們敢出來,只需要三萬官軍就能剿了他們——當然必須是官軍中的精兵。

不過,如果自己要北上打皇太極,那麼至少要從這裡抽走五萬以上的大軍,到時候陝西的兵力一下子就空虛了不少,在西有魔教內有高迎祥以及七八萬各路雜牌流寇的情況下,也是隱患重重。

看來還必須再打一仗,至少要先清理掉那七八萬的雜牌軍才能走。當然,要是能找到機會擊潰高迎祥剩下的那五萬多人馬,自然是更好了。

他這麼做的理由,除了從大局上考慮,也有私底下的因素。因為賴三兒和陳敬還在對方手裡,不把他們救出來,他總覺得心裡難安。

他構思了一下,給崇禎上了一份奏摺,大意就是目前高迎祥大部分地盤已經皆被收復,僅剩渭南一城。且陝西的流寇,目前只剩下高迎祥的五萬餘人,外加七八萬各路雜牌。此時他若率軍北上,難保高迎祥不會死灰復燃。因此,要想徹底穩定三邊局勢,他必須再發動一次肅匪攻勢,確保高迎祥無力再犯官軍,他方能揮師北上。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7-1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他相信袁崇煥應該能將皇太極拖在薊鎮,所以皇上無需擔憂等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寫好了奏摺,正要派人送去,卻聽外頭傳來一陣喧鬧。

“大膽!本官乃是保定巡撫、兵部清吏司兼調查秦書淮相關案證的欽差大臣,你竟然膽敢阻攔?”一個傲慢而氣急敗壞地聲音說道。

“呵呵,欽差大臣?咱們侯爺也是欽差大臣啊,那就算抵消好了。再加上咱們侯爺可是通州候,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嚴格說那可是內閣重臣,這麼算下來是不是就比你大了?”聽這聲音語氣,就知道是孟虎的。

孟虎是故意氣對方的,不過有句話說得倒沒錯,秦書淮雖然從不參加內閣會議,但是但凡武英殿大學,向來都是內閣成員之一的。

聽到這裡,秦書淮就知道來者是章亦甲了。崇禎讓章亦甲來查秦書淮,本來就是秦書淮的主意,目的就是把章亦甲調出保定巡撫的任上,防止東林黨透過他瞎指揮軍隊,來干擾袁崇煥。

章亦甲自認是堂堂欽差大臣,竟然連秦書淮的書房都進不去,不禁又急又怒地掏出了聖旨,對孟虎喊道,“不管你在軍中所居何職,現在給本欽差跪下,聽旨!”

孟虎一看他掏出了聖旨,也不敢再囂張了,只好乖乖地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整肅三邊軍紀,特命兵部清吏司章亦甲……”

聖旨的大意,是崇禎委託章亦甲來三邊巡查軍紀,但凡查到畏戰避戰、欺上瞞下之將領,可就地解職,押往京城。聖旨上倒也沒說特意是為偵辦秦書淮而來的,但是給章亦甲的權力卻是更大了,因為這麼一來三邊之中的所有官員他都可以辦。

章亦甲趾高氣揚地讀完聖旨,遞給孟虎,說道,“你要不要看看?”

孟虎呵呵笑道,“不看了,不看了,章大人請進。”

章亦甲冷哼一聲,隨後帶著十幾個隨從就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