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二章 誤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九十二章 誤判

翌日清晨,崇禎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清晨,秦書淮率六萬聯軍抵達永平城外5裡處。

大軍修整,何可綱正在佈置營寨,忽然馬哨帶來了兩個滿臉憔悴、客商打扮的人,說這兩人自稱是從三屯營退下來的,要找秦侯爺。

何可綱一聽是從三屯營“退”下來的,頓時心裡一緊,連忙帶著他們去找秦書淮。

這兩人,其中一人就是拼死突出重圍的馬世龍的副將王守安。

王守安一見秦書淮,頓時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淚俱下地說道,“侯爺!卑職是三屯營總兵馬世龍麾下副將王守安。昨天凌晨,韃子忽然猛攻三屯營,馬總兵帶屬下從景忠山前去營救,不想遇到了韃子大軍的埋伏。馬總兵帶領弟兄們奮勇廝殺,無奈韃子實在太多,我軍寡不敵眾,以致慘敗!馬總兵被俘生死未知,卑職僥倖突圍。聽聞侯爺帶大軍來了遷安,卑職便化作客商日夜兼程前來通知侯爺,求侯爺速速發兵去救三屯營哇!三屯營危在旦夕了!”

王守安突圍時三屯營還在激戰,他認為以祖大壽的能力三屯營應該能守幾天,故而有此一說。

秦書淮皺了皺眉,三屯營遇襲了?

那麼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三屯營還在不在?如果在,他必須出兵去援,因為三屯營有大量軍需物資,對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但是如果已經淪陷了,那麼自己去了不但沒用,甚至還可能被伏擊。

想了想,他問道,“伏擊你們的韃子兵,大概有多少?你需如實說,否則誤了大軍,你十個腦袋都不敢砍的!”

之所以他先說這麼一句話,就是怕王守安會按照明將慣例,在打了敗仗後為了減輕責任,故意誇大敵軍數量,這麼一來對秦書淮的判斷就會產生嚴重誤導。

王守安本來確實想多說一些,但是看到秦書淮凌厲的眼神後又打消了這個想法。這個秦侯爺也不是一般人,要是自己胡說八道被發現,他非宰了我不可。

於是據實說道,“伏擊我們的韃子大約有兩萬,而進攻三屯營的則大概有三萬。不過祖將軍指揮有方,弟兄們也奮勇作戰,現在他們死傷至少也在一萬以上了,這點末將敢拿腦袋擔保!”

秦書淮沉吟了下,心道,也就是說皇太極從遵化偷偷調了兩萬兵過去偷襲三屯營了。三屯營有七萬兵,但是只有兩萬精銳,恐怕現在已經不妙了。

他對祖大壽很瞭解,知道他能打,但是也擔心他的抵抗意志沒有那麼堅決。三屯營城池小,要是城牆被突破巷戰起來的話,那是真的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的。

而且皇太極那麼想得到三屯營,會不會把遷安的兵也拉回去一起攻三屯營?這樣的話,三屯營就更有失陷的可能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越想越覺得有可能。因為路上接永平的白蓮教人來報,說永平城內只有八千守軍,那麼可以推算遷安附近就有一萬二的韃子兵。遷安四周現在都是韃子的地盤,他放那麼多兵做什麼?皇太極肯定會調一部分去打三屯營的。

想到這裡,秦書淮腦海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繞過永平,直接去攻遷安。如果韃子已經攻下三屯營,那麼自己這六萬大軍就能把三屯營和永平隔開,到時候永平這八千韃子兵就是孤軍,看皇太極救不救他?而如果韃子還沒攻下三屯營,那大軍到了遷安之後,還可以去救三屯營。

兩全其美的選擇。

於是他對何可綱說道,“何將軍,本侯認為現在遷安的兵力可能不多,不如我們即刻發兵去攻遷安如何?”

秦書淮不知道,他現在已經誤判了。因為皇太極根本沒讓遷安的兵的去攻三屯營。

皇太極為什麼要在遷安放一萬二的重兵而不動?他怕的就是遷安以東山海關以西的明廷兵馬去救援三屯營,所以在遷安這個交通要衝佈置了一萬二精銳。

而秦書淮則有點想當然了。他清楚這個區域根本派不出像樣的人馬去救三屯營,所以認為皇太極在遷安放這麼多兵沒必要。卻不曾想,皇太極又不可能對明廷所有的兵馬佈置瞭如指掌,他當然要謹慎行事,以防萬一了。

何可綱聽完秦書淮的建議後,沉吟了下,說道,“遷安有一萬二的韃子精兵,而且從遷安到三屯營只有一百四十裡地,到時候若是久攻不下,韃子派兵去援,怕是不妙。”

遷安作為薊鎮重要的城池之一,北面是用來阻擋朵顏部的長城,西北面是三屯營和喜峰口,東面則是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位置十分重要,因為城池修得很堅固。若是一萬二韃子精兵把守,就算有六萬人去攻,也未必能在一天之內攻下。

這時,孟威說道,“祖將軍身經百戰,三屯營也未必這麼快就被攻下了。若是韃子還在攻三屯營,想必是派不出多少兵去援遷安的。而且,就算他們放棄三屯營去救遷安,那我軍也達成了圍魏救趙之目的。只要三屯營不失,咱們這趟也算沒白去。”

張嘯也點了點頭,說道,“老孟說的對。去攻遷安不失為一策。遷安離這裡只有五十裡地,咱們急行軍,兩個時辰便到!”

孟威和張嘯跟著秦書淮東奔西走多時,向來對秦書淮的判斷深信不疑。而且,在這件事上,他們也確實認為一舉多得,十分可行。

何可綱見大家都這麼說,於是也就不再反對,說道,“那好,咱們就儘快出發,直撲遷安!”

軍令如山!

秦書淮的命令一下,大軍立即停止紮營,而是飛快地集合,重新出發。

永平城派出的探子遠遠地看著秦書淮的大軍離開永平,往遷安方向而去,立即馬不停蹄地回城報告。不過報告歸報告,以秦書淮的手腕,他們想去通知遷安守軍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繞道走,但是一繞道肯定趕不上武林聯軍的速度。

為了加快速度,秦書淮讓五千騎兵外加五千步兵帶著輜重在後面慢慢走,而輕裝步兵則加快行軍,直撲遷安!

兩個時辰不到,正午時分,秦書淮率領先行的五萬大軍趕到了遷安。

二話不說,大軍直接展開包圍遷安,然後才安排士兵原地修整,同時砍伐樹木製作雲梯,準備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