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建奴撤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二十九章 建奴撤兵

周府。

周延儒、錢謙益、陳尚三人,於精緻的客廳中喝茶。

對於他們下的第一步棋,三人都是滿意的。

主要原因,是崇禎在上午找周延儒了,詢問他各地督撫為何要與武林起紛爭。周延儒告訴崇禎,並不是各地督撫與武林起紛爭,而是武林各派藉著武林聯軍如今鎮守一方,舉足輕重,故而刻意來找官府麻煩。

周延儒把鍋扣到了武林頭上,並且暗示崇禎,武林各派這麼做,是想探測朝廷的底線,為今後更大的動亂做準備。雖然他沒有明說秦書淮會帶武林各派造反,但他相信崇禎已經聽出自己的畫外音了。

崇禎的反應是,沉默良久,然後讓周延儒嚴加防範,秉持“不挑釁、不縱容”的原則,對武林各派不卑不亢,儘量不要把事情鬧大,也不要過度退讓,以損朝廷尊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周延儒自是信誓旦旦地表示答應,然後大呼皇上英明。

而這幾日,暗雲宗傳來訊息說,各地的廠衛現在已經不再庇護那些妖言惑眾的戲子和說書人了。不過,那些人可能也是怕了,最近很少出來。

這讓周延儒確信,東林的計策,已經初步顯效了。

皇上果然是忌憚武林的,正如歷史上的所以帝王一樣。

這樣下去,只要過一段時間,老百姓自然會忘了那個什麼《文奸傳》,而皇上經過這件事之後,一能意識到咱們東林的能量,二能意識到秦書淮的危害,真是兩全其美。

所以這幾日,周延儒的臉色好了不少,再不像前幾天那樣時刻陰沉了。

錢謙益這幾日就住在周延儒府上,這次他獻出的計策立竿見影,因而受到了東林文官的各種讚譽,心情好得不得了。

“周相,府上的大紅袍簡直堪比杭州之龍井啊,幽香延綿,回味甘苦,真是人間絕品,喝之三生有幸啊!”錢謙益笑呵呵地說道,“在下謝周相邀茗。”

周延儒輕笑道,“錢先生若是喜歡,回頭老夫讓你帶一罐回去便是。”

錢謙益求之不得地說道,“哈哈,那在下就多謝周相割愛了。”

周延儒喝了口茶,說道,“錢先生,聽說你的高徒李馥在浙江巡撫的任上,可還好?”

李馥,自然是先前的寧波知府了。秦書淮跟崇禎舉薦他之後,崇禎親自派人去打探了下,覺得此人確實可用,於是趁王化貞被拿下之際,直接提拔他當浙江巡撫了。

李馥早年間在東林書院呆過,而錢謙益又是東林書院講學,因此說起來,李馥是錢謙益的學生。

周延儒突然提到李馥,自然是有所用意的。

一提到李馥,周延儒就氣不打一出來,“周相,就莫提此人了,我與他早已斷了師徒名分了!”

“哦,為何?”

“這個李馥啊,雖然頗有才學,但是為人自傲,我行我素。自打上任浙江巡撫以後,更是目空一切,便是我這個當老師的話都不屑一顧。就說此次聯名上奏,我東林督撫哪個沒有上奏?就他一人,偏偏例外!而且,在浙江境內,他還嚴令衛軍不得搜捕那些妖言惑眾人士,更不準與武林各派起任何衝突。呵呵,這等忘恩負義之人,我又豈能與他再以師徒相稱?”

周延儒微微點了點頭,“先生大義。這個李馥,等咱們解決了眼下的事,是該好好敲打一番了。”

“那麼周相,眼下咱們該怎麼辦?”陳尚問道。

周延儒呵呵一笑,“該怎麼辦還怎麼辦。那秦書淮不是要當忠臣嗎?那就是讓他當。他想平息朝廷和武林的衝突,就必須先擊敗韃子。看著吧,他很快要坐不住了,不日就會去攻打三屯營。到時候,韃子勢必能給他的武林聯軍以重創,當然了,韃子也不會好過到哪去,打完這仗就得退出中原。”

陳尚不失時機地說道,“周相真是神機妙算哪!他們狗咬狗一嘴毛,不管誰勝都會半死不活,到時候天下還是咱們東林的天下!”

周延儒瞪了陳尚一眼,一本正經地說道,“胡說八道!天下,那是皇上的天下!”

陳尚呵呵一笑,“是,是,周相說的是。”

一晃,五天過去了。

在三屯營的韃子大軍,並沒有等來那三萬明軍。

那三萬明軍確實出關了,但是行進到一半時,又撤回去了。

好像臨時又接到了什麼命令。

而遷安、遵化的明軍也都按兵不動。

看上去有些詭異。

皇太極坐不住了。

韃子眾將領也坐不住了。

如果要決戰,他們當然是想儘早決戰,因為拖下去糧草不濟。但是神經緊繃地過了五天,他們發現明軍還是沒上門來打。

為什麼又突然不打了?

代善等保守派,提出了一個聳人聽聞的論點:明軍為了圍殲他們,増兵了!因為兵馬還沒有到,所以現在在等。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那三萬人明明出關了,卻又撤回來的原因。

秦書淮一定得到了明廷的承諾,給他増兵,所以他不想提前決戰,又把那三萬人撤了回來。

這個理論非常具有想象力,但又看上去極為合理。

韃子軍中,一些老成持重的將領都傾向於相信這個觀點。原因?因為大明太大了,他們有無邊無際的國土,和數不清的兵源!如今魔教按兵不動,流寇基本已滅,明軍自然可以増兵。

這次,皇太極也意識到不對了。

他發現,秦書淮根本沒想在冬天之前跟自己決戰。

他在等援兵,但是怕自己又撤了,所以故意派那三萬人去馬蘭峪繞一繞,試圖做出全面進攻的假象,讓自己等他來攻。

他在利用自己急於復仇的心理,想把我軍拖在中原。

而一旦入冬,軍中無糧,又無退路,而明軍得到增援後將更有優勢,到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皇太極之前不退兵的最重要原因,是認為秦書淮會趁勝追擊來攻三屯營。這樣的話,八旗軍完全有能力依託三屯營堅城,擊敗明軍。

然而現在他發現,秦書淮根本沒有此意。

所以他繼續呆在三屯營的理由也沒了——如果不能擊敗秦書淮還選擇在關內過冬,那根本就是自尋死路。

儘管不甘心,儘管就這樣回去,他的汗位又要遭受衝擊,但他不能拿大金的國運冒險。

而此時的范文程,也給了他同樣的建議。

如果不能在九月決戰,那就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