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二章 一切就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二十二章 一切就緒

宴畢,秦書淮、洪承疇、盧象升三人在秦王府飲了會茶,便告辭來到了巡撫衙門。

在巡撫衙門,三人就西征各項事宜展開了詳細的討論。

期間洪承疇又引薦了兩位商人,這兩人一個叫齊長雲,一個叫齊長海,是兩兄弟,都長年在西域和中原之間跑商,對西域的情況極為熟悉,尤其有帶隊穿越大漠的豐富經驗,是西征不可或缺的嚮導。

兩人都表示願意帶手下幾十個跑商的弟兄,為大軍帶路,為大明平西域效微薄之力。

秦書淮很滿意,洪承疇這事算是辦到他的心坎上了!

三人足足討論了一天,在這兩名熟悉西域的商人的介紹下,就著西域地圖,把進軍路線大致定了下來。

這是一條比較常規的路線,即大軍從嘉峪關出,經哈密、吐魯番、別失八裡直達其都城葉爾羌。

秦書淮認為這條路線可行,其一是這是一條成熟的道路,需要穿越的大漠面積較少,而且商隊經常在走所以大軍被大漠吞噬的風險小。其二是若羌國就在哈密的南部,非常順手就能把它滅了。

不過,他又想起一件事,就問齊長雲道,“對了,這條路線離準噶爾的地盤是不是很近?”

齊長雲說道,“有一段比較近。不過準噶爾部現在和杜爾伯特、和碩特部不和,眼下防他們且不及,是不會來找咱們麻煩的。”

齊長海也說道,“自從建奴接連兩次南征大敗後,現在蒙古瓦剌人已經完全不聽他們的了。他們自己打自己的,現在漠西漠南的瓦剌人,最強的是準噶爾部和和碩特部。不過他們現在名義上還是厄魯特蒙古的一支,不敢公然自立。”

秦書淮點了點頭,心道,那這麼說來現在準噶爾部強歸強,但是還沒有統一漠南和漠西的蒙古,尚未建立準噶爾汗國。

反正去也去了,回頭要不要跟幾個和準噶爾有仇的蒙古部落聯合下,絆準噶爾一腳?

讓他摔個跟頭,沒準能阻止他的進一步壯大呢?

這麼一聊,心裡的想法也就越來越多了。

在西安城裡歇了一天,第二天一早,秦書淮帶著運糧隊繼續出發,前往寶雞。

順便把齊長雲和齊長海,以及他手下十幾個經驗豐富的夥計也都帶上了——這些人可都是寶。

不緊不慢地走了三天半時間,到達寶雞。

城守李定國,以及從四川回來了的唐三娘一同出來迎接。

只不過沒看到智仁、汪大童和常吾機。

四川之行,他們沒堵到青衣軍,基本可以說無功而返,頂多只是起了安撫蜀中武林的作用。

回來後,智仁是被少林招回去繼續面壁思過了,而汪大童和常吾機,一個身為丐幫幫主,一個身為武當長老,自有很多事要做,眼看戰局初定便回去了,也是應有之意。

只有唐三娘,因為唐門被滅,血仇未報,所以選擇回到聯軍,以待聯軍西征之時可以攻入若羌,殺進青衣軍和西域精衛,為門中弟子報仇。

和唐三娘相同選擇的,還有這次同樣被女帝的人馬打得損失慘重的峨眉派、青城派等四川門派。

說起來,峨眉派也是很慘,先是掌門上水師太戰死,然後留守在門派中一半以上的弟子都被殺害,現在峨眉派已經算不上六大派之一了。所以,秦書淮也十分照顧峨眉,不但給了他們大碼頭,而且還陸續給了各種補貼,聊以慰藉。

進城之後,李定國別開生面地讓城中士兵列陣歡迎秦書淮。

相當於是變相的閱兵了。

一路走去,只見城內士兵個個昂首挺胸,虎視眈眈,軍容威武而整齊。

秦書淮就知道李定國這半年沒閒著。

對於李定國的練兵能力,秦書淮是毫不懷疑的。當初他練的大西軍,在孫李反目前幾乎戰無不勝,即便最後孫可望降清坑他,大西軍也從未被強大的八旗軍真正剿滅過。

而如今,寶雞城裡的兵源,除了李定國自己帶來的四五千降兵,還有兩萬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武林聯軍。

之前秦書淮還擔心李定國會搞不定這兩萬武林聯軍,因為李定國本來就是武林聯軍的手下敗將,讓他去做寶雞城守,武林聯軍不給他添堵就不錯了,還想聽命於他?

所以,當時秦書淮不但給了李定國節制武林聯軍的手信,還特意囑託帶兵駐紮在寶雞的孟威、張嘯等人,務必要配合李定國。

沒想到李定國僅僅用了半年多時間,就已經獲得了聯軍的認可,以至於竟能著手整訓聯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確是一種能力,一種永遠只屬於少數人的能力。

進城之後,秦書淮把西征的想法和李定國說了。

李定國一點都不感覺意外,問道,“那麼,國公爺可定好出征的人馬了?”

秦書淮微微一笑,說道,“定國兄有何高見,不如先說說?”

李定國想了想,說道,“回國公爺,屬下以為,遠征葉爾羌最大的敵人不在於葉爾羌的兵馬,而在於沿途惡劣的天氣和大漠。故而,咱們的人不在多,在於精即可。少帶人,多帶糧草、馬匹、駝隊,只要能支撐長久作戰,征服葉爾羌並無多大難度。”

秦書淮點點頭,“那麼定國兄覺得多少兵足夠呢?”

“三萬。”

秦書淮眼皮子微微一抬。

“三萬?”

“沒錯,屬下以為三萬精兵,即可征服葉爾羌。”

秦書淮不禁心道,李定國的膽子可比我大啊!我狂歸狂也至少要帶五萬,他只帶三萬精兵就敢遠征葉爾羌了?

於是說道,“你詳細說說為何?”

李定國便胸有成竹地說道,“葉爾羌國處於西域,國中大漠遍地,綠洲稀少,主要依靠商貿及有限的農牧生存。屬下這半年來跟很多往來於西域的商旅打聽過,葉爾羌國的人口加起來不過數十萬而已,可想而知其兵力頂多七八萬。”

“更重要的是,葉爾羌國雖然表面上統一,但實際卻是由無數城邦組成的。這些城邦本來就是小國,比如若羌,都是迫不得已才向葉爾羌稱臣的。所以一旦開打,咱們恩威並施,相信沒有多少城邦敢跟我大明拼死一戰的。”

“這樣的話,其實咱們要對付的,無非是葉爾羌的嫡系大軍。屬下估計,數量不會超過四萬。而且葉爾羌人以商貿和農耕為主,其士兵戰力必不如長年在草原與群狼搏鬥的瓦剌人,以如今我軍的戰力,三萬精銳破四萬葉爾羌大軍綽綽有餘。”

秦書淮又問,“你就不想想他們有主場優勢嗎?”

李定國自信地說道,“國公爺說的可是他們以逸待勞的優勢?昔日班定遠以三十六騎平西域,如今我輩以三萬之師,區區遠征之勞又何足掛齒?”

秦書淮呵呵笑道,“當年班超三十六騎平西域,本公看有些誇張吧。不過,定國兄說三萬能平西域,本公倒是有點信。那你說說,這三萬人如何構成,何人為將?”

李定國道,“遠征西域,屬下以為以一萬武林聯軍,兩萬官軍為妥。武林聯軍,可選孟威或張嘯為將,而官軍則可從三邊虎將中選拔。另外……”

說到這裡,李定國跪地一拜,正色道,“屬下李定國,願隨軍出征!”

秦書淮意味深長地問道,“定國兄若是出征,可堪何職啊?”

李定國坦然道,“願憑國公爺調遣,便是馬前小卒亦無不可。”

秦書淮微微一笑,然後一字一句說道,“李定國,本公要你統領武林聯軍,並且為遠征軍副帥。”

李定國聽罷,平靜如水。

沒有興奮,也沒有失望。

只是問道,“敢問國公爺,何人為主帥?”

“三邊總督盧象升。”

秦書淮讓盧象升做主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盧象升是三邊總督,而李定國不過一個降將,難不成讓盧象升給李定國打下手?不存在的!

而這也表明,西征之事他後期可能就不參與了。

為什麼呢?

其一,現在魔教擺明了要和朝廷合作,到時候至少也會派一兩萬大軍來,那麼遠征葉爾羌幾乎十拿九穩。

其二,新政現在還有很多事要做,此時他去遠征,還不如在家搞新政。

其三,他一去,估計李定國和盧象升就沒多大表現機會了,而他的原意,就是想讓這兩人在這次遠征中秀一把,撈足資本——尤其是李定國。

李定國聽完,立即說道,“此明士也,可堪此任!”

“哦,你也知道盧象升?”

李定國苦笑,“國公爺於陝西大戰之時,正是盧象升與我義父在山西糾纏。此人用兵頗有膽魄謀略,定國領教過。義父之所以後來在山西毫無作為,一是因為偏信幾個老部下,其二就是因為盧象升調到了三邊。”

秦書淮笑道,“那你們是英雄惜英雄啊,好極了。此事就這麼定吧。一萬武林聯軍你自己去點,另外本公再讓孟威、張嘯隨你同去,有他們兩個在,你指揮起來方便些。”

讓孟威和張嘯一起去,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如果魔教一同出征,有他們在可以更好地與魔教溝通。這兩人之前跟魔教打了很多交道,認識不少魔教中人。

……

一切都很順利。

秦書淮隨即把西征要呼叫的軍隊以及將領寫在奏章上,加急送往紫禁城。當然,這只是個形式,崇禎既然已經授權他籌備西征事宜,那麼必然會准奏。

而與此同時,盧象升、杜文煥、賀人龍陸陸續續帶著各自的精兵抵達了寶雞。按照秦書淮的安排,他們總共帶來兩萬官軍。

十日後,崇禎的回覆過來了,准奏。

第二日,一萬武林聯軍、兩萬官軍從寶雞出發,前往蘭州。

接下來就是等魔教的回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