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明水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明水師

秦書淮南下,是要重整福建水師,把控大明乃至東南亞的出海口,為大明商船出海保駕護航。

如今整個遠東的海洋貿易,基本控制在三個勢力手裡。

一是大名鼎鼎的鄭芝龍,也就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二是鄭芝龍的老對手、曾經的拜把子兄弟劉香,三是創辦了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

嗯,說白了其實都是海盜。

崇禎四年,也就是1631年。

秦書淮清楚地記得,這個年份的世界,還處在一個瘋狂而對人類影響深遠的時代。

大航海時代!

在歐洲,無數國家的戰艦正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遊弋,他們渴望發現新的大陸,新的殖民地,以及新的貿易路線。

當然,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也有大批私人的或者各國皇室認可的海盜,像一群飢餓的鯊魚,到處在找尋可下手的獵物,成就他們的傳奇。

全世界,都在造戰艦,都在發現並征服新世界!

然而,曾經擁有世界第一艦隊並一度在世界各處耀武揚威的大明,卻自仁宗、宣宗以後,水師步步衰落,到如今幾乎名存實亡。

目前朝廷僅剩下的那幾條破船,怕是拿去搞運輸都讓人嫌棄,更別說讓他們去打仗了。

不過,儘管朝廷的水師形同虛設,但一個十分矛盾的事實卻是,大明朝在遠東海面上的勢力仍然強橫,不說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倭國人,甚至連當時在遠東最強的荷蘭人都不得不小心周旋。

為什麼呢?

正因為有鄭芝龍、劉香這些大明海盜的存在。

朝廷不給力,這些民間海盜可給力地很!

比如鄭芝龍,早在天啟年間就有船隻700餘艘(部分商船,大部分是戰艦),以臺灣魍港我基地,在南中國海、臺灣海峽乃至整個遠東的洋麵上橫行。起初是搶劫過往的商船,到後來就直接攻打東亞、東南亞各港口,打下上岸就搶。

不過這傢伙還有些俠義情節,一般只搶有錢的,對貧苦百姓不但不搶甚至還施捨米麵錢糧,倒也是個劫富濟貧的主,以至於福建沿岸一帶的百姓對他的敬畏,遠高於對官府的敬畏。

鄭芝龍麾下艦隊的戰鬥力有多強呢?

這麼說吧,明末的福建水師幾乎被他打得全軍覆沒。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也跟他打過幾仗,幾乎場場完敗。

如果按照歷史進程,再過兩年,鄭芝龍和東印度公司的荷蘭艦隊在金門還會有一場大戰,這場大戰之後,東印度公司將徹底認慫,會主動提出向鄭芝龍交保護費,求鄭芝龍放他們一馬。

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人都慫了,其他各國的商隊、艦隊自然也慫了。

而鄭芝龍在那以後將會成為閩南的領主和華南、華東洋麵的唯一霸主,別說荷蘭人,全世界的商船經過他的海域都得交保護費,不交的結果就是讓你的船有來無回。

到最鼎盛時期,鄭芝龍擁兵二十萬,戰艦三千艘,想想那是多恐怖的海上力量?

以至於他的兒子鄭成功,只利用了他一小部分家業,就輕鬆把荷蘭人從臺灣趕走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目前的鄭芝龍,還只是中國南部海域三大勢力之一而已。

秦書淮這次南下,就是去找鄭芝龍的。

大明的船隊要想在全世界通行,沒有一支強大的艦隊是不可能的。

福建沿岸的海關要想正常運作,也需要一支強大的艦隊。

另外,要想從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手中奪回已經被強佔的寶島,也需要一支強大的艦隊。

而鄭芝龍手上有現成的。

有利的一面是,就在前年鄭芝龍已經被朝廷招安了,在福建當了個“龍虎遊擊將軍”,基本上整個閩南的海防全靠他一人在維繫。

而不利的一面是,鄭芝龍並沒有把朝廷當什麼事,投降朝廷只不過是為了能回老家居住,頂多他只是不跟大明打了,至於海上的事情,他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大明也管不著。

現在他在泉州老家造了佔地120多畝豪宅,並且把泉州安平作為擁兵自重的據點,麾下將士三萬,戰艦千餘艘,而且富可敵國,基本上福建巡撫在他這個小小的遊擊將軍面前,還得看他臉色。

秦書淮的此去泉州找鄭芝龍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把他的艦隊拿過來,掌控到朝廷的手中。

至於能不能辦到?

秦書淮認為,奪權這種事他已經很在行了。

他要是在海上,或者在臺灣或許逮不著,但誰讓他在泉州呢?

不過,鄭芝龍這人很特殊,對他太粗暴肯定是不行的,要知道他可是奉朝廷招安才回來的,而且這幾年也幫著朝廷在維繫華東、華南洋麵的安寧,這個時候忽然搞他豈不是顯示朝廷言而無信?那以後誰還聽朝廷招安?

另外,弄倒鄭芝龍一人簡單,但是他的戰艦又不是都停在港口等你去接手,如果簡單粗暴地弄倒甚至弄死他,他的手下還不開著船跑光?他秦書淮輕功再好還能踩著浪花把那些船一艘艘弄回來?

所以這中間,少不得謀劃些手段。

想到謀劃,他又覺得身邊少人了。

孟威、孟虎、張嘯、賴三兒、李定國等人都去西征了,現在他還真像個孤家寡人,不但沒人可以商量,甚至兩個說話解悶的人都沒有。

想了想,他決定叫李敬亭和花沉過來,陪自己去福建走一遭。

當然,他去福建還得名正言順,冷不丁地跑過去,一來引人警覺,二來很多事也不方便辦。

於是當晚,他修書兩封,一封給李敬亭,一封給花沉,要他們收信後立即動身前往濟南府等他,大家匯合後先從京杭大運河南下到杭州,然後再從杭州去泉州。

另外,他又給崇禎上了道奏摺,把自己的想法和崇禎說了一遍,然後讓他寫兩道聖旨差人立即送到濟南知府那暫存,他到時候會親自去取。至於聖旨的內容,他也做了暗示——儘管最後的結尾是“妥當與否,恭請皇上聖裁”,但這不過是給崇禎必要的尊重而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搞定之後,第二天他就往濟南府趕。

途徑蘭州,他順手調了兩千武林聯軍,跟自己一起出發。

這兩千武林聯軍可有大用。

從嘉峪關到濟南府,足足有四五千裡的路程,按秦書淮的說法,那叫真特麼的累。

好在他還算心大,一路上參觀當地的風土人情,品嚐各地美食,權當遊歷了一把大明朝時期的華夏,倒也自在。

總之,他足足花了一個月,才帶著兩千人馬從嘉峪關走到了濟南府。

此時,已經是秋高氣爽的八月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