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嬉笑間定大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四章 嬉笑間定大事

崇禎聽罷,眼皮子猛地一抬。

試探著問道,“秦兄的意思是?”

秦書淮放下酒杯,意味深長地說道,“皇上,兵書有云,夫戰者,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到了明年,這三者我們都不缺,而反觀建奴,三者不得其一。所以,是時候了。”

崇禎的眸中放出一絲異彩,迫不及待地問道,“秦兄真有把握?”

原本他只是想明年在遼東打幾場局部戰爭,一方面可以收復部分國土,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打擊下建奴的經濟和士氣,但根本沒想過一舉而平定建奴。

在他眼裡,建奴太強了,黃臺吉太強了!況且,大明一旦攻打建奴,蒙古的朵顏等諸強部落於唇亡齒寒的原因,必然不會坐視不理,他們要是聯合就會更強!

這不能怪他看不清局勢,只能說近幾十年來,蒙古人和建奴人已經在大明的每一個人心裡都留下了陰影。

秦書淮給崇禎倒了杯酒,說道,“皇上,如今天下新政,無論軍中將士、地方官員還是販夫走卒,大都是得利者。大亂方平,朝廷仁政,對他們來說,剛剛才過上沒幾天的好日子更難能可貴,誰要是想剝奪,他們一定會跟誰玩命!所以,現在天下人保家衛國、捍衛朝廷的決心,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強。所謂民心可鼓,只要咱們告訴他們,建奴要再犯中原,想必無論是將士還是百姓,必然是同仇敵愾的,這便是所謂的人和。”

崇禎聽罷,緩緩點頭,“秦兄說的不錯。說句不謙虛的,縱觀古今,能像我大明這般仁政的朝代,當是絕無僅有!而且,只要未來國庫充盈,朕還要減商人的賦,朕要行的仁政還會更多呢!百姓自當擁護朝廷。”

崇禎認為以後不打仗了,朝廷沒必要一年收一億兩的稅賦。倒不如少收點,還富於民,讓老百姓日子過得更好,然後千秋萬代擁護他朱家更好。

秦書淮想說,如果大明要更強,那就得把錢集中起來建設基礎設施,像修路、造橋、建城、醫療、科技、教育、國防全部需要大筆資金投入,一年就算一億兩稅收也未必夠花。

不過現在也不是跟崇禎說這些的時候,於是繼續原先的思路說道,“皇上說的對,總之如今大明子民是萬眾一心的。而反觀建奴,自從上次入關劫掠失敗後,他們糧食越發短缺,尤其是鹽和鐵器更是極度緊張。另外,接連受挫也讓他們士氣低落,內部矛盾亦是重重,四大貝勒集團的衝突越發激烈,君臣離心離德,這樣的對手又何足懼哉?”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除此之外,咱們有錢有糧,自然可以裝備更精良的軍隊。八旗兵強悍確實不假,不過咱們大明這幾年的仗打下來,也練出了一支精兵,良將亦是不少。只要接下去咱們好好備戰,一舉擊破建奴盛京,生擒那黃臺吉,未必就不可能。”

崇禎聽到這裡,不禁高聲道,“好!說得好!既然秦兄有把握,那朕就毫不懷疑!秦兄,你繼續說,咱們接下來當如何備戰。”

秦書淮不假思索地說道,“其一是加緊整訓大軍,其二是大肆採購裝備。整軍之事由袁督師來即可,未來進攻建奴的主力之一也必然是他的關寧軍。至於採購裝備,這事兒就包在臣身上了。”

崇禎點了點頭,“朕聽說江河幫裝備可比朝廷的好呢。你幫裡的盾牌又輕又硬,盔甲也是雙層的,而且重量只比單層的重一點而已。另外,上次你在朕這裡調去不少火藥方面的人才,據說製作出了大批威力不小的霹靂雷吧?還有什麼綠鞏油、火油,朕都有所耳聞,這些東西打起仗來威力極大。朕到時候給你撥銀子,你多生產一些,能裝備多少就裝備多少。”

“皇上明鑑。不過,這些東西固然好用,卻仍不及一樣東西更好用。”

“哦?那朕倒是要聽聽了,秦兄快說。”

“這東西皇上也知道。”

崇禎皺了皺眉,道,“朕也知道?呵呵,這可就奇了。秦兄快說吧,別賣關子了。”

秦書淮微微一笑,說道,“就是裝備在寧遠城的紅衣大炮!”

崇禎愣了下,然後馬上拍了下大腿。

“原來秦兄說得是它!那紅衣大炮的威力確實了得,射得遠而且射得準,賊酋努爾哈赤就是死於此炮之下。不過,據朕瞭解,這炮太沉,造價又貴,而且射速也不是太快。”

紅衣大炮,又名紅夷大炮,是明朝從葡萄牙引進過來的一種巨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它重達2噸左右,造成其移動速度慢。另外,它還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射速低,基本上每2分鐘只能發射一次。

但是秦書淮認為,當前的環境下,大規模裝備製造紅衣大炮是必然的選擇。

首先,海軍需要紅衣大炮。縱然他不是海戰行家,但也知道海戰時對炮的要求還是在於射程夠遠、威力夠大、精度夠高,而紅衣大炮完全可以滿足這些要求。從目前荷蘭、葡萄牙等海軍強國的戰艦裝備來看,紅衣大炮或者同系列的大炮,也是他們的主力炮型。

其次,陸軍也同樣需要這種大炮。陸戰中,如果是在野外遭遇,那麼目前所有的大炮都不怎麼好用,要知道遭遇戰中雙方接觸是極快的,根本來不及開幾炮。但是在攻城戰中就不同了,威力巨大、射程極遠的紅衣大炮,可以在敵人夠不著的地方盡情地發洩,可以完美地壓制敵軍城頭火力,甚至直接轟爛城門,讓大軍攻入城中。

秦書淮畢竟不是火器行家,或者機械工程的專家,他只知道什麼炮好用,但是並不知道怎麼改裝大炮。他倒是知道後膛炮比紅衣大炮這種前膛跑更牛逼,但是關鍵在於他根本不知道具體結構,而且就算畫出圖紙,當時的工業條件也未必能做出來。

所以,他只能選擇紅衣大炮。

秦書淮把理由一一道來,崇禎聽完當即拍板,“既然秦兄認為此炮甚好,那咱就造這炮!這樣,回頭你去列個清單,這些軍備要造多少,所需耗費多少,只要朕承擔得起,全數撥款!”

“皇上英明!不過,要批次造此炮,恐怕還需要一個人。”

“誰?”

秦書淮呵呵一笑,“就是原禮部尚書徐光啟。對了,這老頭上次被關起來後,現在可還好?依然在牢裡麼?”

徐光啟,就是當初那個在乾清宮外因秦書淮被任命為東廠督公而哭諫的禮部尚書。這傢伙倒不是東林黨人,只是太守舊了,因而被當時的東林黨利用,最後也被崇禎拿下入了大獄。

崇禎一聽此人,頓時笑道,“你說的是徐閣老?呵呵,這傢伙要是還在牢裡就早死了。當初朕下旨拿了他,他就在牢裡絕食。他可比那些東林黨人有骨氣多了,說絕食就絕食,任你打碎牙都不吃一口。後來眼看快餓死了,鎮撫司的人就來問朕怎麼辦。朕還能怎麼辦?下了道聖旨訓斥了他一頓,革了他的官以後就請他到東林書院去了。”

“呵呵,皇上仁慈啊!”

“朕知道他不是東林黨,當初東林黨彈劾你的時候他還為你仗義執言呢。那個時候拿下他也是迫不得已罷了。對了,秦兄的意思,是讓他出來督辦造炮一事?”

秦書淮點頭道,“對,第一批紅衣大炮不是他搞來的麼?後來改進的時候,也是他牽的頭,我想天底下找不出比他更合適的人了。”

徐光啟雖然在東廠督公的任命一事上有點守舊,但是在當時的數學、天文、曆法、水利、農事等領域,確是大明少有的大才。他翻譯過多國文獻,比如《幾何原本》、《泰西水利》、《農政全書》等,是華夏放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又整理了《測量法義》,撰寫了《勾股義》等數學著作,也撰寫大量諸如《宜墾令》、《農書草稿》等農事書籍,甚至他推算的日食比欽天監還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同樣,第一批紅衣大炮也是他引進的,並且他還做領導工匠了改良,使它射程更遠、精度更高。

崇禎道,“確是如此。不過這老家夥現在消沉地很,讓他做講學他也不做,整天就在書院閉門謝客,朕也拿他沒轍,怕再逼他又給投河去了,也就由他去了。秦兄若是要說動他,怕是得費些口舌。”

秦書淮搖頭道,“臣在他眼裡就是個離經叛道之徒,他才不屑跟臣說話呢。這個嘛,臣覺得還是得皇上親自去勸他,他才會重振心神。”

崇禎苦笑,“說來說去,秦兄是想把難題扔給朕。好吧,那朕只好跑腆著臉跑這一趟了,保不齊還得被他訓一頓。”

崇禎自然是能說動徐光啟的,畢竟徐光啟是忠君思想極深的傳統官僚。只是,徐光啟這人性格確實擰,當初魏忠賢主政時請他當官,他就打死也不去,管你魏忠賢手下的東廠如何恐怖。

兩人在御書房一邊擼串喝酒一邊聊著國家大事,嬉笑間這個龐大帝國的一個又一個重要決策就這麼定了下來。

當真是好不快活!

照例,喝到一半,崇禎又醉了。

王德化趕緊扶崇禎去了後宮,崇禎又拉著秦書淮的袖子要他去寢宮同睡,說還有很多事要聊呢。

秦書淮哪敢去,這要是傳出去還得了?他秦書淮現在都霸佔了崇禎的後宮了?尼瑪,崇禎臉上掛得住還是他臉上好看了?

於是好言勸慰了幾句,然後趕緊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