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八章 不是退路的退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六十八章 不是退路的退路

錦州城外,一萬五千明軍急匆匆地出了城。

清晨他們接到秦書淮八百裡加急塘報,說大軍已然圍住阿什牛錄,旦夕可下,要他們立即派兵增援,以準備最後的瀋陽戰役。

於此同時,從三海關也疾馳而出四千騎兵、寧遠城同樣出了三千騎兵,全部奔往阿什牛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秦書淮預計仗打到這個份上,給蒙古人十個膽也不敢再犯大明了,所以放心地從後方調了兩萬多兵馬。

阿什牛錄城內,秦書淮召集眾將謀劃最後的一役。

開城戰役結束以後,明軍現在的總兵力只有七萬七千餘人。

不過韃子更少,因為莽古爾泰的四萬二大軍在阿什牛錄被全殲,開城戰役中他們也有一萬五的傷亡,加上沈陽城的萬把人,他們目前實際可戰的兵馬約四萬五千人左右。

其中只有不到三萬是純正八旗兵。

但是秦書淮一早就多估了韃子的兵馬,他認為現在皇太極手上可能還有七八萬人。

所以,他早在幾天之前就讓人往後方調兵了。

算算路程,這些兵馬就算急行軍過來,也至少要半個月時間。

這半個月之內,秦書淮自然不會進攻瀋陽。

不過眾將商議了一番後,覺得必要的動作還是要做的。

首先,雖然現在要奪取開城已經很難了,但是可以佔據開城外圍的平安堡。

現在明軍的有利條件是,阿什牛錄就在他們手中,這裡離瀋陽不過100多里地而已,而且前方一馬平川,可想而知只要明軍繼續做出前進態勢,韃子就不得不調集大軍部署部署在前方。

秦書淮不信皇太極會狂到沈陽城周邊連五萬兵馬都不放。

那麼他能放在開城及開城周邊的兵馬,頂破天也就兩三萬人。

所以,只要派三萬兵馬過去,一定能佔領開城旁邊的平安堡。

如果在攻打平安堡的同時,開城守軍出來救援,那麼明軍就圍點打援,因為平安堡裡的韃子兵肯定不多,明軍不用怕。

如果開城守軍不來救援,那麼平安堡一下,不但可以牽制開城守軍,而且照樣可以防止皇太極西逃。

正商量著,忽然李敬亭進來說道,“國公爺,丐幫幫主汪大童和武當道長常吾機回來了!”

眾人無不心頭一振。

但隨即又心頭一沉。

據趙率教說,這兩人當時是去保護李定國的,現在他們回來了固然可喜,但只有他們回來,是不是意味著李定國已經……

秦書淮馬上說道,“快請他們進來!”

汪大童和常吾機馬上走了進來,只見兩人渾身上下血跡斑斑,身上傷痕累累,臉上更是疲憊不堪。

進來後,汪大童說道,“盟主,老叫化沒能保住李將軍,請盟主責罰!”

常吾機默默地站在一旁,沒有說話,卻是雙眼猩紅。

秦書淮心裡咯噔一下。

心裡嘆了口氣,說道,“汪幫主,常道長坐下說吧!李定國,確實戰死了麼?”

汪大童長嘆一聲,又道,“李將軍為大軍殿後,與杜文煥將軍一道帶領弟兄們奮力拼殺,明知陷入重圍卻死戰不退。我和常道長帶著丐幫和武當好手雖拼盡全力,無奈敵軍實在太多,而且對方還有赫連巴泰、紅頂西域人等高手,實在敵不過!後來,李將軍被一個紅頂人砍翻馬下,瞬間為韃子所擒。我與常道長帶人拼命去救,但拼光了弟兄們,還是……”

秦書淮點了點頭,“汪幫主,我知道了……你們能回來就好。”

一直沒說話的常吾機忽然說道,“杜將軍可能也陣亡了,還有曹文詔將軍,手下騎兵拼完後一人一騎仍來回廝殺,直到被韃子挑於馬下……都是好漢子!”

趙率教老眼又紅了。

“國公爺,李將軍臨走前要我帶話給你,說……說你對他的恩情,他來世再報。”

秦書淮鼻子一酸,強忍住眼淚。

頓了良久,說道,“本公知道了……”

……

作戰計劃擬定後,明軍隨即開始行動。

當天下午,何可綱就統領三萬兵馬,開赴平安堡。

另一方面,由秦書淮率領四萬七千餘人,從正面直撲瀋陽,逼皇太極在正面佈下重兵,為何可綱奪取平安堡創造條件。

然而大軍剛剛啟程的時候,忽然有白蓮教人來報,說是從沈陽城出來一隊以廝卒為主的兵馬,護送著大批物資往東而去。

秦書淮聽完懵了一下,往東運物資?

韃子剛剛守住開城,難道不是想西逃麼?

的確,後金軍在開城拼死一戰,這個架勢看上去很像他們想努力打通往西逃跑的通道。

但是秦書淮不知道,此時的黃臺吉已經決定,絕不西逃!

原因很簡單也很殘酷,那就是他剛剛得到訊息,蒙古人已經準備向大明稱臣了!

這是可靠的某個蒙古頭領透露過來的,絕不會有錯。

他們不但要稱臣納貢,而且還允許大明駐軍,尊稱大明皇帝為“天可汗”!

甚至允許大明在蒙古部每年按比例徵發士兵!

到這份上了,他要是再敢往蒙古跑,豈不是羊入虎口?

估計不用等明國下令,那些蒙古人就能把他綁了送過去。

但是他還有一個退路。

往東,去朝鮮國。

還記得那個混不吝的阿敏貝勒嗎?

當初為了讓他支援南征,皇太極答應讓他帶一萬精兵兩萬廝卒去朝鮮當太上皇,現在他的兵雖然沒能完全佔領朝鮮,但已經打下一大片朝鮮國土,正在那肆意享樂呢,皇太極讓他回來都不回來。

沒想到當初的無奈之舉,現在竟然成了一條退路。

至少很多八旗貴族是這麼想的。

但是皇太極知道,這條退路嚴格來說已經很不保險了。

因為秦書淮的大軍離瀋陽只有一百餘裡地,而且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他有東逃的可能性,秦書淮不可能不在那個方向布眼線。

往東跑,你得有糧草吧?

沒有糧草,到了朝鮮那種窮山惡水的地方,吃什麼去?

別說就地去搶這種傻話,後頭有幾萬虎狼般的明軍在追你,你還有功夫在當地搶糧?

但是帶了糧草輜重,就肯定跑不快了,明軍只要輕裝簡行必然能追上。

瀋陽城裡,此刻的皇太極,心中唯有哀嘆。

大金的戰略縱深實在太小了啊,阿什牛錄一失陷就直達瀋陽,讓人無奈。

現在他才意識到,他的“大金”在“大明”面前,只能算“小金”。

一個彈丸之地而已。

現在想東撤,晚了!

他早已想好,與其東跑西奔惶惶如喪家之犬,倒不如堅守瀋陽與明軍抵死一戰。

勝,則至少一年內明國抽不出精銳來攻,大金尚有再次戰備的時間——他太清楚了,明軍的精銳基本都在這裡了。

敗,他便與沈陽城、與祖宗基業共亡,倒也不失堂堂大汗的威儀!

但是幾個沒骨氣的宗親貝勒使勁鼓動現在就西逃,這些宗親的分量很大,很能鼓動人心。

為了能堅定全軍、全族守衛瀋陽的決心,皇太極就決定先派一部分廝卒護送所謂的“糧草”往東。

其實裡頭根本不是糧草,而是雜物。

他就是想讓那些傻子看一看,現在想跑肯定是來不及的!

只要這樣,才能讓他們死了東逃的心思,與他一起堅守沈陽城。

皇太極料的不錯。

秦書淮在得到韃子往東運糧草的訊息之後,雖然懵了一下,但馬上猜到韃子要往朝鮮跑了。

於是他一面下令讓剛剛出發的何可綱回來,只派三千騎兵去開城一帶檢視情況。

另一面,他馬上派出另三千騎兵飛速前往東邊前往攔截,另外讓金綱帶了兩萬兵跟上,萬一發現韃子大軍可以就地交戰。

其餘兵馬,繼續往沈陽城推進。

沒有任何意外,三千騎兵在無數探子和白蓮教人的指引下,於當天傍晚就找到了韃子的“輜重隊”。

只是隨便衝了幾下,那些廝卒就跑得一乾二淨了。

開啟一看,大夥兒氣個半死,他娘的全是渣土之類的廢物,哪有什麼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