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九章 闊綽的崇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七十九章 闊綽的崇禎

安南國因為現在正處於鄭阮之爭的局勢之中,北邊由鄭家控制,南邊由阮家控制,鄭家目前為止代表安南仍然向大明稱臣,但是南邊的阮家可能因為鄭家阻隔的關係,並沒有向大明表明態度。

秦書淮倒不一定非要征服安南全境,只是如果系統判定只有鄭家稱臣的安南不算臣服,那麼他就必然要有所行動了。

但南亞小國之中,最難搞的還是緬甸。

從嘉靖到萬曆年間,明朝和緬甸經歷了大概持續半個世紀的戰爭,史稱“明緬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明軍敗多勝少,不但沒能讓緬甸臣服,而且還丟了十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確是讓這個帝國顏面喪盡。

不過,考慮到明末內憂外患、軍備廢弛的局面,這點也不令人意外。

如今的緬甸處於東籲王朝的統治時期,是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它的地盤不但包括緬甸全境,甚至包括雲南西南原屬大明的木邦、孟養、孟密等地區。

到目前為止,緬甸拒絕向大明稱臣。

而在歷史上,直到乾隆時期,經過數次大戰之後,緬甸也未真正臣服於中原。

這個是難搞的對手。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不對緬甸用兵,緬甸是絕不會稱臣納貢的。而無奈的是,緬甸在洪武時期還真的跟大明稱過臣。

那麼顯然,如果要完成系統任務,就必然要發起下一場“明緬戰爭”。

秦書淮不得不這麼做。

作為穿越者,秦書淮自然知道為什麼以前打緬甸打不贏。

拋開所有的軍事、政治因素不說,之所以緬甸難打的最重要因素是,明軍沒有強大的水師,這點直到乾隆時期也沒有改變。

水師做什麼用的?

登陸作戰!

如果無法在緬甸南部的港口登陸,那麼大軍只能從雲南等地的陸路出發,先進攻緬北。

緬北是什麼地形?山地,茫茫無邊的山地,和蒼茫無邊的原始森林。

而且,為了抵抗中原,歷代以來他們不知道在這裡修建了多少工事。

試想,土生土長在這裡的緬甸人,只要屯重兵於此,憑藉對本地的熟悉以及堅固的工事扼險而守,得多強大的軍隊才能打過去?

反正元朝打不過去,明朝打不過去,到了清朝同樣打不過去!

但是,如果有大規模登陸作戰配合呢?

只要在緬甸南部沿海地區再開闢兩個進攻線路,那麼緬軍必然要兵分三路,三面防守,以前他們只要屯重兵於緬北險地就能萬事大吉,現在他們得硬碰硬跟明軍打了。

論硬碰硬,秦書淮沒怕過誰!

那麼問題來了。

要想登陸緬甸作戰,首先大明水師就得制霸南亞的洋麵。

所以,第一個敵人,就是囂張的荷蘭人!

曾經的海上馬車伕,和如今東亞最強大的帝國,必然將在海上迎來一場搏殺!

決定南亞洋麵歸屬的搏殺。

這次,秦書淮不但準備擊垮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把被他們佔去的東藩(臺灣)幾個港口收回來,而且還準備控制南亞所有的重要航線。

比如東藩到爪哇這條,目前已經是荷蘭人的專有航線了。僅這一條航線,每年帶來的利潤就足以養活東荷蘭印度公司在南亞的所有船隊,甚至還有盈餘。

不過夢想是美好的,要想真的做到這些,大明還需要蓄力一段時間。

……

此次北伐成功意義深遠,如今朝廷上下從六部到內閣,整天都在商議論功行賞的事情。但是因為北伐軍中既有官軍,又有魔教、武林聯軍,成分複雜,也讓封賞的工作複雜了起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比如對於魔教,你不賞不行吧?但是賞,你總不能給他加官進爵吧?而純粹發點銀子打發也不行,所以還得授點虛銜,這個虛的頭銜怎麼給,那可就有講究了,現在禮部的一幫老學究們天天在琢磨這事兒呢。

不過,有些封賞可以慢慢來,但是犒軍的銀子倒是可以快快發。

又經過一年,崇禎現在手上可不缺錢。

因為新政,在崇禎五年總計收到稅賦計七千八百三十萬兩!雖然因為是新政第二年,尚未達到一億兩的小目標,但這個數字也絕對能讓崇禎闊綽地像個暴發戶了。

不過,如今朝廷的開支也大。

你想啊,全天下的官員、將士的開支,都提升了三倍!

而且為了推行新政,全國建起了各種各樣的衙署,比如海關衙署、海關碼頭、提刑衙門、稅務司等等,哪個不需要大把的銀子撒出去?

不過,刨去所有開支之後,崇禎五年國庫尚有盈餘二千八百多萬兩!

要說這筆錢,按照秦書淮的規劃,本來是要拿出很大比例用來興辦教育、興建官道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的,但是崇禎這傢伙窮怕了,這一年裡幾乎沒怎麼幹這事。

倒不是他真摳,他想的是手裡有錢心裡不慌,國庫裡先存他這麼一筆銀子,至於秦書淮說的什麼“基礎工程建設”,那晚一年也不遲不是?

秦書淮大概也知道崇禎的心理,所以也就沒說什麼,畢竟反過頭來想,要是他是崇禎,恐怕也會這麼幹!

於是,北伐軍歸來之後,崇禎一下子拿出了四百萬兩犒軍銀!

並且宣佈,所有陣亡及重傷致殘的士兵,其家屬可每月領撫卹五兩,連續領十年。

這還是只針對回來的這部分士兵的,至於去了朝鮮的他另有嘉賞。

一下子,每個兵都領了八九十兩的賞銀。

加上前面幾次的賞銀,以及每月按時發放的軍餉,現在你隨便拎出個小兵,人家大手一揮甩出一張一百兩甚至更大面額的銀票,一點都不稀奇!

就這麼說吧,現在這些大頭兵如果卸甲歸田,足夠體面地置個家娶個媳婦兒了。

要放在以前,誰敢想?

但是這點錢夠嗎?

不夠!

接著當兵,再當個七八年,他們相信自己那會兒再卸甲,那就下半輩子徹底不愁了——朝廷都說了,凡服役十年以上的老兵,只要立過一次軍功以上,每月可享例銀3兩到10兩不等。

這待遇不光朝廷兵心動,連武林聯軍的兵都心動。

所以雖然北伐結束了,但是在秦書淮沒有下令解散之前,所有兵馬都原地駐防,沒人提回家的事兒。

當然,也沒人敢提。

因為他們現在是兵,令行禁止的思維,在經歷過這麼多次血與火的洗禮後,早已深入他們的骨髓。

只要秦書淮不下令解散,他們就會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