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九十二章 阿瓦撣族的憤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九十二章 阿瓦撣族的憤怒

洞烏(即明時緬甸的官方稱呼),阿瓦。

這是緬甸中部的一塊較平坦地區,在丘陵高山遍佈的緬甸,是極為難得的。

而這裡又因為有伊洛瓦底江的灌溉與滋潤,得天獨厚的環境讓它擁有無數天然的良田沃土,很早就成了整個緬甸的糧倉。

在歷史上,任何一個勢力都對這裡垂涎欲滴。

曾經的緬甸撣族先民就曾依靠這肥美的水土建立過一個古老的王朝,它就叫阿瓦王朝。

只是自13世紀開始,處在中部以撣族為主的阿瓦王朝和處在南部以孟族為主的白古王朝交戰不斷,足足打了四十年,史稱“四十年戰爭”。

最終兩敗俱傷,導致大量無家可歸的難民逃入一個叫“東籲”的小國。

於是這個小國坐收漁利,逐漸強大。

當阿瓦和白古兩個王朝終於打得筋疲力盡之時,東籲終於足夠強壯,它露出了獠牙,一舉滅了這兩國。

隨後,它統一了整個緬甸,建立了緬甸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東籲王朝。

而如今的大明,官方更願意稱呼它為“洞烏”。

如果說洞烏王朝是緬甸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那麼目前正處於他隆王執政時期的洞烏,則是強盛中的強盛。

崇禎二年,他隆繼任洞烏國王。

這是一位極有作為的國王,他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摒棄了無謂的對外擴張戰爭,分配土地給無業農民,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復與發展等等。

他隆,也有著一代雄主的驕傲。

他雖然不再掠奪明朝土地,但也拒絕向明朝稱臣納貢。

此外,雄心壯志的他隆為了近一步控制緬甸糧倉,實現王朝的長期統治,就決定將都城從南部的白古地區遷移到中部的阿瓦地區。

遷都的時間,正是從崇禎八年開始的。

然而和歷史上不同,他隆要遷都阿瓦的訊息,從崇禎七年初就已經廣泛地流傳在阿瓦地區的原住民之中了。

這裡的原住民主要是撣族,富饒的阿瓦正是他們的祖先世世代代開墾出來的。

在洞烏王朝建立以後,他們倒是分配到了一些土地,但比之前要少很多。

他們忍了,誰讓他們現在處於緬族人統治之下呢?

但是現在,很多人傳言他隆王準備遷都到阿瓦,同時要將阿瓦絕大部分的土地收歸王室所有,供緬族人耕種。

至於他們這些撣族原住民?要麼住在原地給緬人當佃奴,要麼遷到更北的深山老林裡去。

這個傳言流傳地越來越廣,到了這年的十月,幾十萬撣族人全都知道了。

他們沸騰了,憤怒了!

奪走他們的良田,這根本就是要將他們趕盡殺絕的訊號!

撣族人向來彪悍,從來沒有真正向誰臣服過——即便是四十年戰爭期間,他們也從未退縮過。

很多撣族人暗地裡互相聯絡,約定如果他隆真的遷都,他們不惜為祖輩的遺產而獻出生命!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批神秘的撣族人忽然站出來,預言他隆遷都之時,就是王朝崩塌之際!

預言何來?

他們說出了一個極為陌生的名字:無生老母。

照那些人的說法是,他隆王的貪得無厭已經激怒了無生老母,他將派來神兵降下神罰。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便追問何為無生老母?

那幾個撣族人反問,“知道大明朝嗎?”

很多人點頭,“知道。”

“知道大明朝現在出了個叫秦書淮的人,已經一統天下了嗎?”

這下很多人搖頭了,畢竟這個年代消息閉塞,很多農民一輩子沒離過家,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很正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還是有幾個人點頭了,他們是族裡的頭人,城裡去多了自然也聽過些外邊的訊息。

“那個秦書淮,就是無生老母座下的弟子!你們瞧著吧,要是國王敢來佔咱們的地盤,無生老母一定會讓秦書淮帶著天兵來降下神罰!”

緬甸自古就有很多民族共存,民族之間的矛盾直到21世紀都沒有解決,到那會兒甚至有些地區還擁兵自重,根本不聽當局號令。

即便在他隆執政時期,也不例外。

雖然他隆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緩和民族矛盾,但是因為上千年來各民族的矛盾根深蒂固,以及在洞烏依然盛行的農奴制等等因素,導致這裡的民族矛盾不過是暫且被壓下,而從未真正解決過。

在一部分別有用心之人的鼓動下,一股暗潮在阿瓦地區洶湧澎湃。

而他隆王,為了帝國的戰略,顯然不可能放棄遷都的計劃。

……

崇禎七年七月,鄭芝龍率領龐大的艦隊在爪窪與荷蘭人又戰了一場,最終以損失三艘戰列艦的代價,擊潰荷蘭艦隊,並佔領了爪窪各主要港口,逼得在岸上的荷蘭人出不了海。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竟然被困在陸地。

而此時,截止九月新造出來的十一艘戰列艦在威海港下海,另有三十九艘在加急建造中,大明北洋水師正在開始形成。

這個龐大的帝國,離完全掌控遠東洋麵已經不遠了。

這也意味著,第二年進攻緬甸的計劃,將箭在弦上。

七月初,花沉和老道一起從天津趕來,向秦書淮彙報教務。

最近幾次的彙報,自然是以洞烏阿瓦地區的情報為主。

早在去年開始,秦書淮就在雲南地區找了一批逃難過來的撣族人,另外又在鄭芝龍艦隊中找了些投靠的撣族人,把他們接到了天津的白蓮教總部,讓老道派人向他們傳授教義。

這些撣族人倒未必真信白蓮教,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和耳濡目染之後,也漸漸地對教義滾瓜爛熟,有些甚至真的信了白蓮教。

此後,花沉從福建回來,親自挑選了大約五十名最可靠的撣族人,給了他們豐厚的酬金,甚至幫他們在天津成家立業。

大約過了一年之後,用他們的時候到了。

這些撣族人全部都被秘密地送回到阿瓦,利用他們本身是撣族人的優勢,在本地傳播白蓮教。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讓他們傳播他隆即將遷都,要奪取撣族人土地,讓他隆代表的緬族人佔領阿瓦地區豐美的土地,讓撣族人成為農奴的謠言。

這件事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歷史上他隆真的在崇禎八年遷都到了阿瓦,並且強佔了撣族人大量的土地。

這件事曾引起撣族人的強烈不滿,而秦書淮要做的,是將這種不滿升級成暴力反抗。

緬甸的民族矛盾向來尖銳,如果撣族人反抗,那麼其他比如孟族、克倫族等都可能加入反抗的隊伍,因為他們都和他隆代表的緬族有血海深仇。

到那時,大明的大軍再行進攻他隆政權就如虎添翼,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