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東廠督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零四章 有骨氣的洞烏使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零四章 有骨氣的洞烏使者

時間在一天天過去,但是秦書淮一點都不著急。

首先他要等阿瓦地區的反抗情緒繼續發酵,其次他要等李定國的部隊準備就緒,然後才會進攻緬甸。

十天後,納爾遜和他的手下終於要撤出滿剌加了。

臨別之際,張嘯代表秦書淮去碼頭送納爾遜一行,並且還贈送他一枚精緻的翡翠扳指,說是秦書淮送他的。

納爾遜收到扳指後,很是意外,嘴裡反覆地說,如果有機會回遠東,一定要去大明拜會偉大的秦將軍。

在納爾遜走後,秦書淮住進了總督府,每天閒來無事種種花喝喝酒,體驗下南亞的民俗風情,倒是快活。

很快,崇禎七年又過去了。

崇禎八年一月十二,李定國終於派人傳來訊息,說已經越過寮國宣慰司,進入了暹羅境內。

和預料的一樣,暹羅不但沒有拒絕明軍,反而提供了大批補給,甚至暹羅國王表示願意派一部分兵力幫助大明進攻洞烏。

暹羅和緬甸是世仇,這是眾所周知的。這兩個國家歷史上打了無數次,最近的一次血仇就在十幾年前,當時的緬甸王莽應龍把暹羅打得爹媽都不認識,徹底讓暹羅向緬甸稱臣,並且還被虜去了大量的人口。

雖然之後暹羅也有反抗,但總歸只是被動的戰略防御,根本無力報仇。

現在有明軍插手,暹羅自然樂見其成。

況且,他們也沒有抵抗明軍入境的資本,當然要賣個人情。

不得不說,有一個強盛的帝國作為後盾,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要不然為什麼西漢時班超僅憑36騎就能征服西域36國?

因為他的背後是誰都不敢惹的強漢。

於此同時,洞烏(緬甸)也傳來訊息,所有武器都已暗地裡由英國人送到了阿瓦地區,大量的撣族人秘密結社,隨時準備暴動。

而與此同時,早已將遷都阿瓦作為帝國至高戰略之一的他隆,依舊沒有停止遷都的計劃。在崇禎七年的下半年,他就命人在阿瓦大規模地勘測地形,到了年底更是劃出了皇宮的範圍,將遷都的前期準備工作落實了。

這無疑讓傳言變成了現實,無數撣族人得到這個訊息後越發義憤填膺,更加堅定了他們反抗的決心。

時機已經成熟。

崇禎八年一月十六,秦書淮率領遠征艦隊拔錨起航,直撲洞烏南邊一個眼下還算不起眼的港口——大光。

大光就是後世的仰光,緬甸的都城所在。不過現在他還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港口,遠沒有更南邊的勃生港重要。

但是大光離洞烏現在的都城勃固只有兩百裡路,而勃生港離那的路程至少多出一倍,對於志在消滅他隆政權的秦書淮來說,肯定選在大光登陸。

考慮到攻打緬甸的需要,秦書淮只在滿剌加放了三千兵馬。從眼下局勢來看,遠東地區應該沒有別的強國敢來打大明的主意,並且當地人對於大明的印象是極好的,畢竟以前他們和大明有過一段愉快的歲月,現在重回大明懷抱,自然也不可能產生什麼反叛,所以三千人維持下治安和滿剌加的運營是綽綽有餘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艦隊透過滿剌加海峽之後,不緊不慢地開了七天左右,抵達緬甸境內第一大河伊洛瓦底江的出海口安達曼海域。

在資訊不暢的情況下,直到現在這支艦隊才引起了洞烏王朝的警覺。

但並沒有卵用,試問有誰能阻擋如此龐大的艦隊?

大明艦隊要抵達大光,需從入海口進入伊洛瓦底江,然後沿江航行約40里路左右,方能抵達。

這條江道相對狹窄,比馬六甲海峽還窄,不過最小寬度也達到了4裡左右,深度也足夠大型艦隊透過。

在從入海口進入伊洛瓦底江時,洞烏人終於派使者來問明軍艦隊進入伊洛瓦底江的原因了。

這一問當場就把先鋒官鄭芝虎問樂了。

說道,“貴使,我要是說咱們是開進去跟你做生意的,你信嗎?”

使者愁眉緊皺的搖頭,用生硬的漢語說道,“這……我們沒辦法相信的。”

鄭芝虎哈哈大笑,“我也不信。”

說著,恭恭敬敬地取出一道聖旨,說道,“貴使,我大明皇上有旨,跪下接旨吧。”

那使者卻是冷笑一聲,說道,“貴國的聖旨只對貴國臣民有用,我作為洞烏的使節,可以代為傳達貴國皇帝的意思,但是不會跪迎。”

鄭芝虎摸了摸下巴,別有意味地說道,“這麼說你們覺得如今我大明就是個擺設了?當初你們可是跟咱們稱過臣納過貢的,我大明也待你們不薄,何以這些年你們侵我國土虜我百姓?”

使者不卑不亢地說道,“將軍在說什麼我完全聽不懂。我洞烏現有之國土,都是將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況且那些國土原本就是我們的,只是當初被你們設宣慰司搶了去罷了。至於虜你百姓什麼的,更是好笑!百姓腿長在那,他們願意往哪走就往哪走,要是願意來我洞烏,我洞烏為何不接納他們?”

鄭芝虎作為一員悍將脾氣本來就不怎樣,聽他這麼一說當時就怒了。

大罵道,“他娘的,雲南宣慰司的地盤什麼時候成你們的了?那麼多百姓被你們抓去為奴,你說他們自願的?”

使者道,“既然將軍認為咱們是硬搶的那就硬搶的好了!我奉勸將軍,不要試圖挑釁偉大的他隆王,不要試圖挑釁偉大的洞烏國!如果你們的艦隊敢進入伊洛瓦底江,迎來的將是八十萬洞烏大軍的怒火!”

鄭芝虎被氣笑了,“你小小洞烏也敢自稱有八十萬大軍?”

洞烏只有三百萬人口,這點在戰前動員會上秦書淮早就跟大夥說過了,但凡是秦書淮說的,當然沒人會懷疑。

使者起身,“貴國有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勸將軍好自為之。也請將軍勸你們那位不可一世的安國公好自為之,洞烏人不是女真人!”

看這使者要走,鄭芝虎大怒道,“站住,你他娘的還沒跪迎聖旨呢!”

說罷,又對左右說道,“來呀,這位使者怕是腿腳不好,不方便跪,你們給他治治!”

左右也早已怒火中燒了,當即撲過來一腳將使者踹倒,然後抓腳的抓腳,按胳膊的按胳膊,讓他死死地跪在地上。

鄭芝虎身邊有個識字的,就代他宣讀聖旨。

聖旨上的內容,自然是斥責洞烏數十年來不斷騷擾大明邊境,甚至侵佔大片大明國土的斑斑劣跡。

聖旨的最後更像是一份通牒,即令洞烏國王接旨後立即率百官過來向欽差大臣、大明安國公秦書淮請罪,不但要納謝罪表並即刻從已佔領的大明國土撤軍、撤民。

若是十天內他隆王不到,大明王師將立刻展開進攻,“以彰煌煌天威”。

這名洞烏使者聽完聖旨更加怒不可遏。

自洪武以來,緬甸人就從來沒有向大明屈服過,別說大明,任何一個國家都沒能讓他們屈服。

在他們看來,從大明搶佔的土地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而所謂的“納貢”更是笑話,堂堂洞烏如今強盛如斯,最近他們都開始向周邊國家要年貢了,還會跟明國上貢?

鄭芝虎也不想與一個區區使者為難,宣讀完聖旨之後當場就命人放了他,然後讓他帶聖旨回去。

卻不想這個使者端的是一個鐵骨錚錚,當場就把聖旨扔地上,還用腳狠狠地踹了兩下。

這下頓時熱鬧了!

原本看在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份上,鄭芝虎這些老粗就算真的很想揍使者也不好揍,現在好了,這貨竟然敢侮辱聖旨,那就是公然侮辱大明皇帝啊!

這特麼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