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草頭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三章 經營草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三章 經營草原!

只是,雖然清軍走了,但蒙古諸部的日子也不好過。

漢軍抓住了機會,迅速掃蕩蒙古諸部駐地,打擊蒙古諸部的軍事力量。

搶佔草原上的勢力空白區域!

以往漢人佔據了草原,不能長久經營,那是因為草原無法農耕,不適合漢人生存。

但現在可不是了!

大漢的玉米,土豆,紅薯的培育計劃很成功,試驗證明,這些作物在草原上也是能種植的,並且產量不會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漢軍在打擊蒙古人的軍事力量的同時,開始在草原上鑄城。

用水泥,磚石,每個一段距離,修建一座要塞。

在草原上修出一條要塞為基點的鎖鏈,將草原鎖在大漢身上。

在漢軍的強力打擊下,開始有蒙古部落,主動向大漢表示臣服。

甚至有幾個所謂的大汗,臺吉,向大漢上書請求冊封。

當然,也有蒙古人並不願意臣服於大漢,而是和遠遁漠北,或是和清軍一樣舉族西遷。

……

昭武三年年末,南京城中。

冬日的南京城很溼冷,但是今年冬天,整個南京城裡的氣氛卻是一直都很熱烈。

甚至是熱烈的都沒降下去過!

滿清這個禍害了大明十幾年,最終導致大明亡國,大漢取而代之的異族政權西逃。

遼東一座座城池收復!

大漢收復河套,與草原上也是捷報頻傳。

大有一副封狼居胥,蠻夷北遁的意思。

北方的蠻夷被掃平,最起碼幾十年的時間內,大漢北方不會再有蠻夷為禍,整個大漢都是興奮且激動的。

不知道多長時間了,中原的漢民們,已經沒有享受過這種自家軍隊戰無不勝,蠻夷草寇皆是浮雲的爽快感了。

遼東和草原的捷報頻傳,使得漢軍的徵兵工作,立馬變得火熱了起來。

因為在大漢百姓看來,既然北邊的滿清和蒙古都被朝廷大軍給解決了,那麼從現在開始,當兵就不算是什麼有危險的事情了。

百姓們也樂得讓自家孩子去當兵,去軍隊中漲漲見識去。

南京城,秦淮河上的一條畫舫內。

女校書穿著輕紗,翩翩起舞,身段誘人至極。

兩個中年

男人相對而座,溫酒對飲,桌面上還擺著幾碟小菜,精緻美味。

其中一人開口說道。

“大哥,話說,咱們家在草原上買地靠譜嗎?”

“朝廷在中原日報上說,草原也能種莊稼,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咋就有點不相信呢,自古以來也沒聽說過草原能種莊稼的啊!”

這是一個穿著華貴的中年男人,和他對面的那人,在面容上有幾分相似。

對面那人沉吟一陣之後開口說道。

“應該是真的,我今年去北方跑貨時,也見識過那些玉米紅薯土豆,在旱地上也能種,長勢很不錯。”

“既然朝廷敢在報紙上說,草原上也能種莊稼,那便不會假了,新朝的信譽擺在那裡,不至於在這樣的小事上,坑騙我們。”

說話的是揚州杜家的家主,他對面的,正是杜家二爺。

杜家家主沉吟一陣之後開口說道。

“再說了,草原上現在地價便宜,而關內朝廷又不讓土地買賣,咱們家想要買地,只能去關外。”

“試一試吧,買上一片草場,若是種地不行,那便改為放牧。”

“我聽商業部的一個朋友說,朝廷有意公開毛紡技術,到時候,以前不值一錢的羊毛,也要變成搶手貨了。”

杜家有錢,有錢了,自然就想要屯點地。

這種習慣是銘刻在中國人的骨子裡的。

但是,新朝成立之後,為了打擊土地兼併,是不允許關內的土地隨意買賣的。

所以,杜家想要屯點地,那就只有去關外了!

再加上關外草原的地價便宜,於是便有了眼下的一幕。

“大哥,那遼東呢?”

“我可是聽說遼東的土地都肥的流油啊!”

杜家二爺舔著嘴唇,臉上的表情有些貪婪。

杜家家主聳了聳肩說道。

“遼東開發好的熟地,都劃歸朝廷了,朝廷要用那些熟地來吸引關內百姓移民遼東。”

“而那些沒開發好的土地,地價也不算便宜,還都得開墾,生地要養成熟地,最起碼得三五年,不值當。”

想到這裡,杜家家主嘆了口氣說道。

“新朝皇帝是真捨得,對那些泥腿子們也是真好,遼東那麼多的良田,全部劃給朝廷,用

於吸引關內的移民了。”

“活該他坐天下!”

杜家二爺像是想起來了什麼,開口說道。

“大哥,那大員島那邊呢?”

“那邊的地價可不高,開墾出來的話,種水稻,種甘蔗都可以,咱們家要不要屯點?”

大漢現在除了草原和遼東,便是在全力開發大員島。

除去朝廷的投入外,劉易將大員島的地價定的很低,希望能夠吸引民間的資本,也去開發大員島。

地價低,就會有人去買。

買了地,總不能荒著吧?肯定要去開墾的。

開墾皇帝,農具,種子,耕牛都是必須要有的。

有了這些工具,也得有人!

有了人,那衣服,糧食,布匹,鐵器,藥品等生活必須品,便都有了需要。

有了需要,需求不就被拉動了嗎?

有了需求,就會有市場,有了市場,就會有精明的商人去搶佔市場。

如此一來,大漢朝廷便可以以最小的代價,開發大員島了。

並且,朝廷還能靠賣地賺上一筆,緩解朝廷的財政壓力。

原本有了熱蘭遮城繳獲的物資,大漢的財政窟窿是被填補上了的。

但是,由於今年草原和遼東的作戰太過順利,漢軍佔據地方之後,穩定地方,展開統治,開發當地所需的投入又變成了新的財政窟窿。

所以,大漢的新任財政部部長,現在也是快要被急白了頭髮!

杜家家主點點頭說道。

“甘蔗能榨糖,搞一座甘蔗種植園,總不會虧本的。”

“過了年之後,你便帶人去大員島上親自觀察觀察,買上一片地,咱們辦一座甘蔗種植園。”

“榨糖的作坊也能辦起來!”

杜家是販賣私鹽出身,很有錢。

多了不敢說,七八百萬兩銀子還是能拿出來的。

這還是在給新朝交過了平安銀子的前提下!

不過由於新朝的鹽政改革,杜家的私鹽生意便斷了,家中資產縮水了不少。

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杜家還是很有錢的。

杜家家主深知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做生意時,開始跟著朝廷的大政方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