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餘楚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7章 坐不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7章 坐不坐

侯廣知落座以後,大殿內便無人再開口,皆靜靜等著即將開始的辯論。

在大殿角落,有處偏門,從那裡看過去,正好可以看清觸楚整座大殿的情況。

偏門外,是一處石階,和一條通往皇宮深處的小徑。

從小徑深處緩緩走出兩個人,走到這道偏門外之後,兩人駐足。

為首的孩子坐在石階上,從懷裡拿出一個才從御膳房順手牽羊的水果,咬了一口之後,對著身後的中年男人笑道:“王叔,你看這貢果多香。”

只是一身灰色素衣的李尚行坐在這孩子旁邊,淡然道:“這是貢果,你也只能悄悄拿幾個,要想吃夠,這輩子都妄想。”

才不過八歲的孩子撇了撇嘴,“王叔既然這麼想坐那個椅子,為何當年不搏一把?”

李尚行絲毫沒有任何的忌諱,淡然開口道:“你以為你皇爺爺沒有後手,他一直偏愛你父皇,皇位早已經內定要傳給他的,之所以一直態度曖昧不明,還不是想等本王去爭,等本王有了動作,便正好可以順水推舟除掉本王,為他的嫡長子掃除最大的障礙。為了你父皇的龍椅坐得安穩,你皇爺爺倒是有大氣魄,絲毫不考慮本王身體流的也是他的血。”

名叫李江潮的孩子正是李尚躍的第三子,只不過比起他的兩位兄長,這位皇子的地位便要差的太多了,既非嫡出又非長子的李江潮的母親是宮裡等級最低的嬪,連妃都算不上,且在幾年前被打入冷宮之後,便鬱鬱而終。再加上這位皇子年齡與兩位兄長相比相差太多,所以南唐廟堂群臣從未當這位年幼皇子有任何可能榮登大寶。

只是從小便受宮裡性子惡毒的宮女欺負的李江潮心智遠比同齡人要成熟太多,不過在外人面前,這位皇子的舉止和任何八歲的稚童都相差無幾,甚至還要不如。

放眼整個南唐,能夠看出李江潮並不像表面那麼不堪的,也只有親王李尚行了。

或許是覺得李江潮像極了自己小時候,李尚行這些年對於自己這個侄子,表現出來的是一股不同於對其他子侄的親切感覺。

只是在外人面前,一切如常罷了。

李江潮咬了一口貢果,含糊不清的說道:“既然王叔這麼想坐那張椅子,何不早些生子,父皇那身子,是撐不過幾年的。等父皇西去,以我那兩位兄長的心智來看怎麼又會是王叔的對手,到時候等王叔坐上之後,再傳位與子,反正都姓李,誰坐不一樣?”

一大一小兩人,雖說都是李氏子弟,但如此肆無忌憚的談論皇位歸屬,其實確實有些荒誕。

李尚行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李江潮,才緩緩問道:“你當真對那張座椅沒有興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江潮苦著臉說道:“相比而言,我更想活著。”

李尚行譏笑道:“你那兩位皇兄的性子你不知道?到時候你有活路?”

李尚行指了指那道偏門,緩緩道:“你父皇在下一盤大棋,只是他把輸贏想得太簡單了。”

李江潮若有所思。

對於這個侄子,李尚行心中是萬分欣賞,李江潮比之其他同輩的李氏子弟要優秀的不是一點半點,只是光是聰慧並不能說明什麼,古來帝王,那個是笨人?可小小年紀便懂得藏拙,便讓李尚行刮目相看了。膝下無子的李尚行選中他,不單是因為他流露出來的聰慧,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因素,讓李尚行下定決心要送他登上皇位。

李尚行閉眼,當年他年少氣盛,在明知皇位不會是他的之後,便借酒消愁,流連煙花之地。直到遇到那個女子,李尚行才逐漸清醒,等到情愫漸生,那女子卻又被一紙聖諭弄到宮裡去了。

之後那女子被打入冷宮,便是被李尚躍發現她曾經和李尚行有過一段不得不說的過往。

兩人的看似兄友弟恭,從來都不是真的。

而李江潮作為那女子唯一的血脈,李尚行的態度,也是異常微妙。

李江潮忽然抬頭問道:“王叔,為什麼是我?”

李尚行有些驚訝李江潮提出的問題,輕輕摸了摸他的頭。

“兩個原因,第一個我與你母親有舊。第二個是你父皇的棋局,本王覺得不該這樣下,既然不該,本王便要去阻止他下完這局棋。”

李江潮黯然道:“原來還是棋子而已。”

李尚行有些不忍心,輕輕說道:“江潮,這南唐江山只會是你的,王叔既然當初沒爭過你父皇,今日也不會和你爭。”

偏門緩緩被人推開,兩人不再說話。

從大殿裡走出的是一位廣陽宮內的教習,看見李尚行此刻坐在石階上,那位教習行了一禮,輕輕喊了一聲親王殿下。

李尚行擺擺手,開口問道:“裡面情況如何?”

雖然不知道李尚行為何在此,也不知道李尚行為何沒有收到請柬,這位教習仍舊是回答道:“只是一些並不晦澀的論題,大楚方面便已經捉襟見肘,要不是有兩人還能應對,大楚早已落敗。只是再怎麼硬撐,落敗也是早晚的事。”

李尚行擺手,教習緩步離去。

李尚行看了一眼李江潮,然後推開那道偏門,走了進去。

此刻的大殿當中,相比於南唐人的悠然閒適,大楚這邊,眾人都已經是滿頭大汗,此刻他們才發現,自己肚子裡那點學識,真的是不堪入目啊。

吳君生面色如常,藏在桌下的雙手卻是緊握成拳,指節發白。

葉如晦則是眉頭緊皺,一點都不同於吳君生的故作鎮定。

侯廣知早在第一個論題的時候便靜心聆聽,雖說對於他來講,這些都是非常淺薄的東西,但是他卻沒有任何的輕視心態。

聽了好幾輪的辯論之後,侯廣知實在有些不滿,只是因為兩邊的論辭都太過陳舊,並無新意。

把目光投向葉如晦,侯廣知有些失神,這個年輕人雖然話不多,但每次開口,總能讓已經走進死路的己方論辭起死回生。

當得上是點睛之筆。

這年輕人好像一個人。

(本章完)